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日产汽车和本田开始讨论在纯电动汽车(EV)和车载软件领域进行合作。在全球竞争越来越激烈、中国企业席卷EV市场的背景下,日本厂商已经落后。

两家企业是长年处于竞争关系的日本国内第2和第3大汽车厂商。在日本汽车厂商在EV领域单独存活变得困难的背景下,为了挽回局面双方将以合作谋求实利。

出席记者会的日产的内田社长(左)和本田的三部社长(3月15日,东京都港区)

日产的社长兼首席执行官(CEO)内田诚3月15日在东京都内召开的记者会上强调:“一直被过去的常识所束缚,无法赢得竞争”。双方想到的是以令人吃惊的开发速度追赶传统汽车厂商的新兴厂商。

两家公司考虑今后实现EV核心零部件通用化、联合采购零部件及联合开发软件等。首先,双方将成立工作小组,开发负责人之间互相讨论,具体确定可以合作的范围。具体而言,将推进EV核心零部件E-Axle、EV电池、软件平台开发以及新车供应的相互补充等。

双方的危机感越来大

让双方的危机感越来越大的原因是,EV及车载软件等围绕电动化及新一代技术的全球性竞争。在世界汽车市场上,比亚迪等中国厂商迅速提高了影响力。包括新兴厂商在内,各家企业都在扩大规模。中国的汽车出口量2023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

日产和本田在主力市场中国推进最高削减3成产能的计划等,在过去作为增长战略核心的市场上被迫调整业务。

在日本国内,丰田与马自达、斯巴鲁(SUBARU)、铃木进行资本合作,不断深化技术合作。在EV领域,丰田与斯巴鲁也联合开发SUV车型。通过底盘、马达等很多零部件的通用化,提高了生产效率。丰田与马自达致力于联合开发相当于汽车“大脑”的车载系统。

日产2010年推出了全球首款量产型EV“Leaf”(中国名聆风),曾在电动化方面取得领先地位,但该公司在全球市场起步较晚。本田也曾计划与美国通用汽车(GM)联合开发量贩价位的EV,并于2027年上市,但双方已于2023年决定中止这一计划。

在需要对电动化和新一代技术进行巨额投资的情况下,电池和零部件的成本也在持续上升。但由于中国企业发起攻势,EV价格以超出预想的速度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无法利用规模效益,就无法在竞争中获胜。“一家公司很难单独开发出电动化和智能化所需要的全部技术”(内田诚)。出于这样的危机感,日产1月中旬开始讨论合作。

日本国内排名第2位和第3位的两家厂商的全球销量简单相加,合计达到约800万辆,在全球市场能进入前3甲。本田的社长三部敏宏表示:“规模效益是重要观点。通过数量来降低成本的效果非常大,可以提高效率”。

但目前还看不到合作化的具体方案。在企业文化不同、日产的资金余力有限的情况下,与本田的磋商能否顺利取得进展还是未知数。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