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京5月11日电 题:织“布”机背后的制造业新质生产力故事

  新华社记者

  位于江苏无锡的中国乡镇企业博物馆陈列着一台简陋的木制织布机。

  1983年,红豆集团从位于无锡港下镇的一座祠堂起家,靠着8台这样的旧式“棉毛车”(用于针织面料)和几十名员工开始创业。

  如今,红豆已经成长为经营服装、轮胎和医药三个产业并拥有十多家子公司的集团,产品远销海外。近年来,红豆对其生产线进行了自动化、智能化改造,其西服车间升级为5G智能车间。木制“棉毛车”已成为久远的历史。

  2023年9月17日,模特在英国伦敦春夏时装周上展示红豆品牌男装。新华社发

  在这个5G智能车间里,一件件西服半成品随着智能吊挂线上的轨道移动。车间门口的大屏幕上显示着实时生产数据和工厂物流布局图,方便管理者及时调配工作量。工人使用的是可以自动设置参数的智能化设备——智能缝纫机、智能缝线柜、自动裁床等。

  集团监事会主席王竹倩说,红豆西服智能车间在“智改数转网联”后,生产效率提高32%。

  从木制“棉毛车”到5G智能工厂,这不仅仅是一家企业历经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也是中国传统制造业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的缩影。

img src="http://p9.img.360kuai.com/t01f88975565705901c.jpg">
  2月29日,在位于无锡市锡山区的红豆股份红豆男装5G智能全连接工厂,缝制完成的西服从缝制车间传送至整烫车间。新华社记者 季春鹏 摄

  在距无锡约700公里的湖北黄石,当地有多家印制电路板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在黄石宏和电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车间里,自动化的织“布”机将纱线飞速交织成经纬纵横的“布匹”。

  但这种织物不是普通布匹,而是电子级玻璃纤维布,广泛应用于手机板、汽车板等领域。“纺织”使用的原料也不是普通纱线,而是超细玻璃纤维纱。

  该集团曾投入两年时间研发超细玻璃纤维纱,最终实现这一领域的国产化替代。公司总经理助理马占勇说,玻璃纤维纱每细一微米,背后是对生产时使用的漏板、浸润剂、耐火砖、冷却喷雾等多项材料的技术攻关。

  这两家与“布”打交道的企业,一家是传统制造业企业,通过自动化、智能化改造不断转型升级;另一家则是高科技企业,在深耕行业不断研发创新,打破国外垄断,并向着更薄、更轻、更高端进发。从这两家企业可以窥见中国制造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图景和前进方向。

  一方面,包括钢铁、有色、石化化工、机械、纺织服装等在内的传统产业在中国制造业中占比超80%,是中国经济的“压舱石”。传统产业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基础。另一方面,高技术制造业对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性更是毋庸赘言。今年一季度,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高技术制造业跑出加速度。

  增强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对于培育新质生产力至关重要。红豆集团计划深入推进“智改数转网联”,并以产品科技创新激发新动能。更具科技含量的面料、用激光精准测量设备取代传统裁缝、智能定制……红豆在其传统纺织业务领域不断尝试可能的创新。宏和公司总部则计划加大投资,针对人工智能、机器人等领域提前布局。

mg src="http://p9.img.360kuai.com/t012091317b640b0615.jpg">
  2月29日,红豆衬衫厂员工使用订口袋自动化设备订口袋。新华社记者 季春鹏 摄

  中国全社会研发投入、高技术产业投资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专利申请量和科技集群数量位居世界第一。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数据,中国创新指数已从2011年全球第29位上升为2023年第12位。

  王竹倩认为“自我革新”是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企业要敢于对自己‘动大手术’,不断革新,走以科技创新为支撑的高端化发展之路。”(记者:田颖、于佳欣、何磊静、王自宸)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