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头脑特工队2》后花了一些时间拼凑自己心里的感想。从第一集结尾就铺陈了青春期故事线的伏笔,《头脑特工队2》带我们踏入莱莉的13岁,开始面对同侪压力、自我认同等课题。为了在新的人生阶段、新的环境中寻求认同感,不惜疏远旧朋友、迷失自我,也要巴结自己崇拜的对象。

你或许会感觉这部片的“乐乐”在某些时候有点“人设崩坏”但这或许就是青春期吧,单纯的喜怒哀乐已经不存在,更多的是复杂又负面的情绪,像馊水一样搅和在一起:快乐变得不是真的快乐、焦虑近乎主宰我们的理智、尴尬让我们感到自卑…….《头脑特工队2》将我们在面对社交焦虑时的内心世界,生动地包装成心中各种情绪在吵架一般:那正是我们在胡思乱想时产生的各种“预设”和内心的OS。

作为一部讲述踏入“青春期”阶段的作品,我们似乎可以拿另一部《青春养成记》来对比一番。该片用“红熊猫”生动地隐喻生理期的尴尬和情绪化,同时在剧情上兼顾了友情和亲情的疑难杂症。但相较之下,《头脑特工队》在续集缩小了格局,虽然想聚焦在同侪认同上,却有种说不出的单调感。

皮克斯似乎完全忘了有一部《莱莉的第一次约会》短片,那正是带出青春期情窦初开最好的开始,但是当观众一再调侃有没有“色色”情绪加入的玩笑话时,《头脑特工队2》却连感情的部分都忽略了。皮克斯很清楚地传达“拥抱不同情绪才能看清完整的自己”却忽略了成就一盘完整“青春期”的拼图,绝对少不了那几片酸涩的初恋、以及闺密之间勾心斗角的核心元素。

在动画的部分,皮克斯这次确实尝试了一些新颖的动画风格,包括几个2D平面画风的角色,无论是其形象或流露的趣味性,都是本片最大的亮点,却未能借此挥洒更具冲击的视觉冲突。当初在看前30分钟时,我以为会在那之后看到更多视觉上大胆的发挥,类似第一集乐乐、忧忧和小彬彬变成2D抽象形状那样,正片却证明了我的失望。也就是说,不论是在主题的发挥,或是动画的视觉上,皮克斯都没有将原作的大胆与天马行空,持续发挥到淋漓尽致。

不同年龄层的观众能够从《头脑特工队2》看到哪些自我投射呢?它反映的似乎不只是青春期的我们,也反映了出社会后极力想融入社交圈,实际上却与众人格格不入的社恐感。未来皮克斯将会推出更多《头脑特工队》的衍生影集,或许对如今的皮克斯来说,那里更有机会去探索大脑中天马行空的世界观吧!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的内容,别忘了点击关注,更多精彩内容马上送达!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