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许多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有喝茶的习惯。
尤其是逢年过节走亲戚时,可以看到家家户户的桌子上都少不了茶的身影。
每逢见到亲朋好友都会热情邀请去家里坐一坐,喝喝茶,有些甚至是路边随口搭句话的路人也会邀请去家中喝茶。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喝茶就是拿一个容器,放一点茶叶,再倒一点水就是喝茶。
想想会产生这种想法大致是老一辈人的影响。
老一辈人喝茶通常是,每天早晨烧上一壶水,拿一个大茶缸,抓一把茶叶,开水一冲,稍微晾凉后就可以喝了。
而现如今,在日常生活中用茶缸喝茶的人少之又少,盖碗才是泡茶的主流茶器。
喝茶人人都会,但会品茶的人少之又少。
想要做一个懂茶的人,学会品茶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
今天就用5步教大家学会品新白茶。
《2》
品茶第一步:赏干茶
眼睛之所以被称为“心灵之窗”,是因为眼睛在人的五种感觉器官中,是最敏锐的。
因此,喝茶前先赏干茶,同样是一种享受。
一般情况下是将干茶盛放于茶荷或茶则上,以便观察干茶的外形。
若是道具有限,直接使用白瓷盖碗,也未尝不可。
主要观察的,包括茶叶的条索(条形)、色泽、嫩度、整碎等,是否符合该茶类的特征。
白毫银针,芽针肥壮,遍布银毫,处于干燥状态的茶毫,根根纤细,毛茸茸地支棱起来。
新茶的芽头底色,嫩绿翠绿,外层点缀着银白茶毫,两相映衬。
一芽一叶、二叶的白牡丹,等级划分很多,牡丹王的芽头依旧肥壮,嫩叶微展。
而一级白牡丹大多是两叶一芽,嫩叶簇拥着芽头,芽白叶绿,芽叶形态更显婀娜。
春寿眉的叶片相对偏宽,但它的叶色很有层次。
乍一看,新茶只是一片绿。
但细辨之下,能分出草绿、深绿、菠菜绿等深浅层次。
秋寿眉的外形相对粗犷,对比春茶,观赏性稍微弱了些。
但不能直接下定论,认为梗叶明显的白茶,档次不高,建议等泡开喝过后,再去下结论。
《3》
品茶第二步:闻干香
闻干茶的方法有两种。
其一是静止闻香。
取出干茶期间,顺道凑近闻一闻,感受干茶们散发出的清幽且干燥的香气。
满满一袋子干茶汇聚起来的干香,能反馈不少信息。
品质正常的新茶,充满干燥的植物气息,茶香干爽,清新舒适。
如果闻到闷味、杂味,或者说不清楚的怪味,说明这批白茶有存坏变味嫌疑。
其二是温杯摇香。
盖碗冲泡白茶,有一个必不可少的流程——烫壶温杯。
用沸水将盖碗烫过一遍,碗底与碗壁留有余温热量,趁热投入干茶后,合盖轻轻摇晃。
轻摇盖碗期间干茶不断碰撞,受到热气一熏,会加快干茶香气的释放。
此时仅需揭开一丝缝隙,凑近去闻,能闻到更加清晰完整的干茶香型。
对于闻香前摇一摇这事,有些茶友表示非常困惑。
简单来说,摇一摇这个动作其实是闻香前的准备动作。
这个动作的作用是可以让茶叶在温热的盖碗空间中上下晃动,打开细胞孔,借助热汽的熏蒸,让茶叶中的气味散发出来。
在喝之前,闻干茶香,有助于决定是否要喝这款茶,如果有臭味,那就不用再喝。
《4》
品茶第三步:闻盖香
