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经纬5月31日电 题:家电回收流程堵点亟需打通

  作者 李岩 中国人民大学生态环境学院教授

  李岩

  今年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出台以来,多地陆续跟进,在家电等耐用消费品领域开启新一轮以旧换新政策。在带动新消费需求的同时,旧家电的回收利用的问题也引起关注。

  回收流程仍存堵点

  “坚持鼓励先进、淘汰落后”是家电以旧换新政策的重要出发点。新生代家电使用中更节能、更环保,有助于降低消费领域的碳排放水平,消费者也节省电费,促进更智能、环保的新家电进入家庭是鼓励先进的做法,利国利民。淘汰落后同样重要,淘汰的老旧家电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但淘汰家电中多种材质也具有较高的循环利用价值。如果不能回收就是流入环境的废弃物,能够回收就是再生资源,电子产品中回收的金属、塑料等,可以替代原生资源,减少对金属、石油不可再生资源的依赖程度。

  然而,当前在旧家电淘汰、变废为宝的实际回收流程中,却存在一些堵点。第一,逆向物流不够完善。再生资源公司从消费者手中回收的旧家电,需要经过逆向物流重新回到正规的拆解企业,拆解后才能被重新分类利用,其间经历多个环节,因此家电回收利用需要完整的逆向物流系统。但在实际回收工作中,一些消费者觉得回收不方便或太便宜,回收企业觉得成本太高,不赚钱;大量废弃家电流入非正规的渠道,而下游的正规拆解企业却面临缺少拆解的家电。

  随着运输成本和城市管理的严格,许多回收企业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出现“循环不经济”的怪圈。究其原因,还是目前的逆向物流体系不够完备,逆向物流的成本过高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家电的回收效率。2000年后日本政府大力推进社会的逆向物流系统建设,如同回收利用的“高速公路”,提高循环利用率,也促进下游循环利用产业的健康发展。此外,欧盟对一定面积以上的家电企业就会设置小家电的回收装置。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也可以借鉴这些经验,研究如何促进整个社会的逆向回收系统提升,保证淘汰家电畅通无阻回到正规的拆解再生企业。

  第二,“回收”资金未能充分发挥社会效益。我国家电实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即家电企业需承担废弃的回收责任,但是由于企业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难以执行,所以往往通过对家电企业征收一定费用,社会整体处理的方式。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体现“谁污染谁治理”的环境责任,促进企业的生态设计和材料减量化,也为大规模家电回收筹措必要资金。但目前的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资金未能充分发挥社会效益,这部分资金应该专款专用,并集中于回收利用系统的薄弱关键环节突破,或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需要合理制度设计保障良性循环

  中国的家电废弃已经进入高峰期,并将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会呈现增长态势。废旧家电如果不能进入正规回收渠道,粗暴拆解不仅资源利用率低,还存在巨大的安全和环境风险,例如冰箱、空调的制冷剂都是高排放温室气体物质,在非正规的处理机之下,无组织的泄露会造成极大危害。对于这些问题,2024年财政部加大废弃电子电器产品专项资金的补贴力度,有效提升下游拆解再生企业的生产规模和技术能力水平,降低回收利用的潜在风险。

  同时,随着信息化和大数据的广泛应用,运用信息化技术电子电器产品制作唯一的身份码已经成为现实。产品的身份码也可以应用于家电的回收全过程,如为消费者推荐便利的回收途径、监管废旧家电的正规回收,以及运用大数据帮助政府的物流中心和物流路径的最优化等等。尽管已有国内领先的家电企业开始尝试数字化回收管理,但目前的数字化应用还是表层次,具有更多的可挖掘空间。

  家电正常使用周期不超过10年,家电不断以旧换新对于中国碳减排、促进家电产业的健康发展都有积极作用,妥善回用并不断提高废弃家电的再循环利用必须与发展家电产业同步协调,其中的消费者、商家、生产企业、回收企业和再生企业等众各方不仅需要配合,更需要合理制度设计保障利益相关方的利益,回收、循环、再利用进入良性循环,才能真正实现循环经济和绿色发展的目标。(中新经纬APP)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责任编辑:张芷菡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