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从远古时代开始,人们就踏上了征服自然的道路,而征服世界的唯一手段就是通过武力的征讨掠夺。

所以在冷兵器时代,人们对武将的崇拜程度十分的高。

相对的书生这个形象,在古代一直呈现出一种羸弱的感觉。

甚至有人感慨“百无一用是书生”来讽刺书生的地位。然而,历史上也有这么几名书生,在动荡飘摇的山河面前,选择投笔从戎,誓死捍卫自己的家园。


仅带36人,用了31年的时间,把早已不服管理的西域诸国,重新纳入汉朝版图的一员猛将班超,年轻的时候竟只是一个不得不誊抄书籍来维持生活的无名小卒。

班超年少时就有十分伟大的梦想——模仿张骞出使新疆为国立功,可周围的同事听说了他的理想后总是笑他。

不久后,他投笔从戎,跟随窦固出征西域,凭借着敏锐的观察力,阻止了一场西域内乱,一战成名。

此后他为丝绸之路二次打通立下了赫赫战功,共征服了55个国家,建立了200万多平方米的西域都护府。

汉朝为表彰他的战功,封他为“定远侯”,他也在西域一直坚守了31年,完整的践行了“投笔从戎”的诺言。


陈庆之并没有出生在帝王将相之家,只是个庶族读书人。41岁之前,他一直在皇帝身边当一个谋士,不能骑马,不能开弓,平时陪皇帝下下棋,喝喝茶。

41岁的一天,他突然受命带领2千名将士护送豫章王接管徐州。

谁料想第一次带兵竟遇上了北魏2万人的围堵。陈庆之临危不乱率军直逼要害,一举击溃了敌军。

这场实力悬殊的战役也被载入了史册,陈庆之也初露锋芒,在今后的很多重要战役里都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因为所辖兵马都身着白袍,世人赞曰:“名师大将莫自夸,千军万马避白袍。”


张巡从小博览群书,精通兵法。寒窗苦读几十载,考中进士,名震京城。他为人正直,侠肝义胆,乐善好施,是唐朝中期名臣。

他本能在仕途上走得更远,可他不愿自折气节投靠杨国忠,只能做到县令。

他当政期间,清正廉明。依法惩治了当地很多欺压百姓的土豪乡绅,深受民众爱戴。

“安史之乱”中,张巡也展示出了不俗的领导才能,他指挥的乡兵和百姓组成的军队多次以少胜多,连年内大小战争400余次,累计歼灭叛军12万。

还曾经在内无粮草,外无救兵的情况下拖住叛军1年多,为唐朝守住了东南半壁江山。为平定安史之乱立下了汗马功劳。


虞允文是南宋著名政治家,抗金英雄。自幼勤奋好学,“六岁诵九经,七岁能属文。”44岁那年考中进士,官至中书舍人。

彼时金人的实力越过淮河南侵,意图灭亡北宋。宋军前线溃不成军,形势危急。

宋朝廷让虞允文到前线参谋军事,可到达战场才发现将士们早已士气低迷,无人指挥,缺乏纪律。

国难当头,形势危急。虞允文当即召集士兵,激励士气,迅速整顿部队,沿江设防。

面对40万金军,虞允文仅用2万人马就将其击败。

这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之一——采石之战。将侵略者意图毁灭南宋的企图化为泡影。


于谦家境优渥,祖父、父亲都是读书人,从小就受到了文化的滋养。

他勤奋好学,饱读诗书,23岁那年就考取了进士。

但是他真正的崭露头角是五年后他声色俱厉的声讨准备谋反的朱高煦,得到了皇帝的赏识,从此被重用,任兵部左侍郎。

在北京保卫战中,他审时度势,明确提出“社稷为重君为轻”的口号,在明知主力军已经全军覆没的情况下,亲自督战,上下一心。

终于将外敌赶出京城,在大厦将倾之时力挽狂澜,拯救了岌岌可危的大明王朝。


留下千古名篇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不只是一个高居庙堂之上的文人,他也有着热血的一面。

宋仁宗康定元年开始,宋夏之间多的战争一触即发,前线不可开交,大宋边防溃烂不堪。

一瞬间,原本的太平盛世仿佛随时都会化为泡影,军中城中都人心惶惶,四面楚歌。范仲淹临危受命,担任天章阁待制,奔赴前线。

范仲淹分析敌我,犒劳羌族,团结一心;整顿边防、操练军队,使大宋的防线逐渐稳固,也不断的任用贤良,培养了狄青、种世衡等一大批名将。

直到北宋末年,这支军队也一直是大宋的“利刃”,所向披靡,纪律严明。


千古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让多少人读起来为之动容。其中流露出的爱国之情让灭了南宋的元朝君臣都钦佩。

文天祥20岁那年考取进士第一,成为状元。

本来仕途顺利,可他为人正直,看不惯朝内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得罪了权相贾世道,在37岁时请辞,离开了官场。

虽然对官场充满了失望,可他依旧有一颗爱国的赤子之心。1275年,元军入侵长江东,他散尽家财,招兵买马,数次带领军队与元军交战。

为了南宋的存亡殚精竭虑,可最后还是被元军俘虏。最终在监狱里从容就义。


王阳明最出名的就是他的思想,他是心学的集大成者,

王阳明出生于一个显赫之家,优渥的家庭给他留下了很好的读书环境,本应该好好研究心学的他,怎么就开始涉猎军事了呢?

原来是当时朝政的腐败,百姓们不满意朝廷的统治,义军四起,反生内乱,导致国力衰败,不堪抵御外敌。甚至有一次皇帝御驾亲征,竟被当做俘虏!

这件事给王阳明幼小的心灵带来了很大的伤害。从那之后,他便努力学习兵法,发誓为国效忠。

所以,在后来的平定江西民变霍乱、宁王朱宸濠之乱时,一个看似不通兵法的文弱书生也能运筹帷幄,斩杀万人。


辛弃疾是南宋的大词人,他的词以豪迈奔放著名。他本人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硬汉,有着常人没有的英勇和果敢。

他一生都在立志于抗金北伐,他十分想要收复失地,一雪前耻。但奈何软弱的南宋朝廷不作为,一点也没有把辛弃疾北伐的建议放在眼里。

官场上的辛弃疾也难以立足,虽然他很有才干,但他提出的主张过于激进,朝廷只给他一些无关痛痒的官职。

他报国无门,一腔热血难以安放,所以留下的诗篇虽然豪迈,但大都抒发的是对于时代的愤慨和无奈。

不过在他64岁时,终于迎来了北伐的机会,可是奈何与权力的意见背道而驰,最终留下了遗憾,没有真正的“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曾国藩是推动近代史发展的一位重要人物,他出身寒门,但勤奋好学,27岁考中进士,成功进入了翰林院,开启了自己的仕途生涯。

执政期间,他深深影响了清朝现代化的进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也一手带出了清朝最勇猛的一支军队——湘军。

湘军的出现也成功镇压的太平天国运动,千钧一发之际拯救了大清。

曾国藩虽是一介书生,但凭着爱国之情,在战争中吸取前人经验,迅速开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治军之策,战争之法。

湘军还参加了很多对外战争,都取得了很棒的战绩,他们有着坚毅的精神、勇猛的战斗力和铁一般的纪律。

即使是再文弱的书生,在国难面前也会选择放手一搏,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他们一手执笔,一手执剑,一起维护着大好江山的安全,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