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中国新能源车市正在出现这样一个趋势,那就是价格越来越便宜,而产品却造得越来越大。

尤其是后者,回顾这些年开的和见过的新能源车型,无一不是这样。身边的亲戚朋友对新能源车型咨询的更多的也是空间和配置,似乎“大”已经成了他们对新能源车型的唯一认知。

在车企层面,它们现在也是把车往大了整。

我们看前几天上市的比亚迪秦L,定位中级车型,看它的长宽高尺寸都达到了4830*1900*1495mm,轴距为2790mm,售价9.98万,这卖的可是紧凑级的价格。

我们再看五菱星光,也是中型车,长宽高尺寸都达到了4835*1860*1515mm,轴距为2800mm,售价7.98万,同样也是紧凑级的价格。

我们再往上看,无论是比亚迪汉、唐,还是理想的L系列,亦或是小米SU7等车型,基本都是降维打击,更高级别的车身尺寸,卖下一级别的价格。

车长5米左右、轴距3米左右,这样的参数放到燃油车时代,就是旗舰级的存在,售价普遍三四十万甚至近百万。但是现在,同样尺寸的中国品牌只要20-30万元就能触手可及,听起来是不是很有吸引力?

没有办法,现在的大多数消费者就是喜欢这样花小钱办大事的的做派。那么问题来了,大尺寸的车型,就一定是未来汽车行业发展的终极形态吗?

市场需求逻辑发生改变

某种程度来说,汽车工业已经发展了上百年的时间,国外巨头们早已经根深蒂固,它们积累了大量的专利,可以说护城河相当牢固。这并不是说,国际巨头们就固步自封,在功劳簿上躺平。而是它们所有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都是建立在一个稳定的节奏上的。比如德日美的汽车产品,基本都是5年全新换代,3年中期改款。

这样做的好处是既能充分平摊上一代车型的研发成本,还能精准卡位后发竞争者,给自己留出充裕的反应时间。虽然说后发竞争者不甘心这样的节奏,但是没有办法,所有的产业链都是围绕着先发巨头来转的,即使不甘心,也无力改变现状。

消费者也习惯了这样的情况。以前我们经常看到国际巨头们大搞套娃设计,美其名曰是家族式设计,其实就是掌握了话语权,我出什么,你们就买什么,市场是由卖方市场说的算。

如果没有新能源这种百年大变局出现,这种情况还不知道要持续多久。

准确地说,新能源汽车早已出现,只是作为小众需求出现,并没有发扬光大。而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崛起,改变了市场格局。就好像洪荒小说里说的那样,重新开天辟地,再立地水火风。

所有的一切都改变了,不仅仅是单纯的电动化,成本更加便宜,更关键的是驾驶体验全变了。燃油时代,车企强调的是操控体验、加速时间,变速箱调节,底盘过滤,车内NHV,不是说这些体验在新能源时代就不关注了,而是变得更容易实现。比如电车因为动力输出更加直接有效,且发电机比发动机运行起来也更安静,很多燃油车时代费尽心思的调教,在电动化下变得轻松完成。而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更是改变了产品定义。以前车辆是交通工具,而现在被定义成一个移动的空间,可以是各种场景,比如家庭露营,中午午休、奶爸专用等等。

这些场景都要求车辆空间足够大,足够舒适。

再加上中国人本身对大空间就有着莫名的追求。所以说,目前阶段,大尺寸大空间就是中国新能源品牌快速发展乃至超越国际巨头的致胜法宝。

当消费者的需求和车企的发展合二为一时,就爆发了巨大的能量——所以,我们看到了中国新能源品牌的迅猛发展。

大不是新能源的终极形态

以上说的大,只是在现有阶段整个车市呈现出来的状态。如果放到汽车行业发展的全周期来看,应该就是多样化发展。市场中的声音永远不会只有一个,消费者的需求是复杂多变的,有些需求是不考虑多人出行的。举一个极端的例子,很多刚毕业的小年轻,家庭条件还不错,他们选车肯定是那种先锋酷炫的,想要更多的驾驶乐趣,所以类似"钢炮"之类的个性车辆肯定也会有市场空间。再比如福祉车,专门为行动不便人士提供方便。

我们说回大尺寸车辆,尽管它有着诸多的体验优势,但是,我们也要清楚,大尺寸车型一定是牺牲灵活性的。比如在空间狭小的路上行驶必然存在不方便,比如在公共停车场,大车就是不如小车方便。在这里,有人会说,现在车辆有智能驾驶辅助,有更多的摄像头和雷达,你说的这些问题都不是问题。

笔者想说的是,我们平时走路还不时摔一跤,绊个跟头呢,把车辆安全交给智能驾驶辅助,至少在目前阶段,还是需要有所保留的。

大尺寸车辆越来越多,同时也给城市交通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有媒体报道,北上广等一线车市本身交通情况就不理想,这对于大车来说就不是十分友好。

一个正常的市场,其产品形态必然是全面而丰富的,绝不会出现一家独大的情况。因为消费者的需求是会变的。我们还以初出茅庐小年轻为例,刚参加工作喜欢开小车,因为方便灵活。过上几年结婚生子,肯定会换一辆大尺寸大空间的车型,因为有了多人出行的需求。

所以,需求是动态变化的,市场因此也是动态发展的,车企更应该动态应对。

回答先开始的那个问题,大,会是汽车市场发展的最终形态吗?答案显然不是。从根本上说,消费者的需求才最终决定着车市发展的形态。

而且,这种趋势会越来越明显。某种程度来说,世界汽车行业此前维持了几十年的稳定发展,全球车企巨头们把控了节奏,直到新能源的转型浪潮来袭,稳定才被打破,特斯拉和中国新能源品牌迅速崛起,带来了全新的产品体验和产品逻辑。未来,还会有更新的变革来袭,而且这个周期会越来越快,所以我们没有办法说什么样的产品才是终极形态。

当整个汽车市场从此前的卖方转向买方,就意味着原有的架构体系必要要重建,谁能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谁能更快地适应这个变化,谁就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百姓评车

有句名言是这样说的,管它黑猫白猫,能抓到耗子就是好猫。对于中国车市来说,大车也好,小车也罢,体验才是王道。其余的都是附加在这个上面的。

对于消费者而言,实事求是,根据自身需求买车就好,切勿跟风。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