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老人的生活,人的命运,有很多的俗语。

多数人的人,喜欢听喜气洋洋的俗语,比方说,多子多福,儿孙满堂,福寿齐天。

不可回避的是,有很多俗语是很难听的,甚至被我们忌讳。

其中有这样一句:“多病寿长,命硬福薄。”

当我们老了,把俗语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就会发现其中的奥妙了,对于一些不吉利的寓意,也能释怀了。

以下两个道理,老人自然会懂得。

01

多病者,寿长。

生病是很多人担心的,不愿意的。

一些父母,想要儿女健健康康的,就会给儿女取名“去病、无疾”之类的名字。

不管我们怎么做,都没有办法避开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

当我们很老了,不得不面对病痛的时候,就会发现,真有一些人,在病痛中,越活越阳光,还成为了高寿的人。

明代的书画家徐渭,从小家里很苦,但是他努力读书。

意外的是,他读书多年,也没有考取功名。他的妻子,也早早离他而去,留下了更多的痛苦。

因为言论过于激烈,他多次入狱。痛苦的经历,导致精神恍惚。

嘉靖四十四年,他在狱中写下遗书——《自为墓志铭》,然后撞击墙壁,铁钉。导致昏迷,被医治了几个月才好起来。

后来他经常神经发作,有九次自杀的经历。

他还在精神恍惚的时候,把二婚妻子斩杀了。这次入狱,有七年之久。

晚年的他,自称是“南腔北调人”,说不清自己到底是谁。但是他却活了七十三岁。在那个年代,也算是寿星了。

从他的人生历程,可以发现,一个人一旦没有了精神负担,视死如归了,反而真的通透起来了。因而,没有了精神内耗,为自己减负了。

更普遍的原因,应该如屈原在《九章·惜诵》里写的:“九折臂而成医兮。”

一个人有九次折断手臂的经历,因此他自己就能如何搞定手臂复位、找对应的药物。这就是“久病成医”的典故。

因为总是有病痛,人就会频繁向医院跑,也多了几次检查,从而对身体的状况,了如指掌。平时的生活,也会谨遵医嘱,形成好的习惯。

另外,很多生病的人,寿命并不是很长,但是生病的日子,方方面面都在煎熬。熬过一天,就相当于是一年,因而说“多病的人,嫌弃寿命太长”。

相对来说,很多从来不生病的人,反而容易出现“病来如山倒”的情况。这也从反面,加深了我们对“多病寿长”的认可度。

02

命硬者,福薄。

在封建时代,人们的思维不开阔,科技不发达,很多神神秘秘的现象,因而迷信的话,频繁冒出来来。

“命硬”在古代,通常是说,一个家里,有的老人寿命长,是因为克夫、克子孙,把身边人的寿命占据了。

身边的人都亡故了,那么剩下的人,虽然寿命长,但是没有谁来照顾,反而会出现苟延残喘的样子,晚年是没有什么福气的。

晋朝书法家王羲之,在娶亲的时候,留下了“东床坦腹”的典故,脍炙人口。

王羲之的妻子郗璿,生下了七子一女,好几个儿子都做了官,还是书法家。也被人称为“多子多福”。

但是郗璿却并没有“晚年享福”,反而显得凄凉。

丈夫,儿子都比她过世更早。有几个儿子,做官不得力,死于战乱。

郗璿的晚年,很多时候靠侄儿来照顾。

郗璿也感慨,自己的头发白了,牙齿掉了,不好过。

她到八九十岁的时候,朝廷怜悯其儿子王凝之因为战祸而死,才给钱,让她过得没有太苦。

从人情世故,养老条件等方面来说,命硬的人,有几种痛处。

其一,儿女早亡,老人没有人照顾,已经够可怜了。但是亲戚朋友都认为,老人是“家庭的克星”,并没有什么好的脸色,甚至一些谣言满天飞,让老人一直愧疚。

其二,老人被认为命硬,往往经历了“九死一生”的大灾大难。也给内心带来的沧桑,或者身体的伤疤。这样的经历,一般的人无法理解,说出去,人家当成笑话。

其三,人的一生,多灾多难,那么晚年就没有很多的钱财,用于养老,因此带来了经济上的困惑。甚至在老年时,还得想办法凑生活费,自己去种地,捡废品等。

其四,令人费解的是,人们相信这样的俗语——“麻绳专挑细处断,厄运专挑苦命人。”对于命硬的人,相处的时候,是小心翼翼的,怕有什么灾祸,连累到自己。

在安慰人的时候,我们常常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但是轮到自己身上,这样的安慰不起作用。总是,祸不单行,福无双至。

03

当然,对于古人的俗语,更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关于“多病寿长”,应该理解为,人老了,要定期体检,根据身体变化去改变一日三餐,锻炼身体的方法,不要耗着,也不要硬扛。

小病及时就医,不要耽搁了。遇到大病,也不要有精神内耗,要坦然,保持愉悦、乐观。

关于“命硬福薄”,要知道人的寿命长短,不是自己可以完全控制的。人与人相克的说法,都是迷信的,不要过分较劲。

不管自己承受了多大的苦,也要准备退休金、存款等,不要自暴自弃,晚年缺衣少食。

人的孝道,也是要传承的。供奉长寿的老人,这是一种福气,而不要带着怨气。德行,比迷信更重要。

从今往后,珍惜每一个日子,自然老去,就是福气。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