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缅甸的清澈溪流中,生活着一种体型微小却能发出惊人声响的鱼类。这种鱼,体长不过拇指宽度,成年后体长仅在10至13.5毫米之间,半透明的身体在照片中几乎难以辨认其大小。它的名字叫做"Danionella cerebrum",俗称小脑丹鳉,是脊椎动物中已知脑容量最小的,仅有0.6立方毫米。

尽管体型微小,小脑丹鳉却拥有惊人的发声能力。根据《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发表的一项研究,这种鱼能发出高达140分贝的声音,这在动物界中是相当罕见的。要知道,世界上最吵闹的动物抹香鲸发出的声音也不过是230分贝,而体型庞大的蓝鲸则是188分贝。将这些巨大的海洋生物与小脑丹鳉相比,不禁让人对这种小鱼的发声能力感到惊叹。

140分贝的声音对人类来说是难以承受的,超过100分贝就足以让人感到不适,而140分贝足以导致鼓膜破裂。小脑丹鳉能够连续不断地发出这样的声音,其声音类似电钻的兹兹声。科学家通过摄像机记录了这种鱼的活动和声音,揭示了其发声的秘密。

小脑丹鳉的发声机制与哺乳动物和鸟类不同,它的发声器官位于腹部,类似于"打鼓"。鱼鳔是"鼓",而两根分布在腹部两侧的软骨则是"鼓槌"。发声过程由肌肉、肋骨和软骨共同完成。肌肉收缩时牵引肋骨,使软骨向鱼鳔的反方向移动,肌肉放松后,软骨迅速落下,击打鱼鳔,从而发出声音。这种发声机制非常高效,且肌肉不易疲劳,可以通过交替使用两侧肌肉来实现连续发声。

尽管科学家已经了解了小脑丹鳉的发声原理,但为何这种鱼要发出如此响亮的声音仍然是个谜。最初,研究人员推测这可能是为了在浑浊的水域中定位或寻找同伴。但后来发现,只有雄性小脑丹鳉会发出这样的声音,因此推测这可能与繁殖有关,声音越大,越能吸引雌性的注意,同时也能震慑其他雄性。

在鱼类中,通过击打鱼鳔发声的并非只有小脑丹鳉。例如,多须石首鱼(Black drum)也能发出低频的声音,这种声音曾给佛罗里达州的居民带来了长达三年的困扰。居民们抱怨总能听到低沉的声音,有时还伴随着轻微的震动。经过调查,这种声音很可能就是多须石首鱼在交配时发出的,其声音强度可达165分贝。

大自然中的动物,其力量往往不能以体型大小来衡量。小脑丹鳉虽然只有12毫米长,却能发出140分贝的声音,而嘎巴虾甚至能发出高达218分贝的声音。幸运的是,小脑丹鳉生活在缅甸的野外溪流中,没有像多须石首鱼那样给人类带来困扰。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