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青绿如黛的群山,感受彩云之南和煦的微风,山东女子学院“滇鲁情深,翼同前行”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走进云南丽江彝族自治县小凉山学校,在这里,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生活在扶贫搬迁安置社区,他们含蓄内敛,不是因为不善于表达,只是因为能倾诉的人不在身边,为了生计,他们的父母大多选择外出打工,但留守儿童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亲情陪伴、成长监护、心理情感等方面的缺少,因此,志愿者们带着学校的支持,以实际行动传递爱与关怀,利用教育力量点亮留守儿童的成长之路。

守护童心 点亮心灯

在留守儿童们的心中,彩笔不仅仅是绘画的工具,更是寄托梦想的翅膀。2024年7月18日,队员们精心设计了“我的生命线”游戏,旨在让留守儿童在绘画中体验心灵的成长与治愈。孩子们用心感受生命的流逝,用色彩诠释过往的点点滴滴,一笔一画地画出属于自己的生命轨迹,并在生命线的右侧,用充满希望的笔触将未来的美好愿景化作一幅幅绚烂的画卷。孩子们在队员们的鼓励下纷纷上台,分享自己的生命线故事,他们诉说着与爷爷奶奶相依为命的温情故事,倾诉着对父母的思念,同时也满怀期待地描绘着对未来的憧憬。这些真挚的分享,不仅增进了孩子们之间的理解和友谊,更让他们学会珍惜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深刻体会生命的意义。

守护童心,辅心前行

为推动心理团辅课程的蓬勃发展,实现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精准关怀与教育资源的有效配置,在了解小凉山学校心理实验室设施的短板情况后,“滇鲁情深,‘翼’同前行”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迅速响应,在山东女子学院校团委支持下他们精心挑选,并安装摄像头麦克风等设备。在队员们的共同努力下,心理实验室的硬件、软件都进行了重组更新,极大地完善了心理实验室的设施建设,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更为坚实的支撑。团队不仅细致解答了校长关于留守儿童心理辅导的各类问题,还分享了在心理辅导技术和管理经验方面的前沿知识,以实际行动诠释民族团结互助的精神,进一步加深了滇鲁两地人民之间的情感联系。

守护童心,指尖传情

留守儿童是一个特别的群体,他们因缺乏父母的陪伴而更加渴望亲情的温暖。7月20日,在队员们的悉心指导下,孩子们利用太空泥制作了充满童趣和创意的“全家福”,并急切地想要与父母分享这份快乐。为弥补留守儿童无法与家人团聚的遗憾,队员们鼓励孩子们将对父母的思念融入文字,写成信件。随着一封封信件与作品被志愿者寄出,那些无处安放的想念和牵挂便有了传递和宣泄的桥梁。队员们帮助留守儿童拨通视频电话,使孩子们能够以更直观的方式表达自己细腻真挚的情感与心理诉求,也为他们远方的父母送上一份温暖的慰藉。在这温馨的氛围中,队员们用艺术点亮梦想,在无形中促进了民族间的情感交流,让爱与温暖在孩子们的心中生根发芽。

守护童心,安全伴行

携手开展关爱留守儿童行动,实践团不仅深入感受家庭的温暖,还用一场深刻的安全教育主题班会,守护孩子们的日常安全。队员们从交通安全、活动安全、防火安全以及其他安全四个方面入手,特别注重结合留守儿童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在提出实用的建议的同时,通过模拟交通场景、角色扮演、火灾逃生演练等活动,让孩子们亲身参与、亲身体验,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安全知识,在实践中掌握自我保护的技能。班会过程中,实践团的队员们始终贯彻对留守儿童的关注与思考,传递了关爱与守护的温暖,与孩子们建立了深厚的情感联系。

通过开展系列活动,实践团队不仅助力了小凉山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使孩子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情与关怀,提高了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更深化了滇鲁两地的情感联系与民族融合,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深刻内涵。展望未来,团队将继续深化滇鲁两地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创新活动内容,让更多的人关注留守儿童群体,用爱心和关怀点亮留守儿童的希望之光。

(来源:山东女子学院)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