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很多时候,我们可能会觉得抑郁症似乎离我们很遥远,仿佛那是一种遥不可及的疾病,只存在于他人的故事中。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

有些人甚至在患上抑郁症后,开始陷入深深的自我怀疑之中,疑惑为什么周围的人都似乎没有这个问题,而偏偏自己却深陷其中。但真相是,抑郁症并非个例,而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我们社会中的疾病。

据权威数据显示,目前全世界抑郁症患者数量已高达惊人的3.4亿人。而在中国,早在2007年,就有超过3000万人受到抑郁症的困扰。

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大,抑郁症的患病人数也在逐年攀升。到了2019年,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的黄悦勤教授等人在《柳叶刀·精神病学》上发表了一项重要的研究,揭示了中国精神卫生调查(CMHS)的患病率数据。

研究结果显示,在中国,抑郁症的终身患病率高达6.9%,而12个月患病率也达到了3.6%。根据这些数据估算,目前我国抑郁症患者已经超过了9500万,这一数字不仅庞大得令人震惊,而且已经超过了癌症患者数量,成为仅次于心脑血管病的人类第二大疾病。

这一事实无疑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提醒我们抑郁症并不是一件小事,而是需要我们共同关注和面对的社会问题。

01抑郁症的诱因是什么?

人际关系问题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地会与各种人打交道,包括家人、朋友、同事等。如果人际关系处理不当,如经常遭受误解、冷落、排斥甚至欺凌,都可能导致个体产生抑郁情绪。长时间的负面情绪积累,很容易引发抑郁症。

生活事件的影响

诸如失业、离婚、亲人去世等重大生活事件,都可能对个体的心理健康产生深远影响。这些事件往往让人感到无助和绝望,容易陷入抑郁状态。

个性特征

有些人天生性格内向、敏感,对外界刺激反应强烈,更容易陷入负面情绪。这类人群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往往缺乏足够的应对能力,容易陷入抑郁。

生物因素

抑郁症与遗传、神经递质失衡等生物因素密切相关。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的家族中,往往有其他成员也患有抑郁症。此外,大脑中的神经递质如5-羟色胺、多巴胺等失衡,也可能导致抑郁症的发生。

环境因素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生活节奏快,压力巨大。长期处于高压环境下,个体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此外,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也可能对人们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02外向的人就不会得抑郁症?

在我们的日常观念中,外向的人常常被描绘为乐观、积极、充满活力的形象,而抑郁症则被视为内向、悲观、消沉的代名词。

因此,很多人会误以为外向的人不会得抑郁症,或者即使他们感到抑郁,也只是暂时的情绪波动,而非真正的疾病。然而,这种观念并不准确,外向的人同样有可能患上抑郁症。


我们需要明确一点:抑郁症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疾病,其发病机制涉及生物、心理和社会等多个方面。外向或内向只是描述个体性格特征的一个方面,而性格特征仅仅是抑郁症发病因素之一。

换句话说,无论内向还是外向,只要存在其他可能导致抑郁症的因素,都有可能患病。除此之外,外向的人虽然表面看起来阳光开朗,但他们同样可能面临着内心的困扰和压力。

他们可能为了维护自己积极的形象,而刻意隐藏自己的负面情绪。久而久之,这些情绪积累起来,就可能引发抑郁症。此外,外向的人也可能因为过度关注他人的评价和期望,而陷入自我否定的困境,从而引发抑郁情绪。

03“抑郁症”经常说的5句话,假如你没说过,或许说明心理非常健康

“活着一点意思都没有”

抑郁症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疾病,它不仅仅是一种短暂的情绪低落,而是一种持久且严重的情感障碍。

患者可能会长时间地感到沮丧、无助和失去兴趣,对曾经喜爱的活动或事物也变得漠不关心。这种情感的缺失和生活的乏味感,使得他们觉得活着似乎没有什么值得期待或追求的东西。

当抑郁症患者说出“活着一点意思都没有”时,他们可能正在经历着强烈的内心挣扎和痛苦。他们可能感到自己被孤立、无助,甚至失去了对生活的热情和动力。这种感觉可能会让他们陷入一种恶性循环,越来越难以从中自拔。

“如果我离开了,你们就轻松了”

抑郁症患者,这个特殊群体,在疾病的阴霾下往往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痛苦。他们时常陷入深深的自责和绝望中,对于生活失去了兴趣和希望。在这种状态下,他们可能会经常说出一句令人心疼的话:“如果我离开了,你们就轻松了。”

这句话背后,是抑郁症患者内心深处对他人负担的深深担忧。他们可能觉得自己成为了家人、朋友的累赘,认为自己的存在只会给他们带来麻烦和负担。因此,他们产生了离开这个世界的念头,以为这样就能让周围的人解脱,过上更轻松的生活。

然而,这种想法是极其错误的。对于关心他们的人来说,患者的离开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打击和痛苦。他们不会因为患者的离去而感到轻松,反而会因为失去亲人或朋友而感到无尽的悲伤和悔恨。

“我好累啊”

抑郁症患者,这个深受情感困境折磨的群体,常常会在日常生活中流露出疲惫不堪的情绪,频繁地说出“我好累啊”这样的言辞。这不仅仅是身体上的疲惫,更多的是心灵上的沉重和压抑。

