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日报记者 吴心怡

“我一个月来五六次,主要是看看河湖水质和周围排污口情况。”4月24日,儋州市雅星镇主任科员陈伯毅又来到位于该镇新让黎族村的新让老村水库,开始了日常的巡视工作。

作为一名镇级河湖长,到负责范围内的河湖水域巡查是陈伯毅的工作常态。近年来,儋州深入推进河湖长制,扎实开展“六水共治”,持续优化水生态、改善水环境,守护碧水蓝天和群众的幸福生活。

“看到有人乱丢垃圾或乱排污水要及时提醒。”每次来到新让老村水库,陈伯毅总要叮嘱水库巡坝值守责任人符就都,因为在他记忆里,从前的新让老村水库乱排乱放情况严重,与如今景色有着天壤之别。

2023年,儋州市水务局对新让老村水库开展了水库标准化建设工作,镇级河湖长定期开展湖泊保洁、湖泊治理、违法建筑、违法排污等实地检查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整治和巡查后,水库呈现出了清澈干净的模样,村民喜欢在河边散步,水库周边成了一个天然的公园。

儋州稳步推动“六水共治”,保护修复乡村湖塘,改善区域水生态环境和村庄人居环境。海南日报记者 陈元才 摄

像陈伯毅这样时常到水域边巡查的河湖长,在儋州共有490名。近年来,儋州压实市镇村三级河湖长责任,大力推进河湖清“四乱”。2023年,儋州各级河湖长累计巡河(湖)近3万次,在脚步的丈量中,河湖长们积极协调解决巡河湖期间发现的问题,共发现河湖“四乱”问题47个,均立行立改,河湖管理成效明显。

“以前村里污水横流,安装了排水管后,村庄干净整洁了不少。”说起家里新安装的排水管,儋州市雅星镇调打村村民陈盛勇很是喜悦。

今年2月,儋州市2023年度城乡供排水一体化EPC+O项目开工仪式在该村方界村民小组举行,作为“儋州市人居环境整治工程项目”的受益者,陈盛勇热情引导海南日报记者到他家后院观看。“这就是新接的管,我们家里的污水直接从管里流到村里的污水处理站,经过处理可以用于灌溉。”

据了解,儋州市人居环境整治工程项目在儋州市15个镇(办事处)建设总长度为171千米的污水收集管及380套污水处理设施,建成后将解决380个自然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体治理等人居环境问题。

近年来,儋州聚焦城乡生活污水治理短板,实施污水处理三厂配套管网续建工程、污泥处理处置项目、兰洋镇污水管网续建工程、白马井镇区雨污分流管道改造工程和西联居污水处理工程等污水配套管网建设项目,实施14宗农村污水治理项目,全市完成620个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治理率达55.40%,同比提升30.99%,污水治理成效明显。

除了提升乡村污水治理能力,儋州市2023年度城乡供排水一体化EPC+O项目还包含儋州市西区供水及配水管道工程项目,建成后将解决海头、雅星、大成3个镇季节性缺水、偏远村庄自来水供应不畅等问题。

“儋州将同步推进西、中、东供水干管互联互通建设,形成‘中字型’供水骨干网,增强供水调配能力,建设城乡居民供水‘一张网’。”儋州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据了解,儋州以松涛水库为主水源,南茶水库、春江水库为补充水源,按照“大水源、大水厂、大管网”的建设思路,优化供水的输配水设施和网络建设,实施那大片区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西区供水及配水管道工程、新州水厂扩建及管网延伸工程和光村、木棠、峨蔓一体化供水工程,谋划推进新地水厂供水及配水管道工程,打造“同源、同网、同质、同价、同服务”的供水网络。

“以前都是打地下水,现在接了自来水管后,生活用水更有保障了。”拧开家里的水龙头,清澈的水流倾泻而出,儋州市那大镇横岭村村民王统乐很高兴。

为了实现“让全市人民喝上松涛水”的目标,儋州正在全力构建量质并重、丰枯相济、多源互补的城乡一体供水网络。到2025年底,儋州市规模化供水服务人口占比将达95.47%,真正做到让群众从“有水喝”到“喝好水”的转变。

据儋州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4年儋州将持续聚焦水务高质量发展,按照城乡统筹、因地制宜、分类实施、科学合理、经济高效的治水模式,打好“六水共治”攻坚战,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和儋洋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夯实水务基础。

(海南日报那大4月24日电)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