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可以对人的一生影响至深,甚至是彻底对某人的命运进行改变,使人从此以后走上一条成功的道路。在我国西汉时期,就有一个因读书而彻底改变命运的主人公,他就是匡衡。
匡衡出生于一个非常贫困的小农家庭,从小就生活在食不果腹的穷苦生活条件下。但他却从未因为自己不幸的家庭而放弃未来的美好生活,反而选择励志图强奋发向上,成为了老师们口口相传的励志人物,让无数后代以其为学习楷模。
但匡衡的一生真的值得我们学习吗?匡衡长大后又成为了什么样的人呢?对于这些真相,大多数老师最后都选择闭口不谈。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匡衡小时候家里时非常穷的,连吃饭都不能吃饱,但很懂事的他,不仅没有丝毫抱怨,反而从小就学会了如何耕作,在田地之间帮家人分担了很多的工作。
但西汉时期的小农经济注定单纯的农间耕作,是无法满足一家人需求的,为了更好的生存,匡衡毅然选择到当地的地主家打工。
也就是在地主家,匡衡真正打开了眼界,原来这个世界上竟然有人不需要每天辛苦劳作,只需要背着书篮去读书就可以了。
而且书中所描述的丰富多彩的世界,是他从未见识过的领域,也就是在这时,匡衡开始暗下决心,他一定要成为世人敬仰的读书人,出人头地。
为了能够读书,匡衡甚至和地主提出自己宁愿不要工钱,只要他们能为自己提供书籍就可以的条件。就此,匡衡开始走上读书之路。
可就算匡衡拥有了书,却无法拥有读书的条件,毕竟匡衡白天要不停的工作,根本没有读书的时间。而到了晚上,太阳已然落山,没有煤油灯的他根本看不清书上的文字,愁眉不展的匡衡只能愣愣的盯着墙面。
天无绝人之路,地有好生之德。
就在这时,隔壁的墙面上透过来一丝微弱的光线,引起了匡衡的注意。原来是邻居家的灯光透过破陋的墙缝透了过来,匡衡见状急忙将书凑了过去,想要借着墙壁上透过来的亮光开始读书。
但事不如人意,这么微小的光,根本没办法让匡衡成功看清书上的字,为了得到更多的光,匡衡用工具将墙上的洞偷偷凿到更大,直到他可以读书为止。
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虽然偷光不犯法,但是匡衡不问自取这一行为,终究落了下乘,也为他以后不幸的人生埋下了伏笔。
匡衡凭借着数年如一日的刻苦努力,熟读儒家经典和诗经,成为了饱读诗书之人。凭借着一身才华,匡衡选择参加六经考试,作为自己出仕的途径。
但考试之途并非他所想象中的一帆风顺,前后共经历九次考试后,匡衡才成功考中了丙科,获得“文学卒吏”这样的微小官职。
俗话说人不轻狂枉少年,年少轻狂的匡衡肯定不满足于这种小小的成就,于是继续刻苦钻研,将《诗经》百般钻研,后来硬是凭着他对《诗经》充分的理解与苦读,成功得到了当时在位皇帝的青睐。
恰逢此时儒家思想,对于西汉此时期的文化统一大有帮助,而汉元帝本人又对儒学十分推崇偏爱,于是对匡衡也另眼相待。
匡衡就是迎着这样一个天时地利,顺利得到了汉元帝的认可,从光禄大夫做到太子太傅,后来甚至直接登上世人眼中高不可攀的丞相之职,让所有人都为之望尘莫及。
匡衡本来可以凭此成为一代名相,最后却因为一念之差,悔不当初。一路高升的匡衡,本应该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能力来造福百姓。可他不仅没有为国为民鞠躬尽瘁,反而因个人的私心,残害忠良,任意对朝中重臣进行诬陷。
在匡衡位及宰相之时,朝中另有一个将军深受百姓爱戴,那就是刚刚在匈奴之战中,大胜胜利归来的陈汤将军。原本陈汤凭借战马下得来的丰功伟绩,可以得到汉元帝的加封赏赐。
可匡衡却怕其夺去汉元帝对自己的宠爱,联合一众人马,对其进行诬陷,让汉元帝差点将其下至牢狱。好在最后有忠臣以死直谏,说这样会寒了天下百姓的心,才让汉元帝回心转意。
但即便如此,本该封侯拜相的陈汤,最后却也只得了一个关内侯的虚职,在朝堂就此没落。
鲁迅也曾感慨:“一个当过奴才的人,若有一天翻身做了主人,便绝对不会愿意再废掉“老爷”这个称呼,而且还会摆出一副比老爷更大的架子。“
果真是一语中的,匡衡后来便是为了一己私利,开始私吞百姓良田。
汉元帝时期,小农经济百废待兴,一切都在蓬勃发展中。而匡衡此时却在地图中发现了一丝缺陷,凭借这个缺陷侵占百姓良田四万余亩,让数以万计的百姓流离失所,无地耕种。
后此事东窗事发,匡衡依旧毫无悔过之心,反而将过错推诿于他人。可此时当政的已经不是对其千般宠爱的汉元帝,而是早已对其心有芥蒂的汉成帝。
于是汉成帝其一怒之下,将匡衡从宰相之位拉下,贬其为庶人。
原本匡衡可以得到百姓的爱戴,最后却意外反转,反而被牢牢地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其实这一切,已经早有预兆,那就是在匡衡凿壁偷光时候埋下的祸根。
比起物质的贫穷,精神世界的匮乏才是真正的贫穷。
小时候的匡衡为了能顺利读书,不惜一切手段,甚至是毁坏邻居家的墙壁来达到自己的最终目的,这也让他心中自此留下了自私的种子:“只要能达到想要的目的,破坏别人的财物又算什么呢?“
就是这样的念头,才让匡衡一步错步步错,最后彻底成为了时代的眼泪。这也让人不禁感慨起世人对曹操的评价,“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不知匡衡最后回到那个曾经凿壁偷光的小屋中时,是否会回顾自己荣耀却坎坷的一生,对自己的所作所为叹息悔恨呢?
一个人是否成功,不应该只看其达到了怎样的成就,而是应该看他为这个时代做出了怎样的贡献。如果匡衡能一直坚守本心,不因名利地位而动摇初心,那他一定会成为人们口口相传的伟人,而不是最后湮灭于历史尘埃之中。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