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老祖宗神农氏真的既智慧又有奉献精神,他亲尝百草,为我们发现了大自然中可利用的药材。

当然,中药材不只有草类,还有鸟虫类,还有矿石类。

可河北安国的老百姓说,天下的中药材,只有到了安国,才有药性。

为啥呀?因为安国有药王庙,药王邳彤会保佑中草药发挥应有的疗效。

如今,安国中药材集散市场,简称安国药市,已经举国闻名,辐射四海。

2006年5月,经保定市申请,安国药市荣登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Ⅹ-60

举国闻名的安国药市由药王庙会发展而来。

民间庙会大多一年两次,安国的药王庙会亦分春冬两次。春庙会日为药王的生日,农历4月28日;冬庙会日为药王祭日,农历10月15日。

在古代,官方主持的药王祭祀活动非常盛大,在礼官主持下,官员们往往虔诚地行三跪九叩大礼,气氛极其庄严。

直到今天,每逢庙会,香烟缭绕,供奉给药王的荤素祭品摆满了供桌。供桌上放不下,就放在神像前的地面,甚至是庭院中。

一批批香客,郑重地磕头跪拜,口中喃喃祈祷,请药王保佑一家老少出入平安,健康长寿。

1.药王邳彤

河北安国药王庙供奉的药王,是东汉开国皇帝刘秀手下的大将邳彤。

《后汉书》中,确实有邳彤这个人物,他能文能武,参与了许多历史事件,为辅佐刘秀创立东汉,可谓鞠躬尽瘁。但正史中并未记载其在医药方面的贡献。

但在安国民间,有许多关于邳彤的传说。

据说河北农田里常见的杂草麦蓝菜的种子,具有舒活筋血、通乳止痛的功效,就是邳彤发现的。为了解除广大人民的疾病之苦,邳彤还经常走街串巷,以游方郎中身份给老百姓治病。

邳彤死后葬在安国南关。当地百姓感念他治病救人之功,立庙祭之。

到了千年以后的大宋朝,据说赵匡胤的儿子,我们在评书《杨家将》中,熟知的的八贤王赵德芳,曾生重病,屡治无效。

忽一日,八贤王梦见一老者以十粒仙丹赠之。八贤王醒来,果见桌上有药,他照梦中老者的嘱咐服下不久,既觉身轻体健,不久,病就痊愈了。

八贤王认为梦中老者即为药王邳彤,于是派人前往祁州(即今之安国)重修药王庙宇。

到了南宋,朝廷明确下旨,加封邳彤为“明灵昭惠显王”, 于是,药王庙宇规模越来越大,祭祀越来越隆重。

一年四季,四方百姓供奉的香火不断。庙会正日前后很长一段时间,更是商贾百姓云集,热闹非凡。

2.药市的形成

一些精明的药材商人,从药王庙的香火中看到了巨大商机,他们先是在庙宇附近摆摊卖药,后来药摊又升级为药局。

药材经营兴旺,自然催生了药材种植。

据有关书籍记载,到明末,安国中草药种植已初具规模。

从清至民国,药材种植逐渐兴旺,种植品种已达300多种。

安国种植出来的药材,被认为地道纯正,药效好。

在药材加工上,安国技术水平也很高。

在明朝时,安国生产的中成药已有丸、膏、丹、散、水、酊、露、酒等数百种不同剂型。

许多著名的中医药堂,如瑞生堂、永和堂、三怀堂、体颜堂等已经崭露头角。

到了清中叶,药材交易规模更加盛大。

“十三帮”的外地药商带来外面的山珍、海货和皮货,在庙会上销售一空后,再带着药材返回。外地药商从安国辐射出去的药材集散地:北到辽宁营口,西到陕西汉中,南到昆明,东到沿海各个城市。

3.药王庙和中药文化博物馆

在保定安国县市区南部,有一片红墙黛瓦的古建筑群,即安国药王庙。因为历代不断修缮的缘故,药王庙融合了自宋至清各朝代建筑风格。

在这组建筑中,最东面是木质牌楼,进牌楼往西,先是马殿,再为垂花门,然后是碑亭、正殿、后殿。碑亭两侧为南北碑房。碑房西面两侧为南北名医殿。

最东面的木质牌坊,高大巍峨,古色古香。建筑样式为重檐庑殿,三间四柱,彩饰斗拱,上面覆盖着金碧辉煌的琉璃瓦。

在药王正殿,供奉着药王邳彤,药王金面黑须,炯炯有神的两眼凝视前方,身着龙袍,威严正坐。

南北名医殿供奉的是历代名医的坐像,有我们熟知的扁鹊、华佗、孙思邈等。

到了安国,除了药王庙,中药文化博物馆也不可错过。该博物馆建于2006年,是宣传中医药文化、宣传安国药业的重要基地。

展品中最引人瞩目的是中药材标本。这里的药材标本,品种齐全,琳琅满目。可以说囊括了土中长的,空中飞的,水里游的,山上跑的。

中药文化博物馆陈列着琳琅满目的反映中医药发展的实物、图片。还有语音资料、影像资料。游客置身其中,耳听眼看,印象十分深刻。

中药文化博物馆自2007年开馆以来,已经接待了无数的中医药从业者和中医药文化爱国者。

笔者曾于2019年国庆期间,专程到河北安国旅游。

购票进入药王庙后,只觉环境清幽,香气弥漫。除了主殿及各个配殿供奉的人神可供瞻仰之外,庙内还有许多石碑。这些石碑大多文字模糊,充满岁月沧桑。

在市区繁华位置的中药文化博物馆全年开放,笔者参观时,正值中午,游人稀少,可以长时间全方位观看展品和药材标本。

在瘟疫横行的古代,中草药一直救民于水火。最近三年,在全国各地全力围剿病毒的过程中,中草药在预防病毒、提高免疫力方面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最后,衷心祝愿全国中医药企业进一步推进中医药的现代化,把中医药文化传播到地球村的每个角落。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