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深圳,盛夏未褪。一纸通告让本地建筑圈彻底炸开锅——成立逾三十年的海大装饰集团突然宣告停摆。员工待遇叫停,社保、公积金停止缴纳,甚至通知大家各自回家,余下的事将另行商量。
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
<正文>
不到两天,董事长本人高峰也现身承认,公司确实走到了尽头。
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
这样的结局,让很多行业内外的人都始料未及。毕竟,这家公司自1992年起就活跃在珠三角装修行业,是妥妥的资深大牌。过去它可是“国家一级施工”“甲级设计”这样的大招牌,也是省内多家大型地产的指定合作方。没人能想到,它会以如此干脆的方式谢幕。
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
事情的转折,源于2023年8月的一场金融风波。一张2000万元的银行贷款未能及时偿还,引发了连锁反应,各家合作银行同时要求加速回收债务,短时间内索回近3亿元。面对如此巨大的资金缺口,企业瞬间陷入困境。老板高峰当时四处奔走,甚至在朋友圈里喊话求售股份,希望有人能注资相救。但外部环境很快恶化,最终公司面对的是一连串官司纠缠,人和企业双双被列入失信名单。
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
现金流断裂不仅使得公司账面资产变成死物,更让整个运营体系陷入停滞。这期间,高峰反复强调自己“不是没钱”,只是账户被冻结,外面的项目款、客户的钱根本打不进来,所有的努力都无法盘活眼前困局。无奈之下,他还尝试与相关政府部门沟通,希望能暂时解冻部分资产,用于维持最基本的运营支出。但并没有等到理想的转机。
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
危机的根源,还是多年之积弊。集团背负着3亿元的应收账款,大多数是几年前服务地产公司后遗留下的尾款。问题是,这些地产客户本身已然消失无踪,即便赢了官司也根本执行不到位。正因如此,从2019年起,海大装饰逐步减少了房地产业务,转向更为稳定的公建项目,与华为、腾讯、政府学校类大客户建立合作。尽管思路对头,但整体营收已不可同日而语,从鼎盛时期每年逾20亿元锐减至2022年的5亿元不到。
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
此刻,再来看高峰曾经手中那份“资产清单”:10万平米的写字楼和工业园,约1000平米的别墅,理论价值曾一度达到10亿元。可惜市场瞬息万变,到了2023年8月,这些资产全部割让给中信金融资产公司,最终成交价仅1.5亿元。同一时间,天眼查数据显示,公司及高峰本人背负了多条限制消费令,涉及金额超过3000万元,被执行案件30余项,总额高达3.14亿元,可谓压力山大。
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
更令人揪心的是,海大装饰曾统领着二十余家子公司,虽然总部常驻员工不算非常多,但长期为各类建筑项目服务的临时工、项目工人们才是绝对大头。如今集团宣布解体,瞬间波及的不仅是数百名合同制员工,而是影响到成千上万靠项目吃饭的工友。他们,不少人甚至还在外地工地苦苦等待回音,却在这个酷暑天收到工作戛然而止的噩耗。不知多少家庭,因为这场突如其来的倒闭遭遇生计难题。
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
最让人感慨的是,这样一间辉煌无数年的老牌企业,并不是因为宏观经济急转直下的一夜崩塌,更大程度上是经历了外部坏账拖累、现金流枯竭、系统性风险叠加的全面击溃。就像一池清水投入石子,看似只是一家企业消亡,实际上波澜影响处处扩散,涵盖供应链上的无数小微公司,还有背后的无数普通家庭。
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
回首往昔,海大装饰合作伙伴名单里不乏万科、碧桂园等地产巨头,而后期闯入科技、公共工程领域都无能为力改变结局。当最后那份告知书递交到员工手里时,道尽现实的无奈:“公司无法恢复正常经营,待遇自即日起终止支付。”
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
<结语>
从曾经的“装修巨头”,到如今的“停摆谢幕”,海大装饰的故事,或许也是当下不少企业的缩影。最后想问问大家:你身边有没有经历过企业突然倒闭的朋友?他们后来是怎么应对的?如果是你,遇到类似的职业困境,又会如何规划下一步?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和经历。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