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内急救实战模拟

院前急救技能比拼

“病人疑似脊柱损伤,搬运要格外小心”“叩诊一侧呼吸音消息,尽快给予胸腔闭式引流”“病人心跳骤停,立即实施心肺复苏”……厦门海景千禧酒店二楼鹭园厅内,医务人员全副武装,在“病人”身边紧张地忙碌着,大屏幕上各种生命体征实时呈现。厦门市第三十届职工技术比赛急危重症抢救技能竞赛正在火热进行中。

本次技能竞赛由厦门市总工会、厦门市卫健委指导,厦门市劳动竞赛委员会主办,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承办。6月27-28日,全市16支队伍共64位选手在赛场上大显身手,展现了厦门市急诊急救人员过硬的专业实力。经过激烈角逐,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荣获团体总分一等奖、院内抢救团体冠军、个人奖第一名、院前急救单项冠军等多项佳绩。

参赛队伍高手如林 相互学习切磋技艺

急诊急救体系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城市公共安全。

厦门市卫健委副主任许龙认为,举办这次技能竞赛,为厦门市急诊急救同道搭建了相互学习、切磋技艺的平台,以赛促学、以赛促练,对促进全市急诊急救、卫生应急和紧急医学救援领域的发展,提升厦门市急危重症救治整体水平,有着重要意义。

厦门市医疗急救中心主任董蓓蕴说,多年来,急诊同仁坚持“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夜以继日地奋斗在挽救生命的前沿阵地,做出了突出贡献,展现了“急诊人”的责任和担当。急危重症抢救是急诊急救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的关键环节,需要医务人员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过硬的业务技能以及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林勤教授表示,每一次急危重症抢救都关乎生命健康,影响着一个家庭的幸福。医务人员要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和提升机会,不断完善提升急救技能,更好地守护生命健康。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陈琼华教授介绍,全市16家医疗单位的64位选手参赛,他们都是临床一线脱颖而出的业务骨干和技术能手。本次比赛特邀请厦门以外的知名急诊专家担任评委,以保证竞赛的公平公正。

模拟考察多项实战技能 首次引入院前急救超声评估

此次技能竞赛分为理论考试、院前急救、院内抢救和血气分析四大模块,通过实战模拟和技能比拼,考察急危重症救治能力、急危重症抢救流程优化等。

比赛现场,许多操作需在急危重症模拟人身上进行。这个模拟人可模拟各种临床场景,考察医务人员的“十八般武艺”。以心跳骤停为例,模拟人可模拟心梗、肺栓塞、心包填塞、电解质紊乱等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跳骤停,参赛选手要准确识别、精准施救,模拟人的脉搏、血压等指标才能得到改善。

创伤病人的现场评估和急救转运是本次院前急救环节的重点考察内容。首次引入急危重症院前急救超声评估,是本次竞赛的一个亮点。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部主任蔺际龑介绍,以往,病人被送到医院才能做超声检查,近年来急救医学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医疗单位开始开展院前急救超声评估,以快速评估病人胸腹腔脏器有无破裂、出血,有无气胸、胸腔积液、心脏压塞等情况,为救治赢得宝贵时机。

据悉,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不仅开展了院前超声评估等急救项目,还配备了许多床旁检测检验及治疗设备。在该院急诊部,超声检查、血气分析、心肌损伤标记物检测等检查检验项目均可在床旁操作,当场就能出结果,为急危重症急救节省了宝贵时间;血液净化、人工肝、免疫修复等治疗,也可在病床边快速完成。

蔺际龑介绍,第一医院急诊部曾接诊过一位工地意外跌落患者,送到医院时已心脏停跳,心肺复苏、注射肾上腺素等急救手段均无效。医务人员立即为患者进行床旁超声检查,揪出了心脏停跳的罪魁祸首。原来,患者胸腔内心包积血导致心脏压塞,心脏被压迫束缚无法跳动。随后,医生立即在超声引导下穿刺引流心包积血,心脏很快恢复跳动,且没有留下后遗症。当时病人危在旦夕,抢救必须争分夺秒,如果送到超声科检查,很可能会错失抢救时机。

急诊急救关口前移 每个判断都关乎生命安全

提及急诊急救,人们脑海中最经典的场景就是心肺复苏。记者从本次技能竞赛现场获悉,如今许多医疗单位已配备了自动心肺复苏仪。以第一医院为例,院前急救的救护车、抢救室、急诊重症室和急诊病房都配备了该仪器。医务人员实施心肺复苏时,随着体力下降,按压的频率、深度等受到影响。自动心肺复苏仪则能长时间标准化实施心肺复苏,医务人员得以腾出时间投入其他抢救工作。

急诊急救是急危重症救治的第一道关口。医务人员的每一个判断、每一项处置都关乎生命安全。这也是本次竞赛考察的重点。以主动脉夹层为例,许多主动脉夹层患者有高血压,发病应激状态下,患者疼痛烦躁,血压往往会进一步升高,如果能及时给予降压镇静,让血压降下来,减轻疼痛,就能帮助患者稳定病情,反之则可能加剧主动脉撕裂,血管破裂风险加大,终致回天乏力。

对于一些致命的急危重症,当其他抢救手段回天乏力时,ECMO可能是最后的救命神器。一位四川女孩到厦门旅游,突感疲惫乏力,在第一医院被确诊为暴发性心肌炎,出现心跳骤停。医务人员及时启用ECMO,从死神手中夺回一条生命。因抢救及时,没有留下脑损伤等后遗症。

“急诊急救技术发展与现代医学科技发展息息相关。接下来,我们还要探索院前ECMO急救等技术,让更多的急救技术关口前移,惠及广大急危重症患者。”蔺际龑表示,医务人员只有与时俱进,不断掌握新技术新技能,才能更好地为生命健康保驾护航。(楚燕 陈雯 罗超)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