对于抑郁症患者而言,每一天都像是背负着沉重的包袱在行走。他们可能感到无力应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和压力,无论是工作、学习还是人际关系,都让他们感到力不从心。他们的思维变得迟缓,反应变得迟钝,仿佛整个世界都在与他们作对。

同时,抑郁症患者的情绪也常常处于低落状态,缺乏兴趣和动力去做任何事情。他们可能感到自己对生活失去了掌控感,一切都变得毫无意义。这种情感的缺失和无力感,使得他们常常感到疲惫不堪,仿佛身心都被掏空了一般。

“都是我的错”

抑郁症患者常常深受自责与内疚的困扰,他们可能会频繁地说出“都是我的错”这样的话语。这并非是他们真的做错了什么,而是抑郁症导致的心理扭曲使他们无法正确看待自己和他人的行为。

在这种情绪状态下,抑郁症患者会过度关注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忽视自己的优点和成就。他们可能会将生活中的不顺、他人的不满,甚至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都归咎于自己的过错。这种自责心态会进一步加重他们的心理负担,使他们陷入更深的绝望之中。

然而,我们要明白,抑郁症患者的这种自责并非基于客观事实,而是他们内心的痛苦和挣扎的体现。他们的自我价值感可能已经严重受损,因此急需外界的理解、支持和关爱。

“我是不是生病了”

郁症患者常常会陷入自我怀疑的漩涡中,他们可能会频繁地问自己:“我是不是生病了?”这并非是一种无理的猜疑,而是他们内心深处对自身情感状态的困惑和不安的真实反映。

抑郁症作为一种心理疾病,其症状可能包括情绪低落、兴趣丧失、精力减退等,这些都会让患者感到痛苦和不适。然而,由于抑郁症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很多人可能对其缺乏足够的了解和认识,甚至将其视为一种简单的情绪问题。这种误解和忽视,往往会让患者感到更加无助和困惑。

当抑郁症患者开始怀疑自己是否生病时,他们可能已经开始感受到一些不寻常的身体或情绪变化。他们可能会觉得疲惫不堪,即使休息也无法缓解;或者情绪持续低落,对任何事物都提不起兴趣。这些变化可能会让他们感到困惑和不安,因为他们不知道这些症状是否正常,是否意味着自己真的生病了。

04抑郁了,还容易出现这4种表现,自我检查一下

睡眠质量下降

睡眠质量下降是抑郁症患者常见的表现之一,他们可能难以入睡,或者在夜间频繁醒来,导致白天感到疲惫不堪。长期的睡眠不足会进一步加重抑郁症状,形成恶性循环。

食欲改变

有些患者可能变得食欲不振,对食物失去兴趣,导致体重下降;而另一些人则可能过度进食,以寻求短暂的安慰和快感,导致体重增加。无论是哪种情况,都可能会对身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注意力难以集中

注意力难以集中也是抑郁症患者常遇到的问题,他们可能发现自己在工作或学习时难以集中注意力,思维变得迟缓,记忆力下降。这不仅会影响工作效率和学习成绩,还可能让患者感到更加沮丧和无助。

社交障碍

他们可能变得孤僻、回避社交场合,甚至对朋友和家人的关心也感到厌倦或抗拒。这种社交退缩的行为会让他们更加孤立无援,加重抑郁症状。

05长期抑郁对身体的5个破坏力

1、长期抑郁会导致免疫系统功能下降

抑郁状态使得身体无法有效抵抗疾病,导致抵抗力减弱,容易感染病菌。同时,抑郁还可能引发慢性炎症,进一步加剧身体的不适。

2、长期抑郁会影响睡眠质量

抑郁患者往往难以入睡,或者容易在夜间醒来,导致睡眠不足和睡眠质量下降。这不仅会使人感到疲惫不堪,还会影响白天的精神状态和工作效率。

3、长期抑郁会对消化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抑郁可能导致食欲不振或暴饮暴食,从而影响身体的营养吸收和消化功能。长期如此,可能导致营养不良、体重波动等健康问题。

4、长期抑郁还会影响心血管健康

抑郁会增加血压和心率,加重心脏负担,从而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此外,抑郁还可能引发心律失常等心脏问题,对身体健康造成威胁。

5、长期抑郁还会对大脑造成损害

抑郁会影响神经递质的正常传递,导致大脑功能下降,记忆力、注意力和思考能力都可能受到影响。长期如此,可能导致认知障碍和记忆力减退等严重后果。

06怎么做才能帮助抑郁症患者从阴影当中摆脱出来?

倾听与理解

抑郁症患者往往感到孤独和无助,他们渴望被人理解。我们要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尝试站在他们的角度思考问题,理解他们的痛苦和困惑。不要急于给出建议或评判,而是给予他们足够的空间去表达自己的感受。

给予关爱和支持

抑郁症患者需要感受到来自他人的关爱和支持,这能够让他们感到不再孤单。我们可以陪伴他们散步、看电影或者参加一些活动,让他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同时,我们也要鼓励他们坚持治疗,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关注患者的日常生活

抑郁症患者可能会出现失眠、食欲不振等身体症状,我们要关注他们的作息和饮食,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此外,我们还要关注他们的兴趣爱好,鼓励他们参与一些有益的活动,帮助他们充实自己的生活。

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治疗

、抑郁症是一种心理疾病,需要专业的治疗。我们要鼓励患者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治疗,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同时,我们也要关注治疗过程中的变化,及时与医生沟通,确保患者得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