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统的支持者把他塑造成一位顶尖的交易撮合者。但至少就目前来看,因高额关税与美国产生摩擦的贸易伙伴,数量远多于已达成贸易协议的伙伴。
即便在特朗普总统今年 4 月宣布要对全球征收关税后,一些投资者和支持者仍自我安慰,觉得总统的目标仍是开放全球市场,而非将其关闭。
特朗普本人也宣称,他正把关税当作杠杆,以此开拓商业机会,政府很快就会达成数十项协议,进而增加美国的出口,助力美国企业在海外发展壮大。
可三个月后,当初的乐观情绪渐渐被怀疑取代,人们开始不确定特朗普的目标到底是不是达成能开放市场的贸易协议。
相反,总统几乎每天都发布新声明,称短短几周内就会对数十个贸易伙伴征收高额关税。周六,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宣布,从 8 月 1 日起,对来自欧盟和墨西哥的商品征收 30% 的关税。本周,他也发出了类似的威胁,警告加拿大、日本、韩国、巴西以及其他许多大大小小的国家,很快就会对它们加征关税。
政府官员仍将总统的关税威胁描述为一种策略,目的是在贸易谈判中迫使外国做出更多让步。然而,按照特朗普设定的时间表,达成协议、避免惩罚性关税的机会正迅速减少。到目前为止,政府只宣布了与英国和越南的两项初步协议,而与越南协议的进展现在也存疑。
虽然与印度、其他政府可能很快会达成 “握手协议”,但这些协议很可能只是有限的协议,还有很多内容需要谈判。即便已经宣布达成协议,特朗普仍保留着两位数的关税,还承诺会对外国产品征收更多关税。
即使特朗普总统达成贸易协议,两位数的关税也经常保持不变,并且还将对外国产品征收更多关税。
距离 8 月 1 日关税生效不到一个月,特朗普政府或许只能处理总统威胁要征收高额关税的其他国家中的一小部分。一些希望与美国官员会面的政府,至今都还没安排上会面。
今年 4 月,特朗普宣布暂停征收全球关税 90 天,说这样他的政府就有时间与世界各国达成贸易协议。在这几个月里,特朗普炫耀各国是如何排着队想和美国谈判的,还一度声称自己已经达成了 200 项协议。
但过去几周,特朗普似乎并不在意没有更多协议可以宣布。相反,他大肆宣扬自己对美国贸易伙伴征收的巨额关税,称这些关税完全合理,还在为美国带来巨额收入。
“每个国家都得付钱,这是它们有权利在美国做生意的条件。要是它们不想付钱,那也可以不付,” 他在周二的内阁会议上说。
他还承认,自己的政府没能力和每个国家都达成贸易协议。
“我们已经达成了一些协议,” 他说,“我们还能达成更多。但这太耗时了,只会让事情更复杂。而且我们也可以分几年去做。”
“世界上有 200 个国家呢,我们不可能和每个国家都见面谈判。” 他补充道。
白宫没有回应置评请求。一位白宫官员表示,对特朗普政府来说,协议和关税并不互相排斥。他称,对于包括与英国宣布的协议在内的许多协议,提高关税都是整体方案的一部分,此外还会做出一些让步来开放外国市场。
特朗普的许多支持者对他维持高关税感到高兴,说这些关税能确保美国公司保住宝贵的美国市场。
特朗普本周威胁要加征关税的几个主要贸易伙伴,此前已经和美国或特朗普本人达成过贸易协议。这其中包括加拿大和墨西哥(这两个国家在特朗普第一任期内就与美国签署了贸易协议),还有韩国、日本。
其他许多收到关税通知的国家,一直在积极与美国谈判。墨西哥官员周五就在华盛顿讨论一项涉及贸易、移民和边境安全的协议。但这似乎并没有对特朗普的决定产生多大影响。
这些新的威胁,以及它们可能引发的贸易战,让人怀疑总统的支持者是否还会继续支持他这种激进战略。
那些长期支持自由贸易的共和党人,或是来自依赖外国市场的农业州的共和党人,一直试图辩解,说在精通交易的特朗普手中,关税可能会成为促进贸易而非减少贸易的工具。但一些人对可能对加拿大、墨西哥和欧洲等盟友征收高额关税感到沮丧,因为这些盟友都是美国农民和出口商的主要市场。
今年 4 月,在特朗普宣布全球关税后不久的一次听证会上,共和党参议员辩称,贸易战会损害美国出口商的利益,还敦促特朗普的首席贸易谈判代表杰米森・格里尔不要长期维持关税。
蒙大拿州共和党参议员史蒂夫・戴恩斯说:“希望这些关税只是一种手段,而不只是目的。”
爱荷华州共和党参议员查克・格拉斯利表示,他对关税问题持 “观望” 态度,因为他认为特朗普是在利用关税作为实现更公平贸易的工具。“如果不是这样,那就请坦白告诉我。” 他对格里尔说。
股市投资者似乎也一直认为,特朗普不会真的执行他提出的许多关税措施,他们把这些关税当成一种谈判工具,而非具体的经济威胁。
但 8 月 1 日关税生效只剩不到一个月了,特朗普坚称不会再推迟全球关税的征收。
耶鲁大学预算实验室经济学主任厄尼・泰德斯基表示,包括总统上周发布的关税通知在内,美国进口产品的平均有效关税税率已从年初的 2.5% 飙升至 18.7%。这是自 1933 年以来美国的最高平均关税税率,和导致大萧条恶化的《斯姆特 - 霍利关税法》时期的关税峰值相当。
“在我看来,这相当确凿地证明了他是个保护主义者,” 泰德斯基说,“我觉得这届政府就是喜欢把关税当成一项政策来用。”
亚洲协会政策研究所副总裁温迪・卡特勒认为,特朗普的政策既有开放市场的元素,也有保护主义的成分。她说,美国谈判代表在努力推动其他国家开放市场。“这一切都是为了扩大美国出口商的市场准入。但说实话,与此同时,我们也在征收高额关税。”
她还觉得,就算美国政府没达成太多协议,只要和主要贸易伙伴达成一些协议,也能覆盖美国贸易的很大一部分。“如果未来三周内真能宣布与印度和欧盟达成协议,那意义就重大了。” 她说道。
显然,特朗普的关税为美国和其他贸易伙伴的谈判增加了筹码,数十个国家已经向白宫发出呼吁,想达成更有利的贸易条件。但商界领袖们强调,到目前为止,总统的这种策略让他们在海外开展业务变得更困难,而不是更容易。
代表国际企业进行游说的全国对外贸易委员会主席杰克・科尔文说:“关税对话的重心转移得太让人震惊了。”
“一年前,总统还在竞选期间提出全民基准关税的想法时,所有人都震惊于这会产生多么巨大的影响,” 他说,“而现在,企业几乎都松了一口气,因为 10% 的基准关税或许就是他们能承受的最好结果了。”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