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市场的变化,因为新能源,快到了一个让普通人应接不暇的速度。
和燃油车时代一样,动力是汽车消费的最关键部分,也存在着深深的鄙视链。大排量自吸看不起机械增压,机械增压瞧不上涡轮增压,最底层的则是小排量自然吸气。燃油时代,这个链条长期不变,而到了新能源时代,老规律也在被打破。
比如,纯电、插混、增程、换电,每个技术模式下都有着相应的舆论拥趸。而随着技术进步带来的销量不断变化,之中孰强孰弱的定义也在不断被打破。比如在2024年3月的新能源汽车批发销量中,销量占比为纯电动62%、插混28%、增程式10%,插混和增程快速崛起,纯电开始萎靡。再从增速上看,纯电同比增长10.6%,插混同比增长84%,增程式同比增长103%,显然是增程得到了明显认可。
但,谁也不服谁的老问题没变。微博上,曾经有着车企老板预言其他主流车企几年内会转向增程,也有车企高管说自家绝不可能用增程。而如今,随着长安新技术的出现和发布,老难题有了新变量。
双形态混动,破掉了僵局?
破题,因为今年3月长安新蓝鲸动力的发布。关键信息点是,长安摒弃了单一技术路径的押宝与争论,而是用技术升级,实现全域全场景的覆盖。简言之,对用户来说,这一技术的特征是,分别集合增程和插混的优点,并去除增程或插混单一技术上的明显缺点。
因为技术上的优缺点不同,消费者对增程和插混的博弈由来已久。
增程的优点是,发动机和车辆驱动无关只负责发电,始终运转在最佳燃烧效率区间,提升燃油利用率。其次是不需要变速箱,结构相对简单,成本相对低所以价格低。再次是,发动机不介入驱动,驾驶起来更有纯电车的感觉。但缺点是,发动机只是能量的搬运工,传递过程存在损耗,速度越快油耗越高,且SOC低电量时,电机功率会被发动机功率限制,动力会变弱。
实际上,REV增程在技术流派上属于PHEV插混的归类,所以增程的优点,插混也能实现。但插混的问题在于,好的效果需要更高的成本投入,所以车价相对增程普遍更高,对车企的研发能力要求也更高。如果做不好,变速箱顿挫、馈电速度过快、车价过高等问题,已经在前几年轮番上演。
所以,本质上汽车消费市场里博弈和争论的并非是插混/增程在技术路线上孰优孰劣,而是争论谁更便宜,在不同车企手里谁最终实现的效果更好。
而随着长安新蓝鲸的上场,相应的争论开始过时且无太多价值,因为效果上看,长安给出的是鱼和熊掌可以兼得。虽然此类技术创新有着储备和研发的门槛,但更好的效果之下,行业对此类技术的转向其实也是呼之欲出。
长安在新蓝鲸动力上的做法,解释起来不难,但对多数车企来说短时间内不好实现,中长期来看不好超越。先是结构层面,它用了和整车模块化/架构化同理的方式,即积木式。发动机+三电层面的每一个动力模组都被优化升级,因为上限的提升所以可以灵活的应对不同的动力技术需求。结果是,发动机、电机、电控、增程器都完成了参数和效果的进化。
这相当于,一个运动员,同时提升了耐力、速度、灵活的所有能力,所以不论是参加哪场比赛,拿到好成绩都不让人意外。
具体的指标增进上,发动机分别使用了500bar超高压喷油、1.45行程缸径、150mJ点火技术,量产热效率为44.28%,储备热效率飙升到47.03%。新技术的加入带来的改变是,燃油利用提升、动力提升,于是插混直驱工况、增程发电工况表现都可兼容,能明显提升用车成本。增程器方面,新蓝鲸动力进一步拉升油电转化率,一升油可发3.63度电。
电驱部分,电机峰值功率230kW,持续功率125kW,最大扭矩367Nm,配合0.25mm硅钢片、8段转子斜极、定子铁芯退火等,纯电驱动电机最高效率可达98.10%,行业领先。
另外,最重要的方面在于软件与算法。新蓝鲸动力将次定名为iEM高阶智慧动力控制系统,包含进阶A-ECMS算法、动力源全域管理技术、全地形驾驶自适应控制技术。
