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关于中国汽车市场面临的“内卷”问题引起广泛关注。在各种行业论坛、会议中,不少车企高管针对行业内部的恶性竞争表达了不满。许多车企在压力下陷入无休止的竞争漩涡,终于忍无可忍,开启了吐槽模式。最近,在蔚来NIO IN活动结束后的问答环节中,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就对友商频繁发布的周销量排行榜表达了明显的不满。

周榜成为“内卷”新形式

销量榜单在汽车行业中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它不仅为评估品牌和车型的市场表现提供了重要指标,也对消费者的购车决策产生了深远影响。对于消费者而言,销量榜单是他们了解市场动态、做出明智购买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

同时,对于车企而言,销量榜单还关系到整个行业的竞争态势。那些销量较高的车型和品牌能够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形成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规模优势。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制造商的品牌知名度和声誉,还能加强其在市场中的领导地位。但过去我们看到的销量排行都是以月为单位,周榜并不多见。

那么周榜是从哪开始的?相信大家的答案只有一个:理想。从2023年4月开始,理想汽车开始公布每周销量数据,这一时期正值其L系列三款车型的上市,销量表现稳定。尽管此举一度引发争议并被暂时叫停,但理想汽车仍然将周榜保留了下来,并促使其他车企开始跟进。然而到了今年3月26日,理想汽车在推出理想MEGA后市场反应平平,其L系列车型也未能超越AITO问界的市场地位,销量持续低迷,因此决定暂停定期发布周销量。但在仅一个月后,随着理想L6的上市和订单量的稳步增长,理想汽车又恢复了周销量的发布。很明显,对于新兴的新能源汽车品牌或造车新势力而言,公布销量排行榜实际上是一种策略性的营销行为,但问题是,周榜数据真的准吗?

蔚来汽车的联合创始人秦力洪指出,蔚来汽车从不进行销量预测,也不发布任何未经审核的周销量数据,并且没有授权任何第三方机构发布带有蔚来品牌的周销量榜单。这些数据从未得到蔚来的官方认可,而且蔚来内部知晓周销量的人数也极为有限,不超过10人。

秦力洪进一步解释说,首先,这些数据缺乏严肃性;其次,蔚来并未给予品牌授权。如果是国家统计机构的数据,那是其职责所在,无法避免。但如果是其他公司使用蔚来的品牌发布周销量,他希望这些公司能够停止这种行为。当然,他也理解社会对蔚来的关注,并且认为企业应该以周甚至天为单位,争分夺秒地关注经营状况。

巧合的是,前段理想汽车的产品负责人张骁刚在社交媒体上发文,回应了网友对其销量数据真实性的疑问。张骁解释说,汽车行业的统计数据是相当规范和全面的,包括从生产规划到实际产能利用,从批发销量的报告到经销商库存的统计,再到零售销量的上报,以及交强险的登记量,甚至进出口和二手车市场的流通,每个环节都有政府的官方统计支持,这些数据是真实可靠的,无法被篡改。

然而,张骁也指出,订单量这一数据是无法验证真伪的。由于缺乏统一标准,订单量属于企业内部数据,是汽车销售过程中的一个内部指标。原则上,企业没有义务也没有责任对外公布这一数据。

其实对理想汽车周销量榜单提出质疑的并非只有蔚来。去年7月,小鹏汽车的一位高管也曾就理想汽车发布的周销量数据发表意见,提醒公众关注官方信息,并对非官方渠道的数据表示怀疑。同时这位高管也认为,没有必要通过频繁公布销量来进行炒作。

不过在大家都已经被“内卷”压得喘不过气的时候,对于周榜的不满终于一起爆发了。蔚来汽车品牌与传播助理副总裁马麟干脆直接点了李想的名,“高层定调:不要搞低水平内卷。卷周榜多多少少就有点低水平内卷的意思,想哥@李想收手吧。中国车企在当下的使命是通过研发实现技术突破,不是吗?一起加电!”

