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昨天,福州下了一整天的雨。
清晨打开窗,四处都雾蒙蒙的。
从高处眺望远方,朦胧的云雾形成的一幅天然的山水画。
淡烟疏雨,烟雨朦胧别有一番意境。
就像杜牧在《江南春》中写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雨天,路上的行人行色匆匆。
此时,一个人独坐在窗边欣赏雨景,泡泡茶,写写文章,显得格外惬意。
拿起盖碗,便想起,前些天一位茶友的疑问。
他问道,为什么泡茶都建议用110毫升标准盖碗,90毫升的小盖碗和250毫升的大盖碗不行吗?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这句话可以完美地诠释一切。
想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很重要。
盖碗大小的选择,便是这泡茶前的准备工作。
《2》
盖碗泡茶的好处,在于不吸香不吸味。
选择盖碗泡茶,显而易见的好处就是它丝毫不会影响好茶的香气发挥。
白瓷盖碗,釉面光滑细腻,像刚剥壳的水煮蛋一般。
光滑的材质决定了它不吸香、不吸味的性质。
可以最大程度的还原茶的本味。
例如,拿盖碗泡白茶举例。
优质的白茶,香气层次丰富多样。
有清新的毫香、馥郁的花香、清鲜的竹叶香,质朴的干草香等多种多样的香气。
沸水冲泡后,可以在茶汤中感受到完整的茶香,使人为之着迷。
滋味可以用,鲜香醇爽来形容,即使已经顺喉而下,在口腔中仍然可以感受到柔和、舒服的感觉。
用盖碗泡茶,能使人从中感受到完整的香气、滋味,令人喝茶体验感随之提升不少。
《3》
市面上的盖碗有:小盖碗90毫升、标准盖碗110毫升、大盖碗250毫升。
那为什么泡茶都推荐使用标准盖碗呢?
因为110毫升标准盖碗百搭,可以泡遍所有的茶。
使用盖碗泡白茶,在选对容量的前提下,用起来十分趁手。
110毫升的标准容量,不大不小,重量适中,容易上手。
对于大多数茶友而言,都能轻松把握。
而且,使用110毫升盖碗配上5克干茶,是盖碗冲泡白茶的黄金茶水比例。
泡出来的茶汤,浓淡适中,滋味刚好,符合众多茶友的口味。
往盖碗里投入5克干茶,环壁注入沸水。
这样均匀地浇注干茶,可以让内质快速释放。
注水完成以后,立刻合盖、出汤、沥干。
整个过程,行云流水,不要拖泥带水。
按照这样冲泡,最大的好处是,香气和滋味物质,是匀速释放的。
如此,便能得到一杯香清甘活的好茶汤。
用盖碗泡茶还有一个好处是,它能更好地分辨出茶的品质。
一杯茶是好是坏,都能在盖碗下一一展现出来。
《4》
大盖碗、小盖碗难以计算茶水比例。
正常情况下,冲泡前都会有一个准备工作,就是称茶。
想要茶汤泡出来好喝的,前提条件是投茶量精准拿捏,恰到好处。
一般来说,市面上卖的袋装茶叶的重量为:岩茶或普洱茶一泡8克,红茶一泡5克,白茶也是一泡5克。
这种重量比例,用标准盖碗(110毫升),冲泡出来的滋味是刚刚好的。
既不会太浓,也不会太淡。
但如果换成了大盖碗,容量增加,注水量也随之增加。
而在茶叶克数不变的情况下,茶汤的滋味和香气是肯定会受到影响的。
但如若要增加克数,就要重新进行换算,算出适合大盖碗的比例。
且退一步来说,就算比例换算正确,不常规的投茶克数,也容易出现“一袋不够,还要再加半袋”的尴尬局面。
小盖碗也是如此。
盖碗容量变小了,注水量也就随之少了。
珍贵泡袋的茶叶对于小盖碗来说,显然太多。
若是一整包投进去,不仅放不下,泡出来的茶汤还会偏浓,甚至苦涩。
如此,只能像大盖碗一样,重新计算茶水比例。
不管怎么样大盖碗和小盖碗用市面上的袋装茶冲泡,都会出现剩下半袋的茶叶的情况。
剩下的半袋茶叶,要如何处理?
弃之可惜,用之没味。
再加上其已经脱离了密封状态,接触到了外界的空气。
若是没有及时喝完,或是被遗忘了几天,想必早已跑气了。
如此做法,太浪费,也太不合理。
90毫升小盖碗
《5》
再者说,相对于正常冲泡来说,大盖碗,小盖碗不易操作。
大盖碗,顾名思义,就是规格大,碗口大。
这样就会导致本来用普通长度的手指,就可以顺畅地覆盖住碗沿的茶客,此时却盖不住了。
不仅如此,稍有不慎便会失手打翻盖碗,造成烫伤手指的危险。
且大盖碗聚香效果差。
众所周知,大盖碗,不仅体型大,与之相配的碗口、空间也随之加大。
这样就容易导致香气“出逃”的速度增快。
对于茶香释放而言,空间太过宽敞,反而不利于聚香。
90毫升小盖碗
再来说,小盖碗。
小盖碗和大盖碗一样,都是不好操作。
尤其是对于,手指秀长的茶友用起来比较局促。
用小盖碗泡茶三两好友不够喝,只适合一个人。
可见,大盖碗和小盖碗都较难操作,不能作为泡茶的最佳选择。
反观110毫升的标准盖碗,专为大多数人打造,是适合大多数人的。
如此,泡茶都建议使用标准盖碗。
《6》
大盖碗,霸气侧漏。
小盖碗,精致小巧。
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却有着诸多不便。
既不利于拿放,又会让茶水比例失衡,破坏茶最佳的风味。
如此,标准盖碗成为了最佳的选择。
不论是一人独饮,还是三两好友小聚,一只容量110毫升的标准盖碗,都能很好的满足需求。
泡出来的黄金茶水比例,不浓不淡,正正好。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