砺炼成锋

南国密林,闷热潮湿,侦察营的战士们利用灌木丛开展战术训练,蚊虫肆虐地叮咬着他们,裸露的皮肤没有一处幸免,虽然瘙痒难耐,但他们没有多余的动作,汗水从迷彩妆上沁出,眼神里射出道道寒光。

训练结束后,中士马骁和战友们返回营区,这里对他们而言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每次任务前的动员,官兵们都会看到营区主楼上“我们是刀锋”的标语,这里是他们出征的起点。而同时在一年中他们任务频繁,天南海北四处机动,在营区里生活的时间不足三个月,所以这里对他们而言又显得有些陌生。

如今已成为班长的马骁看着这五个字,不禁回想起自己和单位的这些年,他们从一块“钢坯”成为今天的“刀锋”。

马骁入伍时就被分到了侦察营,那时侦察营也成立不久,走入营区,主楼前方的田径场上,精壮黝黑的战士们在跑道上奔跑着,远处的攀登楼,有人从顶楼干净利索滑下……他觉得这里是他梦中军营的样子。

随后半年多的生活,从酷暑到寒冬,马骁渐渐觉得他们是一群“反候鸟”。炎热的夏季,别人都在避暑,他们偏要在野外驻训场顶着太阳训练;寒冷的冬天,他们又转战寒训点,在冰天雪地里展开野营拉练、潜伏渗透,在冰面上一趴就是好几个小时;有时他们也很难与外界联系,第一次野外生存训练,他和战友们仅带着一把刀、二两米,在荒岛上过了三天三夜,家人们联系不上他,训练结束再打电话时,母亲在电话那头哭了许久。

有一段时间,马骁觉得自己体能基础薄弱,高强度的训练负荷和遇到的成绩瓶颈让他渐渐地不自信起来。

“好钢要淬火,经过磨砺才能成为刀锋”,连长张明清察觉他有些提不起精神,用自己的亲身经历鼓励马骁。张明清在军校时学的就是侦察专业,那时候,他的体能并不拔尖,为了能让自己胜任岗位,他白天在训练场上不断地给自己负重加压,晚上还加班加点进行强化训练。一次集训,在54个高难课目的连贯作业中,身体偏瘦的他用顽强的毅力胜过了许多身体素质远好过他的战士,最终练成大家景仰的“兵王”。

“没有人天生就是强者,在夹缝中生存下来的勇士才是真正的侦察兵”,一个周末,连长和马骁一起看了电影《冲出亚马逊》,电影中的侦察兵技能过硬且有钢铁一般的意志,马骁深受触动。

经过连长的开导,他重新振作精神,暗下决心:我要成为真正的强者!

“着装2分钟,取装备2分钟,集合整队1分钟……”在侦察营,马骁和战友们一直处于“奔跑”状态。从床上醒来,如同有一个倒计时的秒表在飞速地走针。侦察营的时间观是成立初期官兵们一起养成的。那时,刚从步兵转隶的他们还没从传统兵种的认识中转变过来,在一次各营间的体技能比武中,本该是佼佼者的侦察营却只获得了中等成绩。

“使命不会等人,每个人节省一分钟,全营的成绩就能提升”,马骁听了营长的复盘总结,心中倍受鼓舞。他的成绩中等靠后,进步空间很大,侦察营能否破茧而出,需要每个人抓紧时间,把荣誉扛在肩上。

“为荣誉而战!”

呼喊着口号,一场“战斗”打响了。马骁在这样的氛围下,每天都有使不完的劲儿,跑完武装五公里,他又给自己加了400米冲刺,刚扛完圆木,他就拖着60斤重的轮胎练爆发力。为了能在射击中取得优异成绩,他在据枪定型时常常肘部压到麻木才休息;为了提高武装泅渡耐力,他在规定携装的基础上又增加负重量。

一次高原驻训,各单位的侦察兵聚集在一起,马骁和战友们认为这是证明自己的好机会。小到饭前的歌声呼号,大到各种演习比武,他们凡事都要跟其他单位的“老侦察”较较劲。

当别人起床出操时,他们早已奔跑在高原的山路上;“按图行进”比赛,他们为了节省时间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夜间侦察渗透行动”,天空下雨,他们却十分兴奋,认为“越是不良天气,越适合侦察兵行动”;长途拉练“穿越染毒地带”时,他们扔出“催泪瓦斯”模拟“毒气攻击”,严格按照实战模拟……

驻训结束前,上级组织各单位开展侦察兵专业比武,马骁所在的营有近三分之二的课目拿了第一名,他们终于用成绩证明了自己!

