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历史变迁,越南一直深受汉字文化的影响,这种影响贯穿了整个历史长河。自南越国建立时期开始,汉字就在越南扎根,成为越族(京族)主要的书写系统,见证了千百年来的传承。即便在封建时代,越南也成功地创造了本土文字——喃字(字喃),展现了其独特文化的魅力。

随着历史的变迁和政治环境的波动,汉字在越南曾一度面临被废除的命运,特别是在法国殖民统治时期。令人有些讽刺的是,尽管他们努力废除汉字,却有一个字却屹立不倒,似乎嘲笑着时间的推移。

在秦汉时期,汉字和中原文化已经深入南越国,而隋唐及宋初时期,随着科举制度的推行,汉字体系开始在越南广泛传播。科举制度的发明旨在选拔封建王朝的人才,为了在安南地区成功实施这一制度,官学和私塾纷纷开设,致力于传扬中华文化。甚至越南人也被允许参加科举考试,为官场提供了新的人才来源。

在这一制度的推动下,汉字迅速而系统地传入越南,不仅在官场和士大夫阶层传播,还迅速扩展到了民间。这一时期,汉字作为越南通用文字的地位得到了巩固。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越南语也在这个时期开始形成,并全面借用了汉语的特点,形成了完整的汉越音体系,以长安音为识读标准。

尽管在官方场合,汉字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但在越南的民间,一种独特而本土化的文字——喃字,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这种文字的诞生是在长期使用汉字的民间人士积极尝试改革的过程中完成的。喃字的特点在于其通过分拆汉字的部首,再重新组合而成,呈现出一种独具特色的书写方式。

随着越南进入自主封建时期,历代王朝继续效仿中国的政权典章制度和社会机构。在这段时期,汉字的地位在越南是稳固而不可撼动的。

1858年法军入侵越南岘港后,越南逐渐沦为法国殖民地,直至1885年成为法国的完全统治下。法国殖民统治的影响以及西方文化的渗透导致越南原有的汉字教育体系逐渐式微。

在法国殖民时期,其对越南的教育政策体现了一种巧妙的文化战略。尽管他们没有采取激进的改革手段,却在幕后进行了一系列微妙而有力的调整,以渐进的方式影响当地的教育体系。

法国并没有完全废除越南的汉字教育体系,而是选择在一定程度上保留。这一决策可能是出于对当地文化传统的尊重,也可能是出于实际管理的考虑,因为汉字一直是越南社会中的主导文字。

在保留汉字的同时,法国进行了一些微妙的改变,旨在逐渐削弱对汉字的依赖。他们缩短了学校内汉字教育的时长,同时推行拉丁国语,引导学生逐渐转向使用法语。此外,高考毕业考生被要求通晓法语,并在考试中进行法语翻译,进一步削弱了对汉字的重要性。

令人意外的是,尽管中国创立的科举制度在越南被废除,但这并没有立即导致汉字失去主导地位。虽然越南在科举制度废除后开始采用拉丁国语和法语作为通用文字,但由于各种原因,越南社会仍然容许并使用汉字和喃字。

直到1945年的“八月革命”,越南成功摆脱法国殖民统治,汉字正式被废除,而拉丁国语成为越南的官方通用文字。这标志着汉字在越南千百年来的正统通用文字地位被彻底终结。在这个历史转折点上,越南走向了新的语言发展道路。

尽管越南在“八月革命”后废除了汉字作为官方通用书写文字,但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并非轻易可以消除的。在越南的一些传统习俗中,如丧嫁、庙会、族谱和神符等,人们仍然保持着使用汉字和喃字的习惯。特别是在逢年过节贴春联的时候,尽管越南人已经将上下联的汉字换成了拉丁字母,但对联上的“福”字仍然是不可或缺的。

贴春联和贴福字的习俗虽然借鉴自中国,但越南人赋予它们相似的吉祥寓意。在越南社会,尽管主体语言是越南语,只有很少的人还能说汉语,但这些习俗中保留的汉字元素表明了文化传承的深厚根基。

自20世纪90年代中越关系正常化以来,中越之间的贸易、人文交往逐渐增加。在这一大环境的推动下,越南社会出现了一股学习汉语的新潮。虽然汉字不太可能再次成为越南的官方通用文字,但在两国交流合作加深的过程中,学习汉语具有现实的价值。这表明,尽管官方通用文字发生了改变,但中越文化联系在人们的生活中仍然留下深刻的印记,为两国之间的交流提供了新的契机。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