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阿斯利康发布上海医药企业合作出海计划/采访对象提供

新民晚报讯(记者 叶薇)去年,阿斯利康(瑞典)有限公司与中国一家企业发生专利侵权纠纷。上海市知识产权局及时作出行政裁决,高效处理药品专利纠纷。同年,阿斯利康在中国增资1.9亿元建设相关药品新生产线,持续引入药品核心技术,并增资7亿美元建立青岛工厂;与8家中国本土药企达成全球授权合作,总金额超过60亿美元。

中国政府加强知识产权的坚定决心和持续努力,正成为外商不断加码中国的重要推手。阿斯利康中国助理副总裁徐锋深有感触地说,中国对医药知识产权保护加强,促进了外商不断加大在沪投资。不断完善的医药知识产权制度是医药创新及企业投资的驱动力。今年,阿斯利康又增资4.75亿美元建立无锡小分子药物工厂,已累计将40多款创新药物带到中国。

无独有偶,拜耳在与某深圳药械企业就高压注射器针筒在中国的专利纠纷获得全面胜利。该公司总共赔付拜耳2562万元,该赔付也是目前中国医疗器械领域,乃至整个生命科学领域专利纠纷案件中权利人所获得的最高赔付金额,是跨国公司专利权人作为原告在国内迄今获得的最高金额。

“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是衡量营商环境最重要的指标之一。”拜耳中国知识产权副总裁刘红强介绍,中国的专利法1984年才落地,对药品的专利保护是1993年才开始。而发达国家都有好几百年的历史,起点不同。中国专利的制度保护,虽然起步晚,还存在一些不足,但是从纵向来看,在过去的30多年中,专利保护的进步还是相当大的,即使是横向比较,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也已经达到了国际标准。刘红强介绍说,拜耳在过去几年经历的知识产权诉讼,无论走的是司法途径,还是行政维权途径,无一例外都获得了非常满意的结果。这与上海以及长三角地区创造出来的良好知识产权保护环境和营商环境是分不开的。

“有了这种良好的知识产权制度的加持,外企当然会继续扩大投资中国市场。过去五年,拜耳处方药在中国取得了累计近30个新产品或新适应症的批准,上市速度几乎与全球同步。”

记者从上海市知识产权局获悉,上海聚焦生物医药领域,出台《关于加强本市医药采购领域知识产权保护的实施意见》,引入药品专利纠纷早期解决机制和企业自主承诺制度,支持德国拜耳、瑞士罗氏制药、日本武田药业等一批知名药企通过专利行政裁决高效解决专利纠纷。上海连续三年组织开展外资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累计办理涉外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案件60余件,查处涉外商标侵权违法案件1000余件。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