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西省运城平陆县的一个小山村里,有一位老人居住在窑洞里,闲来无事便玩玩手机,周遭没什么人,陪伴他的是一只小黄狗。
老人已经在窑洞里生活了多年,一直做着一门独特的生意,十里八乡罕有同行,几乎是“一家独大”。
奇怪的是,老人几乎从不出门主动推销自己做的东西,相反,还有不少人专程上门找他买东西,还是必须买的那种。
那这位老人到底是做什么生意的?为何人们非要专门找他不可?
这位老人的名字叫做祖世光,在山中生活了60多年,靠制作陶器为生。
祖世光原本生活在河南巩义回郭镇,在他13岁那年,老家突然发了自然灾害,一家人为了逃难,便举家来到了山西运城的一座山里。
好在那时候,祖世光的父亲和爷爷都会烧陶器,祖世光从6岁开始便跟着爷爷学做陶器,算是有了一门手艺。
再加上这边山里有很多红胶泥土,非常适合烧制陶器,于是一家人便重操旧业,开始以烧制陶器为生。
正是在这时,祖世光开始深入学习制陶器的技术,随着越学越深,他开始逐渐喜欢上烧陶器,或者说喜欢上这门“技艺”。
那时候烧陶器的人还挺多,但一个烧好的陶器,诸如瓶瓶罐罐之类的,卖不上特别高的价钱,整个过程还十分累人。
后来祖世光的爷爷因为年纪大了,身体跟不上,赚钱的钱不是特别多,便回到老家了,祖世光的父亲见状也一块回去了。
而祖世光在那个时候还年轻,觉得身上有力气,也喜欢制作陶器,便留在了山西,靠着烧陶器养家糊口。
然而,饶是祖世光出身于陶器世家,年轻时还是吃了不苦头,但好在最后都坚持下来了,靠着水缸、水盆、瓦盆一类的东西养活自己。
后来平陆县张村镇有一户住在窑洞里的人家,搬到镇上去了,窑洞里面的条件还不错,十分巧合的是,出门不远便有适合做陶器的土,于是祖世光便搬到了这里。
不管是后来结婚生子,还是因为塑料盆、铁盆的普及,让陶器变得不那么受欢迎,成品价格下降,许多同行都因为年事已高,挣不到钱,陆续放弃了,祖世光都没有放弃,依然坚持。
否极泰来,后来因为几乎没什么竞争对手,加上陶器开始没落,祖世光的生意开始慢慢变好。
不过,那时的祖世光已经年过6旬,头发已经发白,脸上布满了皱纹,一年下来只能净赚1万左右。
但祖世光已经不是很在乎这些了,他已经不单单是为了赚钱,更多的是因为喜欢这门手艺,喜欢这种自由的生活,做了一辈子的陶器,不想在这时候放弃。
而他做的陶器也开始发生了变化,以前他的陶器非常漂亮,称得上艺术品,做一个下来要花费上好几天,很费功夫。
除了烧制普通的生活用品,卖给经销商外,祖世光的主要项目成了烧“发罐”,根据当地的习俗,这是一种必须在葬礼期间使用的物品。
在葬礼期间,发罐最终的命运,一般是被逝者的长子,在棺材前摔成稀巴烂,虽说是用来摔的,但祖世光在做的时候,依旧非常认真,稍有瑕疵都不放过。
在他住的窑洞前,有一块圆形的地方,是祖世光专门用来将有瑕疵,并且无法补救的东西摔碎,然后等上一些时日,再将其重新做成陶器。
尽管年纪大了,祖世光的手艺可是一点没有退步,他使用的是非常古老的拉胚机,位置在墙角,下面一个大轮子,上面一个圆盘子,中间靠着一根轴传递能量,带动圆盘运转。
启动之前,祖世光会先坐在“工位”上,实际上是木头横着支起来的“凳子”,然后用脚先将下面的大轮子转起来。
等到速度差不多了,将泥胚放上去,撒上点水,然后再用脚转上几下,便会抄起一旁的长棍子,伸到大轮子里面快速搅动。
棍子越转越快,都快弄出残影了,前后差不多转了18到20圈,祖世光才将手中的棍子刚到一旁,然后不疾不徐的开始拉胚。
在祖世光灵巧的双手下,圆盘上的泥胚逐渐立起,然后上面的口子越来越大,体型也在逐渐变大变圆。
然后祖世光借助工具,再将其快速弄到瓦盆状,整个过程行云流水,如丝一般顺滑,一个瓦盆的完整拉胚时间还不足3分钟,之后祖世光还要用脚将下面的大轮子刹停。
有时感觉乏了、累了,但是还想再做一会,祖世光便会抽上几口焊烟解乏,亦或是无聊的时候,便打开那个表面沾满黄土的收音机听一会。
后面的工序便是让瓦盆晒一会儿太阳,然后搬到屋子里面,等待慢慢阴干,然后再将其放到烧窑里面烧制,一年下来差不多能做5000件左右的陶器。
祖世光住的房子里面还没有通电,照明用的是一根蜡烛,手机充电全靠一个充电宝,上街买东西的时候,祖世光会顺便找个地方充满电。
虽然,祖世光有着家庭,儿女早已能养活自己,隔上一段时间,祖世光还会回家待几天,然后再回来,生活还算的上惬意。
对于制作陶器这门手艺,祖世光是非常喜欢的,他非常希望把这门手艺传承下去,但少有竞争对手这点,已经说明了想要靠陶器为生,非常的困难。
这门手艺很难学,整个制作过程差不多有20道,有晒土、碾碎、过滤、阴干、出窑等等步骤,十分的繁琐,一个步骤做不对,便不烧制出良好的陶器。
学习专门手艺的周期还非常的长,并且几乎不会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收益,在学会基础步骤之后,还要去多做,在制作的过程中摸索。
一个好的陶器师傅,往往不会是年轻人,且制作的过程还很脏很累,往往会弄得一身黄泥,因此哪怕真的有想学这门手艺的年轻的人,也会被上面的各种原因劝退。
即使是真的享有年轻人去学烧制这些东西,那么他大概也会选择上限和售价更高的瓷器,再加上陶器的市场小,需求小,无论怎么看,都不是一门特别适合在当今社会谋生的手艺。
不过,随着当今互联网的发达,或许会有人将其当做一门兴趣爱好,或是不忍看到这门技艺消失,去找到祖世光学习,从而让陶器的未来一片光明吧。
四季交替,年复一年,祖世光一直不改初心,心无旁骛的待在窑洞中制作陶器,他早已将这当成了生活的一部分,乐在其中。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