吉利控股集团高级副总裁杨学良也转发相关内容表示“我也反对出周榜。”当晚,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在发布会上也提到,中国的科技公司还在干“周销量榜”,在想办法赚钱。这不是科技竞争该有的样子。

一下成为众矢之的的李想自然也不愿忍气吞声,于是在朋友圈分享了一张掩耳盗铃寓言故事的插画,并配了一个“嘘”的表情包,疑似回应车企联合抵制理想周榜事件。

其实周榜的问题比较复杂,除了真实性问题,销量榜单也开始变得“噱头”当先,完全失去了以往给消费者带来的参考价值,单单一个SUV车型,就得分出“方盒子车型销量榜”“新能源方盒子车型销量榜”。但大家都知道,定语越多,含金量越低,把销量高的车型去掉,留下不如自己的,这样的销冠真的有意义吗?所谓不健康的内卷竞争,大抵就是如此了。

其实同样的事情,这次率先“发难”的蔚来也干过,之前蔚来发布的销量排行榜中,虽然没像理想搞得周榜那么频繁,但在限定条件上弄得异常严格,高端销量榜从来不带理想玩儿。

定制榜单的出现,意味着车企之间的内卷变得愈加严重,通过夸大其词的宣传手法或贬低竞争对手来提高自己的销量排名和品牌影响力,不仅增加了市场的不稳定性,也给消费者在选择汽车时带来了额外的困扰。对于消费者来说,真的想在销量榜上选车,还是以乘联会等官方机构发布的销量数据为准比较好。

“内卷”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自2023年开始,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日趋白热化,行业内卷现象愈加突出。价格战成为首要战场,去年年初的特斯拉、今年年初的比亚迪,都引发众多汽车制造商纷纷加入价格战,整个行业似乎陷入了无休止的价格竞争之中。

在这种日益激烈的内卷环境中,大多数汽车企业的盈利能力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由于价格战的持续,企业的利润普遍下降,一些企业甚至面临亏损的风险。此外,行业内的矛盾也在逐渐加剧,一些汽车企业之间也出现了公开的争议。

今年的2024中国汽车重庆论坛、2024中国汽车论坛上,都有车企大佬明牌“开喷”。此前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就表示,“卷没问题,这是市场规律。价格是由供需关系决定,鼓励企业正常竞争,让利没问题,但让本会让行业无法持续,要回归到理性的价格战”。

吉利控股集团高级副总裁杨学良也直接把矛头对准了比亚迪,直言“行业内周知的常压油箱和排放严重不达标事件,我相信一定会有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法律结论,真相一定会大白于天下”“同行之间缺乏良好的法律监督氛围,当面不说,背后乱说;开会不说,会后乱说”。

在任何行业陷入内卷时,最直观的现象往往是商品价格的下降。在同一级别的车型中,如果一家企业定价超过十万,另一家可能就会定价9.98万,随后其他企业也会相继降低价格,导致原本起步价在十万以上的车型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价格降至七八万。

厂家为了提高销量而降低价格,本是一种常规的市场竞争策略。近年来,即使是豪华品牌也常常推出七折、八折,甚至更低的折扣,而德系主流品牌在指导价基础上降价三四万也已成为常态——这是一个打折和加价并存的时代。

然而,并没有人将这些降价行为视为“内卷”。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现在的“价格战”就成了内卷呢?就以比亚迪为例,目前来看比亚迪算是反对内卷一派中的主要目标,今年的价格战也与比亚迪有很大关系。比亚迪旗下车型掀起的这波价格战,说白了就是超过了车企、消费者对相同产品力价值的认知。核心在于,你要有足够的产品力,才能显得价格有性价比。

车叔总结

所以内卷的本质并不是价格,而是产品。低价的前提是高品质,只有这样才能称得上价格战。至于目前的内卷是真的优胜劣汰、适者生存,还是有人在玩小聪明内卷游戏,以低质换低价,没人能说得清楚,当然时间和监管部门会给我们答案。但不管怎么样,恶性内卷一定是错误的,“定制周榜”这种行为,显然就是一种浮躁的表现。沉下心来,透明、公开、公正的竞争,才是中国汽车工业健康发展的关键。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