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背靠大树好乘凉,然而这句话也不是随时都正确,不信看看智界S7就知道了。
由于问界M7、问界M5等车型的成功,外界普遍认为,只要有华为光环的加持,即使是“草鸡”也能飞上枝头变凤凰。然而作为智界的首款作品,智界S7用自己的失败证明了华为光环并不是万能的。
个人认为,智界S7算是一款命运多舛的产品。在2023年,搭载华为技术的问界M7火了之后,华为将所有的流量全部推给了智界S7,当时该款车型在地下车库无人泊车的视频一出,算是火透了半边天。在智界S7上市发布会上,华为官方也曾宣布过智界S7的预定量已突破2万台大关,可事实却是,该车上市至今累计销量还未突破2万台。
华为和奇瑞两大强企伺候智界这么一个品牌,按常理来说,没有不火的理由,那么智界S7为何会混到这步田地呢?
关于智界S7的失败,华为和奇瑞双方可以说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华为指责智界S7成为奇瑞内部斗争的牺牲品,按照规划,负责产品生产的奇瑞有两个地方可供制造智界S7,分别是智能网联超级一工厂和智能网联超级二工厂,其中智能网联超级一工厂在23年3月份投产下线,年产能为50万台,而主要负责生产智界S7的智能网联超级二工厂截止到24年1月下旬还处于试生产阶段。
本来奇瑞计划是一工厂生产星纪元ES,二工厂生产智界S7,由于二工厂暂时不能投产,智界S7只能先在一工厂生产。两款车型共用一条生产线,让人没想到的是,相比智界S7晚上市一个月的星纪元ES反而是能随时提车,智界S7只能排在人家后面,奇瑞的这波操作,有些护犊子的嫌疑。
这导致智界S7在上市没多久就面临着产能不足和延迟交付的问题,已下单的车主们对此怨声载道。智界方面虽然发布了补偿方案,但是不意味着解决了产能问题,后续官方所给出的交付时间从原来的6周变成了10~20周,也就是说三个月后才能提车,这样的交付速度令人着急。
在此期间,负责与华为方面对接的原奇瑞汽车副总经理、制造事业部总经理韩必文突然离职,网传这位老哥因不满华为“对奇瑞没有基本尊重”,怒而在公司内部群发邮件痛斥华为的蛮横作态,继而引咎辞职。虽然事后奇瑞方面否认了这一传闻,并宣称与华为的合作进展顺利,但外界难免会浮想联翩。
中国有句老话,一个巴掌拍不响,奇瑞方面固然做的不对,可是华为就一点“不粘锅”了吗?答案是否定的。根据相关人士透露,在这次合作中,华为方面过于强势,不断向奇瑞方面反馈质量问题,而且对于对方所提出的要求反馈迟缓,尤其是在软件端上。曾有奇瑞员工公开表示:他们(华为)不舍得开放最基本的软件刷写版本,导致了不能让应用流水线上的工作人员刷写软件,导致交车延期,现在反过来变成我们的责任。
简而易见,奇瑞和华为的这次合作并不愉快,本来以为是强强联合,没成想却是1+1<2。
不管怎么说,合作还是要继续下去,双方只能调整心态,重新来过。于是在今年4月份,智界S7进行了二次上市,这次该车不仅调整了价格,增强了实力,而且也宣称解决了产能问题。在发布当月以及首个上市完整月,该款车型的月销量数据均达到了5000台以上,不过到了6月份,其月销量数据只有2306台,这下子直接腰斩。作为对比,与该车近乎同价位的问界M7六月份月销量数据为1.7万台以上,真可谓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让人不禁好奇,智界S7的问题到底出在哪呢。
就产品本身而言,智界S7实力并不弱,特别是在华为智能座舱及智能驾驶技术的加持之下,在对比同级别车型时,该车有着明显优势,但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此。个人认为,智界S7之所以失败有两大主要原因,其一是定位,其二是品牌。
先看定位,相比SUV市场,纯电轿车细分领域的竞争更为激烈,无论是特斯拉Model 3,小米SU7,抑或是极氪001等选手都有着与智界S7一较高下的能力,智界S7想要从这些已经站稳脚跟的强敌口中分得一杯羹谈何容易。再看品牌,问界之所以成功,与赛力斯本身声量较弱有着极大关系,华为的主动性更强,然而面对奇瑞这一一线车企,华为能够得到的话语权大幅减弱。况且外界也大多以为智界是奇瑞的车,跟华为没有什么太大关系。智界S7可以说是成也华为,败也华为。
车叔总结
总的来说,由奇瑞与华为强强联合所打造的智界汽车表现差强人意,这也是“界”字辈的尴尬之处,问界作为第一个与华为深度绑定的车企,已经占据了最佳生态位,其他后来者想要重复老大哥的辉煌只得另辟蹊径。而从智界目前的表现来看,该品牌并不会成为第二个问界。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