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之后,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地下熔毁炉芯,为何存在复燃的风险?让我们回顾2019年HBO制作的短剧《切尔诺贝利》,该剧以精湛的演技和详实的剧本,重新呈现了1986年苏联时期乌克兰境内发生的那场核电事故。

虽然事故已过去多年,但其对世界的影响依旧深远,更令人震惊的是,专家警告称,切尔诺贝利的地下熔毁炉芯有可能重新点燃。

1986年4月26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四号反应堆在凌晨时分突然爆炸,导致大量辐射物质迅速扩散。事故发生时,由于是深夜,官方和民众未能及时做出反应。调查结果显示,事故原因可能与工作人员操作不当有关。在检修期间,控制杆数量的不当减少可能是导致事故的关键因素。HBO的剧集中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暗示这可能是官僚主义的自大和无知所致。

尽管关于事故原因的争论仍在继续,但其后果却是不争的事实。爆炸释放的能量掀翻了覆盖在反应堆外的2000多吨水泥,放射性物质如同蝗虫般扩散。紧邻核电站的普里皮亚季小城,居民们在睡梦中不知灾难已经降临。切尔诺贝利事故的严重性可以通过比较得知:如果广岛原子弹的辐射量是1个单位,那么切尔诺贝利的辐射量则高达400个单位。这场灾难不仅没有立即造成巨大伤害,而且其长期影响持续至今,普里皮亚季已成为无人居住的空城。

为了防止核辐射的进一步扩散,苏联采取了在坍塌的反应堆上建造封闭空间的措施,这个空间被称为“石棺”。然而,问题并未完全解决,核燃料和炉芯的熔化现象仍然存在,它们堆积起来,形似火山熔岩。研究人员通过远程拍摄设备对其进行了观察,这些核废料和炉芯因其外观被称为“象脚”。

研究人员一度认为象脚正在冷却,不会继续熔穿,但切尔诺贝利的问题远未结束。核物质的扩散已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无数人因核污染而患病,土地和农作物也受到了影响。石棺需要不断加固以维持其效用,而原本冷却的象脚却开始出现异常。2021年5月,检测人员发现象脚区域中子数量激增,表明核废料和炉芯可能正在重新反应。专家研究发现,雨水渗透可能是导致中子滞留并引发链式反应的原因。

解决这一问题看似简单,只需防止雨水下渗,但谁又能保证这座巨大的坟墓不会再次出现其他不可预见的危机呢?切尔诺贝利如同一个被打开的潘多拉魔盒,要想彻底关闭,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和更多代人的努力。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