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高密度、高安全、长寿命”的混合固液及全固态电池,打造“全场景、真无人、全天候”的通用型自动驾驶体系……3月25日,北京商报记者会同北京市发改委走访发现,一批聚集新型储能、智能制造等高精尖产业发展的民营企业正不断突破创新,助力北京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也一直在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和关键领域技术攻关。据北京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本市围绕人工智能、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鼓励民营科技领军企业牵头梳理堵点卡点难题,将探索采用以奖代补、贷款贴息、首购订购等多种方式进行支持。

市场井喷加速技能迭代

在房山区普安路上的新厂房里,北京卫蓝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卫蓝新能源”)董事会办公室主任陈丽叶向北京商报记者介绍道,“2023年公司储能市场的产值占总产值的1/3,2024年有望进一步提升”。

卫蓝新能源成立于2016年,是一家专注于固态电池研发、生产与销售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其总部位于北京,四大生产基地分别在北京房山、江苏溧阳、浙江湖州和山东淄博。

陈丽叶表示,目前公司旗下产品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储能和小动力三大市场领域。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混合固液360Wh/kg超高能量密度电池已应用于蔚来汽车;在储能领域,已经和三峡、海博思创、华能、广州储能等多个储能项目达成合作;此外,在小动力领域,已为多家国内外无人机、机器人、便携电源等客户供货。

“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固态电池在能量密度和安全性上有很好的优势,但由于电池和汽车适配并达到规模量产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储能这一部分的订单量会先起来,今年预期也比较乐观。”陈丽叶说。

据介绍,卫蓝新能源在接下来的五年时间里,将继续围绕三大市场领域,陆续推出半固态和全固态的相关产品,形成三大市场的固态电池产品矩阵,形成50GWh以上的固态电池产能。

算法优化助力全时运营

“降低物流运输综合成本50%以上、多场景车辆真无人安全运营里程已超94万公里、全球首创国际机场全场景无人驾驶商业项目、制定中国标准并领跑国际大型枢纽机场自动驾驶市场”,这是驭势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驭势科技”)与香港国际机场交出的“AI司机—新质生产力”答卷。据驭势科技政府及科技事务总监董万亮介绍,这是公司最具代表性的一个项目。

截至2023年12月,香港机场已累计投入50余台驭势科技无人驾驶车辆,实现1000天以上无人驾驶常态化运营,运行路线覆盖地上、地下、室内、隧道等各类复杂环境,为机场提供全天候的无人物流和接驳服务。

作为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提供商,驭势科技自2016年成立以来,就在深耕“全场景、真无人、全天候”的通用型自动驾驶技术,依托于自主研发的U-Drive智能驾驶平台,公司现已布局乘用车、无人公交、无人物流以及智慧城市服务,在汽车制造、危险化工、食品加工、农业养殖、重工制造、民航机场、产业园区等领域落地自动驾驶技术,并不断拓宽业务边界。

驭势科技CEO吴甘沙告诉北京商报记者,目前公司技术升级最主要的就在于“全天候”运营,其中要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极端天气。“自动驾驶车辆配备的传感器有摄像头、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每种传感器都有其各自的优缺点,在极端天气下,摄像头和激光雷达由于光的散射原理,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天气状况越是恶劣,影响也越大。数据中会包含很多噪声,而且不同天气下的表现也有较大差异。因此,算法方面会面临很多的挑战。”

对此,驭势科技的研发团队,在自动驾驶的各种场景中不断积累了大量的极端天气的数据,并在算法优化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持续投入。董万亮表示,公司主要进行了三个阶段的进阶:一是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及栅格化概率算法,可以支持到小雨、小雪天气下的无人运营;二是增加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可以支持到中雨、中雪天气下的无人运营;三是增加多模态深度学习方法、时序融合方法,并使用数据增强训练策略,可以支持到大雨、中雪、浓雾天气下的无人运营。

目前驭势科技在极端天气下的算法能力可以支持从南到北的各种地理范围下、各种极端天气下的无人运营,并且在严重极端天气状况下会进行适当降速行驶,确保安全。据董万亮介绍,极端天气优化算法已成为驭势科技的核心技术优势之一,公司也积极利用国际市场推进前沿技术加速转化为未来产业,例如,无人物流车应用于新加坡樟宜机场开展物流运输、无人配送车在沙特阿拉伯开展社区递送服务、无人微循环巴士在阿联酋落地接驳服务,海外合作伙伴也拓展到了东南亚、中东、欧洲等地。

北京商报记者 卢扬 程靓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