闻香辨白茶,若想闻出干芦苇香、毫香、花香、稻谷香、粽叶香、陈香、根茎类中药香、鲜草药香等诸多茶香的细腻区别,需要多闻几次盖香。
当我们在分完茶汤后,可以趁热先闻闻盖香,等茶稍微不那么烫口了,再进行品茗。
不过闻盖香时,要掌握以下技巧。
与闻干香不同的是,闻盖香时需要彻底揭开盖子。
然后,将盖子置于鼻端下方,暂时屏住呼吸,不要对外呼气与说话,以免呼出的气体和喷出的飞沫,溅到盖子上,影响闻香体验。
连续深深吸气两次,完整捕捉盖上附着的芳香物质。
如果觉得没有闻准时,可以将盖子移到一旁,待换过气后再闻一次。
初次揭盖闻香后,合上盖,再出声与旁人交流闻香感受。
为避免盖香飘散,建议在倒出茶汤后,第一时间内趁热闻香。
趁热闻,盖香的香型层次更完整,茶香更馥郁高扬。
随后,等盖碗稍凉一会,再去揭盖闻中调香型。
等盖碗彻底凉透,处于常温状态,再去闻冷透的余香(尾调香型)。
不同温度下,分多次去闻盖香,能将白茶盖香的前调、中调、尾调香型阵营,尽收眼底。
《5》
品茶第四步:观汤色
盖碗中的茶汤,呈瀑布状流入玻璃公道杯中,通过透明的公道杯,我们便能很清楚直观地看出茶汤汤色。
白茶的汤色,主要观察它的清澈程度、茶汤颜色、以及汤水中的茶毫数量。
产自高山,原料品质有保障,制茶过程规范到位的白茶,茶汤理应是清澈透亮的。
茶水清透,莹润极了。
白茶逐次冲泡后,茶汤颜色会发生自然深浅变化。
譬如,泡白毫银针与牡丹王的新茶时,一开始茶汤颜色偏浅,从牙白色开始。
连泡多次后,汤色逐渐加深。
但不管怎么看,由于白茶整体发酵程度不高,泡出来的茶汤不会是偏红、偏暗的状态。
最后,白毫数量丰富的高山白茶,茶汤当中能出现大量茶毫。
清透清澈的茶水里,纤细盈巧的茶毫,不断游动。
这些浮在汤水里看着类似絮状的“毛毛”物体,并非是灰尘杂质,而是茶毫。
喝白茶,茶汤当中的银白茶毫数量越多越好。
因为这能增加毫香馥郁程度,带来更加清甜清鲜的茶汤风味!
《6》
品茶第五步:小口啜饮
想必很多茶友看到这里会想,终于到喝茶的步骤了。
在不了解“品茶”之前,许多人都是直接快进到这里来的。
不过,品茶不仅仅是把汤水送入口中那么简单。
首先,茶汤的温度不能太高。
用沸水冲泡后,再到分汤,温度虽然早就下了100℃,但尚未达到适口的程度。
如果温度太高,容易让舌头被烫伤,影响味觉的灵敏度。
但同时也不能太低温,完全冷却后,也会损失茶汤中一部分的芳香物质。
品茶,不等于大口牛饮。
小口细品,细啜慢尝,更利于品尝。
小口尝入茶汤时,最好是用“啜吸”的方式。
快速吸入一小口茶汤,受到吸力影响,茶汤在口腔中激荡翻滚,各个层次的香气和滋味都得以发挥,和味蕾充分接触。
能清楚地感知这杯茶的味道,是清甜、鲜爽,还是偏苦、发酸,汤感是厚是薄,是否稠滑细腻。
相比之下,大口牛饮充其量只能解渴,而非品茶。
《7》
品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会的。
背后还需要强大的嗅觉,味觉,还有眼力。
另外,还需要天时地利人和。
一个纯净的口腔,安静平和的心境等,皆很关键。
闲时与三五志同道合的茶友一起品茶,交流心德。
这等乐趣也是世间少有。
好茶的美妙韵味会让人感觉喝了还想喝,这是好茶的魅力所在!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