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看古装剧的时候,发现里面的人,一般都会称呼父亲为“爹爹”。

然而到了现代,依旧称呼父亲为爹的人已经很少见了,只有在部分地区,或是年龄较大的人身上才会见到这种称呼。

目前,大多数人都直接称呼父亲为“爸”。

称呼的演变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从“爹”到“爸经历了哪些变化?这两种称呼有何区别?

在文字记载中,“爹”字最早出现在三国时期的《广雅》,“爹,父也。”

之后在北宋陈彭年修订的《广韵》中记载:“爹,羌人称呼父也,陟邪切。”

后来,清代钱大昕又进行考证,在《恒言广证》中,有记载:“《广雅》爹、㸙,父也。”

这么多的记载足以见得,“爹”字这称呼早在汉朝时期已经出现,并且在古代社会一直都有使用,才得以在清代仍有记载。其来源,可能是少数民族羌人,与汉族文化相互碰产出的。

还有一种说法是这样的,在中国古代时,粮食产量和生产力低下,挨饿是时有的事情,所以大家都会抢夺这有限的资源。

古代,在某些偏远或者较贫穷落后的地区,如果家中人丁稀少,能用于争取资源,和保护家族的人便少了,免不了受到一些人的欺负。

很多小说和电视剧中都会有这种体现,比如一家三口,或是孤儿寡母,生活中难免会受到些欺负。

在古代的农业社会,家中每添一个孩子,便会多一份生产力,种的地便会多一些,如果孩子将来有大出息了,还能反过来帮助家里。

所以大家希望家中人丁兴旺,再将“爹”字拆开来看,上为“父”,下为“多”,其寓意希望家中有很多孩子。

在古代,不同阶级的人,对父亲的称呼也不尽相同,家境比较贫穷的人家,一般有三个孩子以后,才会让孩子称呼父亲为爹。

但在实际执行中,哪怕生下了一个孩子,都会让孩子称呼“爹”,不为别的,单纯是听上去便会感觉有很多孩子,十分开心。

而一些大户人家,会觉得这个字难登大雅之堂,所以一般小孩才会称呼父亲为爹,显得十分亲昵。长大后会继续称呼为父亲。而在一些皇室贵族中,子女则会称呼父亲为“父王”。

“爸”一字的起源更加复杂,需要追溯到古代的“父”字。

而“父”这个称呼的起源,可能更早,在甲骨文中,便已经有“父”的存在,起源可追溯至殷商时期,其形象像是一个人拿站在那,手中拿着一根棍子。

这个棍子并不是用来捕猎或者扩张领土的,而是用来教育孩子,并让他们遵守规则的。这说明古代的父亲,不仅要在外面从事劳作,养活一家人,还要照顾家里的孩子。

有趣的是,根据一些古籍记载,“父”字是向“爸”字演变的,而究其原因竟是读音问题。

章炳麟先生曾经做过考证,并根据钱大昕提出的一些理论得出古代没有轻唇音,所以是没有“f”音的,而“父”字最开始的发音应该是以“b”开头,读音和现在的“爸”字十分相似。

所以古代可能将“父”读作“爸”,后来为了区分两个字,所以在“父”字下面加了“巴”字,成了现在的“爸”

另外“巴”字,也蕴含希望的意思,包含了对家中平平安安,诸事顺遂,子女顺利长大成材,孝敬长辈的期望。

虽然经过了一些演化,但是“爸”字出现的时间并不晚,最早的记载是和“爹”字一同出现在《广雅》中。

但是在古代的诗歌和散文中,几乎没有使用,取而代之的是却是“父”和“爷”字。

这主要是因为,“爹”字虽然出现早,但中间经历了一些波折,直到清代时,才被广泛运用与各种文字载体。

比如我们熟知的《红楼梦》中,有这样一段描写,一僧人看见士隐抱着英莲,便跟隐士说:“施主,你把这有命无运、累及爹娘之物,抱在怀内作甚?”

此外,在《儒林外史》中等著作中,更是不乏“爹”字的出现,在称呼一些无血缘关系的长辈时,也会使用诸如黄老爹、薛老爹这样的称呼。

直到20世纪30年代,随着国语运动轰轰烈烈的开展,将文言文转化为白话文,让普通民众学习知识的门槛降低,“爸”字才逐渐开始普及,走进千家万户。

所以才有了现在,不论是家中财富多少,年纪多大,都能亲切地称呼父亲为“爸爸”。

然而在一些年纪比较大的人,或者身处偏远地区,“爹”这个称呼依旧没有消失。

近代的大部分文章中,同样会是使用“爹”字,茅盾曾在《春蚕》中写道:“阿爹!妈等你中午吃饭呢!”

除了称呼父亲为“爹”和“爸”之外,在古代和现代,还有很多关于父亲的其他称呼,比如“爷”。

早在南朝时期,文字训诂学家顾野王的《玉篇》,便已经有了“爷”字的记载。

虽然随着时代地发展,目前只在一些地区的方言中,依然会用“爷俩二”来表示父子。大部分情况下,“爷”的伦理关系已经高于父亲,然而放在古代却是平级的。

著名的《木兰辞》中有:“军书十八卷,卷卷有爷名。”“旦辞爷娘去。”还很多诗句中都会用“爷娘”,来表示父亲和母亲。

在部分地区或民族,对父亲的称呼也不进相同。四川地区的人称父亲为“老汉儿”,西北部分地区叫“大大”,满族则是叫“阿玛”,一些讲粤语的地区还会称父亲为“老豆”。

除了这些耳熟能详的称呼外,还有些人会称父亲为“叔叔”。

这和一些传统文化有关,有些大人生下孩子后,发现孩子的生辰跟父亲的有些相冲,那么孩子会叫父亲为“叔叔”。

还有的地区,会根据父亲在家里兄弟的排行,来更改称呼,如果父亲是兄弟姐妹中最大的,便会让孩子称呼父亲为“大”、“大大”。

对父亲称呼的演变,这一个不起眼的称呼背后,是从中国古代社会的一次次文化融合,以及这中间发生的各种社会变革。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