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在政治斗争中,成为实权君主的就是最大的赢家。但在中国古代,有这么一对父子,先后当上了君主,却都没能善终,这一支的后人也因此失去了继位的机会,只能以旁支宗室身份干预朝局,虽然一度取得了短暂的风光,但仍然没能逃脱败亡的命运——在这一家族的主线上,竟然连续多达五代人殊途同归地以横死告终。 两代君王 其实这个故事的主角并不算太冷门,因为这一家族的第一号人物,就是在中国历史上大名鼎鼎的齐桓公。 齐襄公被杀时,没有儿子,其弟公子纠和公子小白争位,公子小白胜出,是为齐桓公。在管仲、鲍叔牙等良臣的辅佐下,他成为了春秋五霸之首。但他有个毛病,跟贤臣就学好,跟奸臣就学坏。管仲临死要齐桓公远离奸臣厨师易牙、宦官竖刁,他却没能坚持。他跳过了长子无亏而立公子昭为继承人,虽然这是连管仲都赞成的,也许是择贤而立的结果,但不仅无亏不服,其他公子也不服。 他晚年病重,支持无亏的易牙、竖刁就隔绝宫门,导致堂堂的霸主连吃饭喝水都成了奢望,含恨而死。易牙、竖刁趁机诛杀百官,拥立无亏继位,迫使太子昭出奔宋国。等无亏摆平了其他兄弟回过头来安葬父亲,距离桓公去世已经六十七天了,连尸虫都爬出来了。
然而,无亏这个符合无嫡立长规则的继任君主也没做长。齐桓公和管仲生前已有安排,让宋襄公照应太子昭。宋襄公便上门讨说法,厌恶易牙、竖刁的齐国人根本无心抵抗,趁易牙在外领兵抵抗,大夫们便率领百姓发动政变,把留守的竖刁和宝座都没坐热的无亏都杀了。 女装大佬 无亏的儿子叫克,字庆父,简直是在致敬隔壁那个祸害鲁国的大佬,不过史书一般不这么叫他,而是叫他庆克,因为他以自己的表字为氏——先秦有地位的男人都给自己取“氏”以区别于别人,比如大家都姓张,看不出区别,但如果有人因为家里有人做了局长而取了一个“局”氏,以后在人前他就可以自称“局某”,大家也就知道他是来自张局长的家族了。 鲁国的庆父死后,后裔仍然成为鲁国的重要权臣家族孟孙氏,可见春秋时期并不流行斩草除根,即使罪人的后裔也有可能继续活跃。 当时齐国的君位最后落到了无亏和昭的另一个兄弟齐惠公元这一脉,惠公传顷公,顷公传灵公。也就是说,顷公是齐国庆父的堂弟,灵公见了齐国庆父还要叫一声堂伯。鲁国的庆父勾结后宫,和自己守寡的嫂子不清不楚;齐国的庆父也好不到哪里去,和堂弟的遗孀也就是齐国的太后(当时没这个称呼,大家意会,在位君主之母嘛)声孟子玩到了一块。为了掩人耳目,他甚至不惜穿上女装和真正的女人一起坐辇车进宫,但还是被鲍叔牙的曾孙鲍庄子鲍牵撞见。鲍牵告诉了大夫国武子国佐。齐国的国氏是世袭卿族,地位尊崇,庆克自己又理亏,所以国佐骂了他一顿,他也没啥好说的,躲在家里羞于见人。 但他又也不好好闭门思过,设法告诉太后:上次的事,国佐骂我了。
于是齐灵公出国会盟回来时,声孟子见奉命留守的高无咎和鲍牵关上城门仔细盘查过往旅客,就对儿子告状: 这俩想造反,不让你回国,换成你弟弟公子角登基,跟你一起去会盟的国佐也参与其中! 她倒是发现鲍牵在其中的作用了,为了诬陷他和国佐,不惜把高无咎也卷进来。高无咎和国佐一样来自齐国的老牌世袭卿族,又刚一起带兵打过仗,也许本来就是一伙的。 毕竟亲妈告状,齐灵公砍了鲍牵的脚,取消了他鲍氏继承人的身份,驱逐高无咎。 看到老子蒙冤,高无咎的儿子不干了。他名叫高弱,做起事却一点也不弱,他割据卢造反了! 灵公哪里知道内情,造反了就要镇压,就派大夫崔杼、庆克率军围攻。正在与诸侯联军一起围攻郑国的国佐闻讯,以齐国内乱为由撤军回国,来到卢战场,进入军中,杀了庆克,占据谷,也造反了! 灵公这时候学会息事宁人了,和国佐谈判一番表示不追究,于是国佐和高弱都投降了。 轻敌丧命 如果事情到此为止,好像庆克的命很不值钱。毕竟国佐又擅杀大夫又造反,灵公也要维护自己的权威,于是派卫士杀了国佐,再以庆克的儿子庆封为大夫,庆佐为司寇。 齐灵公死后,后庄公继位。后庄公与崔杼的后妻有染,被崔杼所杀。崔杼立后庄公的弟弟为景公,崔杼为右相,庆封为左相。就算史书没有明确记载庆封与崔杼同谋弑君,但庆封显然是欣然接受了崔杼弑君得来的好处。 他俩胁迫都城人发誓忠于自己,只有名臣晏子不给面子不合作,把说出口的誓词改成了忠于朝廷,不和崔、庆结盟。庆封要杀晏子,崔杼说他是忠臣,是民望所在,放过他一人,就得到了民心,于是就此作罢。
