锦衣卫直接受命于明朝皇帝,所以无论官员,还是百姓都对其十分畏惧。人们每当看到那些“鲜衣怒马”、“操京师口音”的人,都会躲得远远的,因为这些人很有可能就是锦衣卫。然而,在明朝中期却发生了一件震惊天下的事情,一位文官居然在朝会时打死了锦衣卫的头目,后来还做到了兵部尚书,那么这个人到底是谁呢?

一、名震天下

此人名叫王竑(hóng),字公度,祖籍湖北江夏,因祖父王俊卿获罪戍守河州(甘肃临夏),所以王竑是在这里出生的。王竑非常好学,在正统四年(1439年)考中进士,会试名列第五,殿试排在二甲第三十名。到了正统十一年(1446年),王竑被任命为户部给事中。这个官职属于言官,非常符合王竑,因为他是一个“豪迈负气节,正色敢言”的人。

正统十四年(1449年)八月,土木堡之变的消息传到北京。监国的朱祁钰赶紧举行了一次紧急朝会。官员们纷纷发言,弹劾王振的罪过。然而,王振的党羽们仍然非常嚣张,锦衣卫指挥使马顺厉声呵斥百官,让他们退去。王竑大怒,他抓住马顺的头发高呼,“若曹奸党,罪当诛,今尚敢尔!”接着,百官群起而攻之,将马顺活活打死。经过此事,王竑名震天下。

二、造福地方

之后,王竑参加了北京保卫战,“督毛福寿、高礼军”,接着他又奉命镇守居庸关,整顿这里的防务,“简士马,缮厄塞,劾将帅不职者,壁垒一新”。之后,浙江镇守太监李德弹劾王竑杀死马顺之事,在于谦的保护下,王竑非但没有被追责,反而得到了提升,“敕竑兼巡抚淮、扬、庐三府,徐、和二州,又命兼理两淮盐课”。

当时,凤阳、淮安、徐州等地爆发洪水,遍地都是饥民。王竑向朝廷上书,在还未得到批准的情况下,直接下令开仓赈济。山东、河南等地饥民闻讯蜂拥而至,导致仓库里的粮食不够吃,只有徐州广运仓还有些余粮。王竑不顾典守中官的反对,拿出全部的粮食用来赈济。接着,王竑又采用各种手段来赈济灾民,“全活百八十五万余人”,得到了当地百姓的赞誉。

三、官至尚书

景泰帝称赞王竑:“贤哉都御史!活我民矣。”于是,提升其为左副都御史。然而到了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明英宗复辟,在石亨、张軏的攻击下,王竑因击杀马顺之事,遭到朝廷除名,“编管江夏”。半年后,明英宗赦免了王竑,“命遣官送归田里,敕有司善视之”。天顺五年(1461年),蒙古人进犯庄浪,在李贤的推进下,王竑官复原职,并在击退了蒙古人。

之后,王竑再度奉命总督漕运,巡抚淮安和扬州。当地百姓闻讯,“欢呼迎拜,数百里不绝”。明宪宗即位后,王竑被任命为兵部尚书,整顿军务颇有成效。但在用人问题上,王竑与大学士李贤产生了分歧,于是王竑辞去了职务。此后,有上百封奏折推荐王竑,但他还是没有得到任用。弘治元年(1488年)十二月,七十五岁的王竑病死,淮人为他立祠。

参考资料:1.《明史》;2.《明实录》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