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答应李渊不杀十个孙子,此人说了五个字,李世民赶尽杀绝

“玄武门之变”是中国历史上另一个转折点,雄才大略的李世民在玄武门诛杀了太子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逼迫李渊让位,从此中国进入了另一个鼎盛时期。当时唐朝初步建立,李渊年岁已高,恐怕不出几年就会驾鹤西去,而此时帝位继承人却出现了问题,一个是太子李建成,另一个就是

玄武门之变后,只因某人的一句话,李世民竟杀了10个侄子

公元626年的玄武门之变是李世民为了坐上龙椅的搏命一击,李世民在这场流血政变中对同母的兄长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痛下杀手,还给两个兄弟一个讽刺的谥号(李建成为“隐”暗指柔弱短寿李元吉为剌,意为忘恩负义)。玄武门之变后,李渊已经不能控制这个儿子,一日痛失两子的他,

李世民杀兄逼父,本是乱臣贼子行为,如何后来成了千古一帝

李世民被称为千古一帝,但他皇位的来源可不怎么正规,说白了是谋权篡位得来的,但后世人们对李世民的评价却非常高,杀了自己的亲兄弟,逼迫自己的父亲退位,基本上是个乱臣贼子的形象,但他后来做了什么事,居然把这种形象个消除了呢?纵观整个封建历史,李世民的口碑,绝对

41岁的唐太宗李世民,对55岁的尉迟敬德说:“朕想把女儿许配给你”

公元639年,41岁的唐太宗李世民,对55岁的尉迟敬德说:“朕想把女儿许配给你,不知爱卿意下如何?”尉迟敬德一听顿时吓得冷汗直冒,扑通跪地道:“陛下,万万不可,糟糠之妻尚在,不敢再娶!”“莫非你与房爱卿一样惧内,家中夫人善妒?”李世民嘿嘿笑道。尉迟敬德擦了擦冷

《滕王阁序》中的滕王,在初唐皇室残杀中为何能够毫发无损?

一篇《滕王阁序》让我们记住了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以及滕王阁,但是却鲜有人对修建滕王阁的滕王感兴趣,更很少有人知道这个滕王究竟是谁。而偏偏这个滕王还大有来头,他是唐高祖李渊的幼子,也是唐太宗李世民最小的弟弟,更是唐高宗李治最小的叔叔。这个滕王是个妙人儿。滕王

大唐齐王李元吉战力中规中矩,性格却不好,历史评价有失公道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评价最高的封建帝王,在他统治时期积极纳谏、注重民生、平定天下,不仅实现了辉煌的“贞观之治”,还在征服了周边的民族,将大唐的国际地位推上顶峰。可是由于他的皇位是杀死了自己的哥哥和弟弟、逼迫自己的父亲才得来的,所以应该说是“得位不正”。

如果李元霸不杀宇文成都,那他就不会英年早逝?这种说法对吗?

就算李元霸没有手撕宇文成都,可他也错杀了排名第六的伍天锡,按照紫阳真人的话来看,李元霸这辈子就不能杀手持鎏金镗的人。但是现实赤裸裸地摆在了读者的眼前,李元霸不仅杀死了宇文成都,而且伍天锡也丧命其手。所以,李元霸最后早死的结局似乎更像是一种必然。李元霸的历

李渊反隋前从无野心?四子名字大有玄机,名字相连则野心昭然若揭

李渊众所周知,在历史中,李渊出身北周贵族,本就地位显赫。而借助其姨母独孤伽罗及姨夫杨坚的权势,在杨坚驾崩前,他就已经成为朝中二品大员,位极人臣。此外,他和杨广还有表兄弟之亲,因此无论如何也没有造反的可能。对此,在不少学者眼里,李渊之所以反隋并非预谋已

玄武门事变,李世民为什么要杀光自己兄弟的儿子,却只留下女儿?

男性被杀,而女性没杀,这是为了斩草除根。这源自于一种“重男轻女”的思想,认为男性可以使家世延续,而女性则是为别人家延续后代。很简单的一句话便是,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所以,古代所谓的灭门、诛九族等等,一般杀的是男性,女性为奴为娼,除非女子身怀有孕,否

李元吉箭术高强,玄武门之变时,为何连射三箭都射不中李世民?

“元吉马上张弓,再三不彀。”这是《旧唐书》里描写玄武门之变的只言片语。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玄武门之变发生的时候,李元吉曾经想要射击李世民,但是他连续拉了三次弓箭都没有射中。但是“再三不彀”真的是李元吉的真实水平吗?“再三不彀”背后的真实情况又是如何呢?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