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俄罗斯媒体发布的一则报道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他们公开指出,中国的汽车在寿命方面跟德系相比,不足其一半,还容易出现生锈,质量也比不上欧美。
他们为何会这么说?事实真的就是这样吗?
俄媒再次指责 中国汽车
自从俄乌冲突后,出于多方面原因,像大众、、福特等多家世界知名车企都先后公开宣布,短时间内不再会向俄罗斯出口汽车。
也就是说,这些汽车品牌主动放弃了俄罗斯市场。
外资的撤离,本应该是有助于俄罗斯本土汽车品牌的发展,但总体上,仅靠这些它们国内车企实在是难以支撑大局。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中国车企抓住了机遇,2023年的时候,中国车企在俄罗斯的市场占有率就超过了50%。
一个企业,要是想长久发展,除了有销售市场,产品的水平质量也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国产车在俄罗斯却遭受到了这方面的指责。
早在去年,俄罗斯《生意人报》媒体就报道称,他们国内有位布罗夫专家,在接受采访的时候就表示,中国的是汽车质量是不如欧美等国家的。他究竟为何会这样说呢?
俄罗斯媒体报道 原文+翻译
原来,他们当时进行了测试,表示俄罗斯冬季气温过低,中国汽车还是经常出现了故障的情况。
还有就是发动机上的问题,布罗夫表示,像欧美等国家的发动机基本上都是能用到十年往上,而中国汽车发动机的寿命差不多只是在5-7年。
在近日,在俄罗斯销售的中国汽车品牌再次被测试。
《AUTONEWS》是俄罗斯汽车行业当中的一个权威媒体,在1月16日的时候,它发布了一则报道引起了关注。
表示要测试出“哪些中国汽车生锈最快?”
他们派出专家,对17个中国汽车品牌,在俄罗斯26个地区进行了测试。
俄罗斯媒体报道 原文+翻译版本
至于结果,也是有好有坏,在那么多中国汽车品牌当中,有5个因为是金属车身没有经受过防腐方面的处理,2年时间过去,车子上的元件就会逐渐生锈,寿命也是不足德系的一半。
但像长城、吉利、广汽等品牌,还是经受住了考验,被评为是最耐金属腐蚀的中国汽车品牌。
这些汽车品牌稳定的使用4-5年都是没问题的,还有的是则能达到12年。
此事被报道后,在网络上还是引发了热议,不少网友纷纷表达出自己的见解。
被报道后 引发网友热议
有网友表示,他开了三十多年的车了,有些国产车的外壳的确是特别容易生锈。
还有的网友称,车身防腐并不是什么高科技,为什么还会有人拿生锈这事来说呢?
除了我们国内,俄罗斯也有很多其他媒体对此事进行了报道,甚至还用了“生锈最快”作为标题。
但从结果来说,除了极个别品牌,中国汽车的质量还是不错的,可这种报道要是多了,对俄罗斯消费者还是会造成些许误解的。
外媒在报道的时候 使用的标题
那么咱们的国产车质量到底如何?这些年,又是怎么一个状况呢?
国产车起步晚,如今还是在发展当中,近年来,的确是出现了些许问题。
国产汽车 发展任重道远
2013年的时候,央视315晚会,就报道了江淮同悦轿车,表示江苏的王先生在购买之后,就发现车身上莫名其妙出现了很多的鼓包。
这并非单例,还有不少江淮同悦的车主也发现了类似的问题。这其实是从里面生锈,直到烂出来,外面才能够看到。
2021年,购买长安逸动的董先生,就表示他的车子是在2014年购买的,前两年都是挺正常的,直到第三年的时候。
后面的两个轮眉出现了生锈的状况,再后来就蔓延到了前车门下部,也有了鼓包的现象。
还有来自江苏的卓先生,他是在2019年的时候购买的长安逸动,也是在2021年的时候开始出现问题。
行驶的里程不过才2万公里,车辆后门排水孔周围锈迹就非常明显,还有前悬挂下摆臂也是如此。
除此之外,车辆仪表盘和中控台部位也会出现异响的问题,卓先生发现后,就上下班代步用,再也不敢上高速了。
同年,还有车主李先生所购买的奇瑞瑞虎8,表自己在平台上购买的时间还不到10个月,车子的底盘就已经锈迹斑斑了。很多车主都有投诉说车底盘生锈……
但如今几年过去,中国汽车一直在发展进步,2024年,中国蝉联了世界汽车出口第一。而说中国汽车问题的报道也逐渐越来越少。
这就是一种极大的进步。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中国是处于领先地位的,更早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不论是从造车,还是到造电池等等,都是非常好的。
中国不光拥有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地大物博,地形多变也拥有着世界上非常复杂的行车环境。
如今国内不少车企,在国内多地试验完毕后,也会在全球多地进行测试,横跨多个大洲,不同纬度。
各大车企品牌作为专业人士,他们一定会懂得单靠“走出去”还是远远不够的。
同时中国汽车的出口数量也证明,在世界上,我们的国产车是得到认可了的,质量方面也有进一步的完善。
高期待固然重要,但也要给予国产车充足的时间,相信在未来,它们一定会做出更加漂亮的成绩。
结语
中国汽车品牌的发展,任重而道远。面对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还有复杂多变的环境条件,还是要多多下功夫。
质优、价美,符合消费者的所期望的,才能走的更加长远!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