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建行工作人员向客户介绍科技企业专属产品“科信云贷“。厦门建行供图
厦门建行客户经理走访科技企业,了解金融需求,精准提供服务。厦门建行供图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新质生产力,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科技金融是重要支撑,是关键支点。
厦门建行在2023年12月厦门市科技局、财政局联合主办的厦门市科技金融工作推进会暨十周年工作总结会上,获评“厦门市科技金融十周年优秀合作机构”称号。该行始终以“大行之为”响应“大国之略”,通过深入实施“专优政策”、打造多样化“专属产品”、 用好“财政+”专用工具、构建商投协同“专有渠道”等“四专”工程,把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让科技真正成为 “第一生产力”,助推厦门市发展动能转换。
深入实施专优工程 助推科技成果转化
“建行对我们科创企业服务周到,不但为我们办理贷款开辟绿色通道,提供低利率贷款,还赠送知识产权保险权益,当我们的知识产权被侵害时,就能得到保险公司的相关赔偿。”这是厦门某专精特新企业主陈先生的肺腑之言。
为更好地扶持科技企业,厦门建行深入实施“专优工程”,具体包括优化专精特新企业信贷政策准入条件,根据企业生产经营周期,合理延长企业贷款期限;开展“兴科创 耀未来”科创企业客户迎新有礼活动,为新专精特新企业贷款客户赠送保险权益; 给予专精特新企业人民币贷款优惠定价;建立专精特新企业放款绿色通道,优先受理审核等,充分发挥综合金融优势,助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打造多样化专属产品 精准滴灌金融“活水”
“这款产品真实用,额度比一般的信用贷款高多了,而且一次可以贷3年!”厦门市某科技公司老板易先生在使用厦门建行“善科贷”产品后表示。易先生是厦门建行的老客户,过去总认为传统贷款需要提供的材料很多、手续繁琐,普通信用贷款额度又不够高,满足不了企业的资金需求。“善科贷”产品上线后,厦门建行客户经理便第一时间告知易先生,正逢企业用款高峰,易先生抱着试一试的态度申请了。“没想到,不到10分钟,一笔450万元的贷款就到账了,大大缓解了企业资金周转压力。”
据悉,十余年来,厦门建行从成立厦门市首家科技企业服务机构科技支行起步,在组织机构、运行机制、科技金融产品体系等方面不断迭代升级——2013年成为科技担保贷首批试点银行;2014年为科技企业量身打造“科技八宝”,建立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融资产品线;2018年设立4家科技特色支行,发布科技金融2.0方案;2019年发布“三高”企业Plus综合金融服务方案,成为“科信贷”首批试点银行;2021年首家为专精特新企业量身定制纯信用的线上贷款产品“善新贷”,额度最高1000万元,期限最长3年;2022年在科技支行设立首个线上线下结合的科技企业综合服务平台“创业者港湾”,首家与厦门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开展数据直连,为高新技术小微企业推出全流程线上信用贷款“科信云贷”,额度最高500万元;2023年首家与国家知识产权局开展数据直连,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专利的科技型小微企业推出线上信用贷款“善科贷”,额度最高1000万元,期限最长3年……截至目前,厦门建行已累计为2000余家科技企业发放贷款超900亿元,综合融资超1200亿元,支持一大批科技企业高速发展。
用好“财政+”专用工具 着力推进降本增效
“技术创新基金一推出来,厦门建行客户经理就及时联系我们,针对企业在建工程设计了一系列综合融资方案,让我们更有底气专注于发展。”厦门某先进制造业企业负责人为厦门建行送来的金融“及时雨”点赞。尤其令他惊喜的是,享受政府贴息后,企业融资成本大幅降低,甚至远低于市场一般固定资产贷款利率,为企业增资扩产、技改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持。
据介绍,厦门市政府为支持工业企业和软件信息企业技术改造、增资扩产或加大研发投入,设立了技术创新基金。厦门建行通过银团固定资产贷款和银团流动资金贷款两种产品,在帮助企业降低融资门槛的同时,为不同类型企业提供贴心服务。
除此之外,厦门建行积极参与推动“财政+金融”各项政策落地,创新推出增信贷、技术创新基金贷款、供应链协作基金贷款等业务,通过风险补偿、利息补贴等方式传递政府政策导向,帮助企业降本增效。
构建商投协同专有渠道 拓展金融服务深度
厦门建行持续推进商投协同建设,将金融资源精准触达科技企业,打造具有“商投一体化”厦门特色的“建行模式”。
其中,厦门建行在为某科技公司提供4亿元项目贷款投入的基础上,还积极联动建行集团子公司建信股权参与其B轮融资,推进3亿元绿色股权投资落地,实现投贷联动,助力充实绿色产业企业资本金,拓展了科技金融服务的深度与广度。
厦门建行还成功承销了金额为10亿元的全国首批用途类科创票据,该项目对于提升区域产业质量和发展社会经济具有重要意义;成功承销发行福建首单主体类科创票据5亿元超短期融资券(科创票据),募集资金精准投向科技创新领域。(苏丽娜 康瑞 余碧心)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