“火腿肠很甜,咬上一口接着游”,侦察兵粗犷豪爽的外表下,也有着可爱纯真的一面。“万米长游”训练比在陆地上跑“马拉松”更考验人,这不仅是耐力的比拼,更是意志的较量,由于在海中不间断地游泳好几个小时,体能消耗巨大,战士们便在泳圈上绑上一根火腿肠,以便补充能量。

马骁当副班长时,有一天,他发现班里战士李龙杰游上岸后,泳圈上的火腿肠还完好无损,马骁问他:“既然不吃,绑着火腿肠不是增加负重吗?”他憨憨一笑:“可以不吃,但不能不带,它给了我精神的力量。”

侦察兵的脸很黑,牙很白,笑得很甜,马骁觉得这就是侦察兵的模样,虽然很疲倦,但永远保持着乐观,笑容里充盈着幸福。

周末,李龙杰的家人发起了视频电话的邀请,思索片刻后,他还是选择切换到了语音聊天。原来,长期泡在海水里,他的脸上脱了很大一块皮,黑一块红一块成了大花脸,他不想让家人担心,当家人问他为什么不开视频,他以周围环境需要保密为由搪塞过去。

这就是侦察兵的特点,粗犷、拼命、勇敢,也有着属于自己的可爱与温情。

“今天新学的课目,咱俩来比一动”,看到马骁在楼前的空地上愣神,中士张龙向同年兵发起了挑战,马骁爽快地应了战。

两人曾一同在教导队集训,又一同参加上级组织的侦察兵比武,两人知根知底,因此也常常喜欢一争高下。马骁觉得,男人之间的友谊是比拼出来的,侦察兵之间的战友情更得“相爱相杀”。

踩绳上,马骁比张龙快了两秒,张龙不服要再比一次。实弹射击时,张龙的弹着点比马骁密集,马骁也不服气,一个人加班练习据枪,向张龙发起新的挑战。

虽然两个人平时争得如火如荼,但在任务来临时,两人又变成生死与共的好兄弟。一次演练,两人被分在海上侦察小组共同完成水下渗透任务,他们穿上潜水服,在水中悄悄接近目标区域。途中,张龙的氧气瓶突发故障,氧气一时供应不上,他立刻打手势将这一情况告诉身边的马骁。

情况紧急,如果此时张龙浮上水面,虽然可以解除危险,但是会影响到整个侦察小组的成绩,张龙不愿放弃。但如果继续向前游,就会有生命危险……

马骁当机立断,决定和张龙共渡难关,他打手势示意张龙与他交替共用一个氧气瓶,两人一人呼吸,一人憋气,交替轮换着继续向目标游去。二人配合下,他们艰难地游到终点,成功上岸并对目标区域敌情进行侦察,最终取得了演练的胜利。

水深之下,共用一瓶氧气,马骁觉得这就是侦察兵之间特有的情谊,复杂高压的环境下,他们从不会放弃战友。马骁在那时理解了为什么“我们”是刀锋,因为一个人的力量有限,但一群人在一起相互支撑,可以靠毅力和勇气淬火增强刀锋刚性,用友谊和温情锻造赋予刀锋韧性,大家在艰苦的训练中磨砺着,刀锋向敌,寒光束束。

急促的紧急集合哨吹响,战士们背起行囊又一次出发,靠着一顶帐篷走四海,哪里有任务,哪里就有他们,他们来自钢铁的捶打,刺进敌人最坚硬的地方,无坚不摧……

(部分图片来源于中国军网)

解放军报微信发布

文字:夏泽华 莫海明

图片:高坤 树冉阳 昂正平

编辑:武炎洲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