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国内汽车市场进入了新一轮淘汰赛,并非只有传统燃油车企面临挑战,新能源汽车市场也将迎来变革期,那些没有真正造车实力的车企,终究会被时代和市场抛弃。在过去三年间,国内有超过18家造车新势力倒闭、退市。
在新能源汽车市场新一轮内卷竞争之下,新势力洗牌速度还在不断加快。今年高合汽车宣布停工停产6个月,同时对停工停产期间想要离职的员工提供协商快签渠道和相应补偿方案。激烈的价格战,让无法盈利的新势力品牌苦不堪言。
不少造车新势力因陷入运营困境而出现售后“烂尾”问题,不少车主遇到了售后维修中心关闭、车机系统突然出现宕机、保险公司拒绝为其续保等情况。在这种背景下,车企售后服务出现“停摆”时由谁来接手?后续的车辆系统升级服务又该如何保证?
新品牌接连倒闭
当前我国新能源车市场仍在快速增长。乘联会最新数据显示今年新能源车市场销量达到105.9万辆,同比增长37.5%。其中2月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35.8%,较去年同期32.0%的渗透率提升3.8个百分点,但较1月渗透率增长2.9个百分点。
新能源车市场销量高速增长背后,内卷加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也正开启淘汰赛。近几年不少新能源汽车品牌在重压之下被曝出闭店、工厂停摆等消息,随之而来的窘况也发生在车主身上。
2022年自游家发布声明称NV车型在短期内无法交付,全额为用户退款。2023年天际汽车也表示公司自2023年4月1日起部分岗位实行停产、停工政策。2023年威马汽车申请破产重整。2023年12月爱驰汽车也申请对其破产清算。到了2024年2月18日,高合汽车召开内部大会,宣布停工停产6个月,同时对停工停产期间想要离职的员工提供协商快签渠道和相应补偿方案。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统计,目前国内申请破产或者已长时间不生产的新能源车企,大概涉及超16万存量车主,其中威马汽车约11万。这部分存量车主中,因企业陷入运营困境,而遭遇售后“烂尾”问题的用户真不少,没有配件、修不了车、找不到官方售后等多种多样的情况屡屡发生。
对于这些小型新势力车企的创始人来讲,企业倒闭的意义只是自己的一次创业失败,但是对于消费者来说,却意味着买了没有两三年的新能源汽车失去售后的问题,既无法从官方得到维修配件,也有由于不同品牌之间配件不通用,自己车型保有量低等诸多原因,无法使用其他配件维修的问题,因此可以说是买了一辆一次性汽车。
新能源车售后难
无论购车时,车企许下了多少终身免费维修、保养的承诺,一旦车企倒闭后,基础的维修配件都很难找得到,这其中最大的原因,便是每家车企在配件方面都是独家定制的,无法做到与其他家通用,因车企倒闭,而缺少维修备件的问题在燃油车时代便频繁出现,在新势力车企中更是愈演愈烈。
新能源车型跟燃油车的售后产业链不同。传统燃油车很多硬件都是可以通用的,而且国内的汽车维修市场已经很成熟了,基本都能找到可替代的零部件,车辆出现一些问题都是可以维修和保养的。根据《汽车销售管理办法》也明确规定,供应商应当及时向社会公布停产或者停止销售的车型,并保证其后至少10年的配件供应以及相应的售后服务。
但是造车新势力们的汽车都十分注重自研,建立起相对封闭的技术‘护城河’,因此在智能软件的源代码、用户数据收集运用上都会设置一定的技术壁垒,第三方相对难以继续提供售后服务。尤其是当智能云服务成为电动智能汽车的标配,车辆的智能功能越来越依赖于云端,不少车辆的OTA升级、自动驾驶功能、娱乐体验等都需要算力支持。考虑到车辆本地算力的功耗及冗余空间等原因,不少车企会依靠云计算来提供算力。虽说这些服务成功捕获了车友的芳心,但依旧面临售后烂尾问题,车企的退市、破产,意味着此前的承诺化为泡影,车友在整个环节中首当其冲。
早前威马汽车“爆雷”后,“威马智行”就会时不时陷入“瘫痪”,这给很多车主的出行生活带来了不便。今年陷入困境的高合汽车则表示正全力采取各种纾困举措,在此期间会将用户的服务运营、车辆的售后维保等相关工作。但高合汽车被投诉迟迟不交车,意向金不退还。
可以新势力车企倒闭,对用户影响最大的售后问题,车辆损坏难以维修,保险拒保等问题给车主造成很大的困扰。同时车辆大幅度贬值,也让车主遭受不少的损失。
购车要擦亮眼睛
随着汽车行业智能化、电动化深入,在售后业务的操作过程中,主机厂的把控力越来越强,三电维修需要授权,智能网联相关的维修频次会大幅降低,更多会通过OTA软件进行更新。
在新能源车发展的关键时期,行业应更多关注如何让消费者便捷、快乐地使用新能源车。随着新能源车市场销量增长,如何在重视动力电池和车辆回收利用的同时,加强售后服务体系建设,优化维修、保养、保险、年检等用车服务,是新能源车赢得市场认可的关键。
消费者也要擦亮眼睛,尽可能避免落入新能源汽车售后维修的窘境。不管是购买哪种类型的车辆,大厂才是首选。大厂不仅代表着成熟的造车工艺和标准,还为后期用车提供支持,更不会出现售后烂尾问题!
百姓评车
新能源汽车是全球汽车制造业的未来,也是我们的购车首选,但选择一辆什么样的新能源汽车成了问题,新势力品牌的相继退市为购车消费者敲响警钟,想要精准避坑、不因车企倒闭而面临售后难的问题,不仅要选择头部品牌,更要选择极具产品力的车型。不要因为一时的高性价比而选择了前途不明的新品牌。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