增程器发电效率提升,发动机动力提升/油耗下降,电机动力提升/损耗下降,再配合智能算法与软件控制,当车辆更适合进入增程工况时,车辆会全力补能与电驱输出,当车辆更匹配插混工况时,则发动机与电机同时驱动,带来动力的最佳释放,和低油耗。
总之,随着新蓝鲸动力的发布,长安一方面初步终结了插混和增程单一路径之争的传统话题,另一方面则是,它能为旗下三大品牌长安、启源、深蓝的新能源表现深度赋能,官方目标是,智电iDD省上加省,数智AI电驱越用越优,超级增程好上加好。
所以,将其定义为打破了传统新能源技术的天花板,并不为过。而随着新技术在新车上的应用,长安还在继续解开更多老难题。
UNI-Z的到来,顺势打破15万内老问题
解开老问题,譬如在15万元内家用SUV市场里,随着长安UNI-Z的登场,新能源更好的驾驶感受、更少里程焦虑、更低用车成本的问题可以破题。且,关于价格限制下的智能表现、车辆的空间与乘坐舒适性等传统市场集中问题,也顺势得到解决。
从产品上看,长安UNI-Z定位于紧凑级SUV,关键数据点为,指导价区间11.79-13.19万元,CLTC工况下纯电续航里程125公里,WLTC综合油耗1.3L/100公里,馈电油耗5.15L/100公里。
每组关键数据的价值分别是,价格上,在提升了技术能力之后并不转嫁成本到消费者购买层面,这一起售价与长安CS75PLUS相同,于是购入门槛亲民。
三电能力上,比同级别的宋PLUS DM-i荣耀版的5.3L/100公里,能进一步下降0.15L,而同时官方0-100km/h破百时间为7.4秒,同价位的插混SUV这一数据基本都在8秒以上。
关键数据上,有了新蓝鲸动力加持之下,UNI-Z确实做到了成本控制,明显的性能提升。而除此之外,更多的延伸利好还分别覆盖了乘坐舒适性、空间表现以及智能化能力。
因为动力总成能力的提升,尤其是智能算法的加入,所以车辆的动态表现更合理,于是直接解决了“电车容易晕车”的难题。技术逻辑上,因为有着全地形驾驶自适应控制,所以UNI-Z研究设计了乘员晕车缓解模型,通过加速度闭环控制算和全地形动态扭矩补偿控制(OTA),将驾驶员的踏板操作量解析为纵向加速度需求,实现了用户对纵向体感精准控制,实际加速度与预期加速感线性匹配。
简言之,这与燃油车的调校相同逻辑,动力会精准的按驾驶员需求进行释放,所以解决了加油太蹿的问题,于是车内乘客眩晕感降低。
空间表现的提升,也与新蓝鲸动力的上车有关。双电机采用P1和P3电机输入轴串行结构,布局为3轴6齿紧凑电机,电驱总成的集成化更高,小型号更高,进一步减少对乘员舱的侵占。最终,实现地板平整,以及头部空间的释放。
更关键的,还包括智能化的提升。汽车是全局工程学科,所以动力系统的变化,也会涉及电子电气架构的升级优化。体现在UNI-Z上的最直接效果就是,辅助驾驶能力的齐平布局。全系3款车型均是L2级智驾,支持车道保持、车道居中、主动刹车/跟车功能。这同时考验能量管理与分配系统,新蓝鲸的加码无疑让技术团队有更多发挥空间。也因此,长安在UNI-Z上才实现了“安全没有高配,必须标配”。
写在最后
快速破局里的谜题,靠内卷,是没有答案的。内卷是同质化的复制粘贴,以及内耗。
破局的答案很清晰,只有创新。拉高标准,拉高体验,获得消费者购买,再得到好的口碑,之后雪球越滚越大,成为市场爆款。这既是长安汽车当下的逻辑,也是UNI-Z的破局思维。
回顾UNI-Z的全部特征,包括价格亲民、性能差异明显、经济性高,以及空间、舒适性、智能化上的利好,长安正在开始对混动技术领域重新定义,UNI-Z如今只是开始,随着新蓝鲸动力的继续落地,新的趋势已经显现。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