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蠢人遇事才只会讲道理,看看聪明人的做法
早几天在网上看到一个关于孔子的故事,据说是出自《论语》。故事是这样的:孔子的徒弟子贡有一天遇到了一个身穿绿衣服的老者,这个老者向子贡提了个问题,问:一年有几个季节?子贡回答“一年有四季”,老者摇头说“不对,一年只有春夏秋三个季节”。于是子贡开始和老者争论
中国仅有的两座孔氏家庙之一,藏罕见孔府祖传国宝,就在浙江衢州
地处浙江省西部、钱塘江源头的衢州市,是圣人孔子嫡系后裔的世居地。孔子作为中华民族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儒家学说成为两千多年来众多帝王的治国方略和万千大众处事的学习楷模,而衢州作为中国儒学的“南孔圣地”,“南孔文化”也成为其最具识别度的城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是什么意思?三十而立是事业有成吗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儒家在诸子百家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正统,对后世几千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孔子为儒家的始祖,被后世尊称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和"大成至圣先师",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人,三千弟子中
孔子出生不合周礼,司马迁直言不讳写入《史记》,礼仪变化致误解
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名号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他周游列国、著书立说,人生经历相当丰富多彩。在很多人的心目当中,孔子的形象一直是光鲜亮丽的,殊不知,关于他的身世存在很多谜团。甚至还有人议论说,孔子根本就不是"婚生子",更不配受到世人的推崇。之所以会有这样的
孔子周游列国,为何独独没有秦?不是一方傲慢,而是双向拒绝
文|颜小二述哲文浏览时看到这么一个有趣的问题,“秦国没有让孔子入境,为何却成了最后的赢家”。关于这个问题,颜小二的基本观点是,首先,秦国是最后的赢家这一历史事实,与孔子入不入秦关系没有“直接关系”。其次,孔子与秦,在当时更趋于是“双向拒绝”的态势。当时的
《史记》中的识人九术,确实高明!
《史记》中记载了一段这样的故事:魏文侯想为自己选拔一位相国,就请来谋士李克。李克并没有直接告诉他选拔谁,而是告诉了他九条考察人的标准。一、通,观其所礼一个人发达以后,要看他是否还会谦逊有礼。很多人在没有发达之前,还能做到谦虚谨慎、彬彬有礼,能够遵守规则
孔子为何总是露着两颗门牙,圣人就应该和别人不一样?有什么含义
说到我国历史上的圣人,有文圣人孔子,武圣人关公,诗圣杜甫等等,但是要说影响最深远的应该就是文圣人孔子了,他被人称为是”至圣先师“,在春秋时期就已经非常有名了,并且他的儒家学说一只都是后世王朝所沿用的治世思想。但是在很多的画像和雕塑中,很多人都非常疑惑为何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