单看这里,似乎崔杼比庆封冷静理智也更要脸皮,但在后来的权力斗争中,崔杼却正是因为要脸,彻底败给了庆封:在依附庆封的大臣卢蒲嫳劝说下,庆封鼓动崔杼诸子发难争夺继承人宝座,再接受崔杼的求助派卢蒲嫳带兵去平定崔家内乱。刀剑无眼,等崔杼回家,崔家该凉的人都已经凉了。崔杼看自己家都死完了,觉得孤家寡人生无可恋,大权在握又如何,竟然上吊自杀了。 这剧本对庆封来说太熟悉了,这不就是他亲太爷爷齐桓公当初玩剩下的吗? 齐国由庆封独大了,庆封当然很感激卢蒲嫳。他喜欢喝酒、打猎,所以事情都托管给儿子庆舍。庆舍和卢蒲嫳成了连女眷都不避嫌的酒友,把女儿嫁给了卢蒲嫳的哥哥卢蒲癸,很是亲密。殊不知,这哥俩之前挑拨两家关系不仅是为了铲除崔氏,也是为了铲除庆氏,好为后庄公报仇;和卢蒲癸一起保护庆舍的王何也是一路人。 计划动手前,卢蒲癸和王何还算了一卦拿给庆舍:这是攻打仇人时占卜来的。庆舍看后说:这卦象说的是能赢,见血。
他根本没去想对方说的仇人是谁。 冬季,庆封去打猎的时候,庆舍的女儿——因为本是姜姓又嫁给卢蒲癸,所以史称卢蒲姜——也觉得不对劲,对丈夫说:你们谋划的事不告诉我,能成功吗? 很久前,郑厉公的大夫雍纠想谋害岳父祭足,被妻子告发,反而被杀。可卢蒲癸可能没听说过这个故事,或者觉得自己媳妇和别人不一样,竟然明说了:我就是要对付你爹! 卢蒲姜说:我爹性子倔,越劝他,他越一意孤行。看我的。 众人商量好动手的场合,是庆舍主持的太公庙的秋祭。太公,就是齐国的老祖宗姜太公。卢蒲姜便对庆舍说:有人要杀你,别去。庆舍果然不听劝,觉得没人敢。 其实卢蒲姜不一定就是个弑父的恶女,在她的角度她这个做女儿的已经尽了提醒父亲有危险的本分了,至于父亲听还是不听、能不能活下来,就交给老天爷吧。 合着有人要动手的事大家都知道,就庆舍这个目标不知道。 于是,景公的堂叔高虿敲门为号,卢蒲癸和王何给了庆舍一个痛快。庆舍临死还努力杀了一个人陪自己上路。其他在场的庆氏党羽当然也就都被消灭了。 临终过瘾 也就是说,庆氏第二代庆封还活着,第三代庆舍先死了。 庆封得知风声,杀回京城,攻破了城门,却不能攻破内宫,向齐景公和众臣约战无果,就逃到了鲁国,把自己的车送给鲁国权臣季武子。来季家做客的展庄叔一看他的车很漂亮有光泽,就觉得他活该完蛋。鲁国另一大佬叔孙穆子请庆封吃饭,庆封却先祭祀神仙们,叔孙穆子不高兴,让乐工为他诵读《茅鸱》。这首诗现在已经失传,只知道内容是讽刺别人不恭敬的,但庆封并没能领会。
齐国责怪鲁国收留罪人,庆封于是又逃到吴国。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吴王余祭把朱方赐给庆封当封地,还把自己女儿嫁给了这个连孙女都已经嫁人的远客。其他庆氏族人闻讯,也都来投靠庆封,庆封这个齐国罪臣反而在吴国做起了富豪,甚至比在齐国时更有钱,气得鲁国大夫子服惠伯对叔孙穆子说,这真是太没天理了! 叔孙穆子却说:老天爷怕是要灭亡他们家族才让他们重聚的。 庆封的好日子过了七年,楚灵王率诸侯联军讨伐吴国,攻下了他的封地朱方,果然消灭了庆封的家族。 为了在诸侯中博取好名声,楚灵王决定当着诸侯处决庆封,要庆封自己说:“不要学齐国的庆封那样弑君,拥立幼主,与大夫会盟!” 临死的庆封这时大概想起了以前晏子被迫发誓时改口的场景,当场改词:“不要学楚共王的庶子围,杀死他为君的兄长的儿子,自己取代他,与诸侯会盟!” 围就是楚灵王以前的名字,这下揭了他杀侄篡位的老底,气得他赶紧下令把庆封砍了。 至此,前后加起来,从当上君主的齐桓公、无亏,再到无缘登基的庆氏祖孙,这一支竟然出现了连续五代都未能寿终正寝的奇观,而且他们并非像灭门惨祸一样遭到一次团灭,而是先后被杀,甚至无一例外地死在自己给自己挖下的坑里。 后记 在这以后,整个战国时代、秦朝乃至西汉,都没有了庆氏家族的传说。 到了东汉年间,突然出现了汝阴令庆仪,其曾孙庆纯更是官至侍中。然而当时汉安帝的生父叫刘庆,所以为了避讳,庆氏家族只能从地球上彻底消失了。 不是灭族,没那么残忍。皇帝爸爸叫庆,咱就不姓庆了,找个同义词,姓贺。 当时,庆纯,哦不,贺纯的家族已经在会稽山阴安定下来,在汉、魏六朝时期,与同郡的虞、魏、孔三姓并称为“会稽四姓”。到了汉末三国,便出了东吴名将贺齐,他正是贺纯的侄子,一说孙子。再往后,就是唐朝大诗人贺知章了,这就是著名的会稽贺氏。
是当初楚灵王消灭庆封家族没消灭干净吗?还是这一支是别的庆氏呢,比如吴公子庆忌之后?那就看大家相信那种说法了。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