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时代财经 作者:张昕迎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六大国有行2023年年报已披露完毕。
“宇宙行”依然保持营收、净利润规模榜首。工商银行(601398.SH)全年实现营业收入8430.7亿元,同比下降3.7%;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3639.93亿元,同比增长0.8%。
2023年,宏观利率下行、经济仍在缓慢复苏,反映在各家银行的财报上,即为营收下滑、息差承压。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601939.SH)营收出现负增长,分别同比下降3.7%、1.79%,中国银行(601988.SH)营收增速6.41%,居六家之首;利润方面,六家增速均未超过5%,农业银行(601288.SH)归母净利润增速最高,为3.9%。
分红方面,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601328.SH)、邮储银行(601658.SH)拟现金分红总额分别为1092.03亿元、1000.04亿元、808.11亿元、695.93亿元、278.49亿元、258.81亿元,合计分红金额达到4133.41亿元。
六大行中,交通银行的分红比例达到32.67%,其余五大行分红比例均为30%。不过交行的分红比例较2022年32.72%微降。
3月29日,银行板块涨势分化,交通银行、农业银行均收涨1.44%,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上涨,邮储银行收跌0.21%。
非息收入大幅增长
延续2022年的走势,2023年依然是工商银行增利不增收的一年。
3月28日,工商银行新任董事长廖林、副行长姚明德双双亮相业绩说明会,谈及工商银行过去一年的成绩,廖林以“稳中有进、以进固稳、以稳促优”来总结,不过其同时强调,在利差收窄、收入承压等行业共性问题上,工商银行同样面临压力。
从工商银行的营收构成来看,非息收入支撑较大。财报数据显示,2023年,工商银行实现营业收入8430.7亿元,同比下降3.7%。其中,利息净收入为6550.13亿元,同比下降5.3%;非利息收入1880.57亿元,同比增长2.3%。
净息差是拖累营收的因素之一。工行在财报中称,受LPR下调、存款期限结构变动等因素影响,截至2023年末,该行净利息差和净利息收益率分别为1.41%和1.61%,均比上年下降31个基点。
非息收入方面,2023年,在各类费率下调的背景下,工商银行实现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1193.57亿元,同比下降7.7%,其中对公理财、个人理财及私人银行等业务收入下降幅度较大。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受益于债券投资收益等因素,该行的其他非息收入取得了较快增长,去年全年达687亿元,同比增长26.2%。工行提到,2023年全年债券投资增加1.29万亿元至11.36万亿元,同比增长12.9%,再创新高。
中信建投3月28日一份研报指出,规模增长、拨备少提、其他净收益是工行利润的主要贡献因子。
截至2023年末,工商银行资产总额44.7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2.8%,其中各项贷款26.09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2.4%;负债总额40.92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3.4%,其中客户存款33.52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2.2%。
资产质量方面,截至2023年末,工商银行不良贷款率同比下降0.02个百分点至1.36%。按结构划分,该行公司类贷款同比下降0.15个百分点至1.81%,个人贷款不良率有所抬头,其中个人住房贷款、信用卡不良率分别上升0.05个百分点、0.62个百分点至0.44%、2.45%。
截至2023年末,工商银行拨备覆盖率上升至213.97%,比去年末提升4.5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其资本充足率有所下降。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3.72%、15.17%、19.10%分别较上年末下降0.32个百分点、0.47个百分点及0.16个百分点,但仍在国有行中居于首位。
已有四家大行启动TLAC债券发行
时代财经注意到,作为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包括工商银行在内,六大行已陆续启动TLAC(总损失吸收能力)债券发行。
3月28日,建设银行公告,计划发行不超过2000亿元的永续债或二级资本工具,同时计划发行不超过500亿元的TLAC债券。
今年年初以来,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也先后公告称计划发行TLAC债券,规模分别不超过1500亿元、500亿元、600亿元。
根据《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总损失吸收能力管理办法》的要求,自2025年1月1日起,全球系统性重要性银行的外部总损失吸收能力风险加权比率不得低于16%,外部总损失吸收能力杠杆比率不得低于6%。
目前,中国入选的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除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外,去年11月还新增了交通银行。
交通银行在2023年年报中称,将密切跟踪监管和同业动态,对照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资本和TLAC等监管要求,积极推进达标准备工作。
关于TLAC债券发行的最新进展,工商银行董事会秘书官学清在3月28日的业绩说明会上表示,“从TLAC杠杆比例来看,目前我们的杠杆比例可以达到要求;从TLAC风险加权比例来看,我们也准备了丰富的工具箱,将有序推动各项工作,按期达标。”
此前,惠誉评级亚太区金融机构评级董事薛慧如在接受时代财经采访时分析称,“基于对四大行未来几年RWA(风险加权资产)、净利润增速以及分红率的相关假设,我们测算出到2025年1月和2028年1月,四大行所有具备TLAC损失吸收能力的债务工具缺口,将分别达到1.3万亿元人民币、5.4万亿元人民币。”
薛慧如认为,我国四大行在2025年满足16%的监管标准的可能性较大。
人事方面,今年以来,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均于近期“换帅”,且工行行长职位暂时空缺。
此前2月,在工行原董事长陈四清因年龄原因辞任后,原行长廖林升任董事长。3月,该行一名新任副行长姚明德的任职资格获准。姚明德生于1970年,此前任职于农业银行。
除此之外,工商银行原副行长张文武因工作变动辞任,其自1995年就加入工商银行,目前已调任中信集团。
3月28日,建行公告称,张金良的董事长资格已获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核准。履历方面,张金良生于1969年,此前为建行原行长,曾在中国银行、光大银行、邮储银行均有任职。2022年,张金良赴建行上任之前,在邮储银行担任董事长,任内带领该行实现A股上市。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