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海域中存在着数量惊人的磷虾,据估计高达3.79亿吨,而南极地区的鲸鱼每年消耗量竟达4亿吨,令人好奇的是,为何这些小生物尚未被鲸鱼捕食殆尽。蓝鲸,作为地球上最大的生物,体长可达33米,体重约180吨,却以体长不超过6.5厘米的磷虾为食。一只蓝鲸张开巨口,能一次性吞下近200万只磷虾,平均每日消耗4-8吨。然而,最新的研究显示,蓝鲸的食量可能是先前估计的三倍,意味着它们每天可能消耗高达20吨磷虾。

在人类捕鲸活动之前,海洋中的蓝鲸数量可能高达20万只。除了蓝鲸,其他须鲸、海豹、乌贼、企鹅等海洋生物也将磷虾作为主要食物来源。人类同样大量捕捞磷虾,年产量曾超过50万吨,本世纪初十年维持在每年10万吨以上。磷虾,作为甲壳类生物,全球有85种,其中7-8种生活在南极海域,主要分布在南纬50°以南的南冰洋。

南极磷虾是南冰洋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物种,尽管体型微小,但数量庞大,对能量和物质流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据研究,南极海域的大型鲸鱼每年消耗的磷虾量可能超过4亿吨,这一数字甚至超过了当前南极磷虾的总量。早期估计南极磷虾的生物量在10亿至20亿吨之间,每年可捕获量为1.5亿吨。磷虾的繁殖力极强,雌性每次能产6000至10000粒卵,夏季可多次产卵,数量迅速增长。

然而,气候变化对磷虾的生物量产生了影响。英国科学家的估算显示,南极磷虾的生物量可能已降至5亿吨左右。人类捕鲸活动导致须鲸数量大幅减少,从1900年至1970年,南极洲附近约有150万只大型鲸鱼被捕杀,数量锐减超过70%。科学家曾预期,鲸鱼数量的减少将导致磷虾数量激增,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相反,磷虾数量在过去四十多年中减少了80%,这一现象被称为“磷虾悖论”。

研究表明,鲸鱼的减少并未使磷虾生活得更好。鲸鱼粪便中的铁等营养物质有助于海洋表层的浮游植物生长,进而促进磷虾的繁殖。鲸鱼、磷虾和浮游植物形成了一个相互依存的循环系统。气候变化导致的海冰融化和海水酸化也对磷虾构成了威胁,预计到本世纪末,磷虾将失去20%的栖息地,某些区域可能高达55%。

磷虾在自然界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们能够将海底的营养物质转移到海水表面,供其他海洋生物利用,并具有固碳能力,每年吸收的碳量相当于1520万辆汽车的排放量,占人类排放二氧化碳的0.26%。全球变暖导致磷虾数量减少,进而影响其固碳能力,加剧温室效应,形成恶性循环。一旦磷虾数量跌破临界值,南冰洋生态系统可能遭受严重破坏。

尽管南极磷虾的数量依然庞大,但它们的未来已经开始引起关注。我们不再需要担心鲸鱼会将磷虾吃光,因为鲸鱼的捕食反而有助于磷虾的繁殖;真正需要关注的是如何保护磷虾免受气候变化的影响。毕竟,与地球环境和南冰洋海域环境的恶化相比,鲸鱼的捕食只是小巫见大巫。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