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报讯(记者 廖蒙)我国消费金融业务数字化程度持续加深,消费者保护问题也日益复杂。围绕从业机构合理定价等自身规范、引导消费者合理借贷以及合作方管理等问题,行业金融行业正在持续寻找答案。

3月20日,北京商报记者现场了解到,在重庆举行的消费金融高峰论坛上,消费金融行业首份负责任标准框架与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发布。报告是由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课题组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重庆监管局课题组共同撰写。

报告中提到,根据北京商报过往调查,在消费信贷规模快速增长的同时,消费者对所使用的消费信贷产品缺乏充足了解的情况仍然存在。例如,在放款机构类型、合理的贷款利率等方面,近四成被调研的消费者认为自身并不能分清机构之间的区别,认为“只要能给好的额度和利率就行”“只要有名气的公司就能放心借”。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指出,课题组将“负责任的消费金融”标准分为五个主题及多个指标,五个主题分别为社会与环境、消费者保护、消费者促进与提升、数字金融业务风险管理、合作方管理。其中,报告首次纳入的“社会与环境”维度,关注消费金融业务发展与宏观经济政策导向的一致性。

发布会现场,谈及如何构建负责任的消费金融,曾刚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负责任金融体系的建立需要多方发力,监管要求、从业机构自律以及消费者金融素养提升,三方面缺一不可。当前在消费金融领域,随着《消费金融公司管理办法》新规落地,监管机制更为完善,下一步就是严格执法。

“在机构自律方面,现有的监管框架也在引导大家逐步完善自律,只是相对而言不够系统。而报告中总结了很多机构的经验和实践,将工作内容系统化、深度化,更有利于机构落地执行。在消费者部分,则是要广泛开展宣教工作。既要做好消费金融产品的交互,让消费者充分认知产品的不同特性,也要帮助消费者提升自身素养,避免出现恶意投诉等。”曾刚进一步解释称。

曾刚强调,只有构成有效的三角支撑,才能加快建立负责任的消费金融机制。

另一方面,构建“负责任的消费金融”的过程中,如何兼顾机构和消费者的金融健康,也成为行业关注的重点。曾刚指出,在研究框架下,“负责任的消费金融”要关注包括过度负债、资金违规使用、结构失衡等问题,也从适当性管理、负责任的营销、合作方管理等维度提供指引。

事实上,已有消费金融机构展开探索。以蚂蚁消费金融为例,通过精准授信、限制场景、提供管理工具等组合拳,来确保资金真实流向消费,避免消费者滑向过度消费。嵌入场景的花呗分期上线全国首个理性消费管理工具“账单助手”,提供账单管理、花超提醒、还款建议等功能,引导用户形成理性习惯,全国有约2.5亿人正在使用,超1亿为“90后”年轻人。

在蚂蚁消费金融副总经理张克强看来,近年来,互联网+服务的模式衍生出线上文娱、医疗等新趋势,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传统消费行为的变化和升级,由此创造了更多的消费需求。“这也为消费金融行业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新方向和思考,能够率先围绕这些新消费场景做出创新,利用新产品、新技术适应这类消费趋势的金融机构,更易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张克强告诉北京商报记者。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