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副热带高压加强西伸,

南方高温天气再度发展。

此波高温以江浙沪为中心,

逐步向西及南北两侧扩展蔓延,

暑热天气卷土重来。

副热带高压加强,

昨天开始掀起了申城今夏

第三波高温,

也是7月份的第三波高温。

细数七月,

每一波高温热浪都来势汹汹。

截至今日,

共计出现10个37℃以上的高温日

今日徐家汇站最高定格在35.6℃

晴空烈日,

阳光追着烤的滋味着实难受。

明日天气

这才预热阶段,明起高温逐日加码。

预计明天最高可达36-37℃。高温积聚了不稳定能量,明天午后注意防范局地短时阵雨或雷雨。南到东南风4-5级,相对湿度在90%-50%之间。

未来天气趋势

周中起火力全开。预计8月初(1日-3日)极端最高气温可达39-40℃。相比前两波高温,预计这一轮持续的时间更久,大家防暑降温的措施不能懈怠。

高温连连,大气中不稳定能量激增,未来一段时间易发午后局地雷阵雨,大家要及时关注最新的预报预警信息。

新民晚报记者日前走访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发现,

急诊室的热度不输气温,

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

会使人体感到不适,

还容易诱发中暑、

脑血管和胃肠道等疾病。

高温酷暑对脑血管伤害大

“申城接连遭遇两波高温,由120送到我们医院的心梗患者数量变化不大,高温前的6月15日~22日15例,高温下的7月15日~22日为25例;相比之下脑梗患者增加十分明显,从18例激增到107例。”十院门急诊办公室王瑱副主任给出的统计数据颠覆公众的普遍认知。

“相比冬季低温直接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诱发心脑血管意外,夏季高温的致病机制更复杂,更多表现相关关系而非因果关系。”十院急诊科陈远卓副主任道出了其中奥秘。夏季气温高,人体为散热会扩张外周血管,所以相比冬季,夏季血压会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但日照时间长、气温高会影响夜间睡眠质量,更有一些人为躲避白昼高温而选择夜间外出“觅食”,熬夜大量进食再加上酒精饮料的影响,对脑血管的摧残更大,故而表现为脑梗发病的显著增加。

46岁的沈先生是急诊病房中最年轻的脑梗患者,他发病前的情况就与陈主任讲的如出一辙。“他30多岁的时候就有高血压了,虽然也吃药,但经常会忘记。过了40岁又明显发福,血压越来越高,这两年尿酸也高了。前几天又跟一帮朋友酒吧喝酒看球,他最喜欢的西班牙队前脚拿了冠军,他后脚就进了急诊。”家人的话语中满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酷暑时节,建议有“三高”等基础病的人群要保持节制、恬淡的生活方式,一方面严格遵医嘱用药,另一方面更要少喝酒撸串,保证夜间睡眠时间与质量,减少脑血管意外的发生。

深夜食堂大快朵颐须防腹泻

“入夏以来,急诊收治的感染性腹泻患者数量一直高位运行,6月15日~22日135例,7月15日~22日192例,有小幅增加。”王瑱副主任说,夏季饮食卫生依然没有得到公众足够的重视。与急诊留观区域以老年患者为主不同,肠道门诊的输液与留观区更多是中青年人,32岁的郑先生与40岁的范女士就因病情较重被医护人员安排在抬头就能看到的地方补液。

“真想不到,拉个肚子也会有这么严重的后果,居然心脏都出了问题。”郑先生的病情让在一旁陪护的母亲很担心。十分热衷“特种兵式旅游”的郑先生,入夏以来几乎每个周末都和同事去周边省市高铁游,身为吃货的他喜欢去“苍蝇馆子”打卡,结果上周日晚上刚回到上海,周一凌晨就开始频繁、剧烈腹泻,一直拉到站不起身,只能从卫生间爬回房间。见情况不妙,父母马上将他送到十院肠道门诊,医生从他头晕、心慌、肌肉无力等症状判断电解质失衡,实验室检查结果印证了预判——血钾低到3.1毫摩尔/升,马上静脉补钾并监测心电。

剧烈腹泻会导致人体大量失钾,而均衡的钾离子浓度对维持正常心跳十分重要,一旦发生低钾血症,轻则心律失常(通常表现为心动过缓),严重时甚至会引发猝死。

一旁的范女士也是因腹泻而“伤心”,她的情况则与细菌性肠道感染有关。她和丈夫都是深夜食堂爱好者,这段时间白天高温炙烤,夜里出去喝酒撸串便成常规操作。追求极致鲜嫩口感的她,被夹生海鲜中的细菌放倒,在呕吐腹泻的同时还发起高烧,更伴有胸闷和胸口隐隐作痛。入院后一抽血就查出心肌酶谱异常,肠道感染已经导致心肌损伤,再不采取措施很有可能发生感染性休克。

陈远卓提醒,夏天吃坏肚子并非小事,水与电解质大量丢失很容易导致心脏受损,轻则心律失常,重则有生命危险;即便呕吐腹泻症状不严重,细菌、病毒等也有可能通过血液循环入侵心肌,引起心肌损伤。因此,腹泻患者应及时口服补充水分与电解质,情况严重时立即就医,以免“伤心”。


新民晚报(记者 左妍 特约通讯员 生星),综合上海天气发布

编辑:李争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