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民政局组织领导干部参观厦门市党风廉政教育基地。

厦门市未成年人保护宣传月活动。

厦门市社区干部深入群众开展救助政策宣传。

厦门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志愿者向老年人宣传民法典和养老服务政策。

今年来,全市民政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和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以民生需求为导向,以人民幸福为目标, 认真履行民政职责使命,夯实基本民生保障,发展基本社会服务,全力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谱写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温暖篇章,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厦门篇章中彰显民政新担当、新作为。

民政工作是民生之政、为民之政。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基石,今年来,全市民政部门大力推动民政工作改革创新,用心用情交出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亮眼成绩单。

今年截至5月底,全市发放救助资金11421.42万元,保障困难群众20930人,其中低保对象14236人,特困供养1584人,低保边缘3490人,临时救助1620人;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39587人次、7566.89万元;累计保障困难群众资金18988.31万元。今年1月1日起,厦门市调整革命“五老”人员及其遗偶定期补助标准,由每人每月2290元调整为2430元;革命“五老”遗偶生活补助标准,由每人每月1230元调整为1310元。

今年来,全市各级慈善组织共实施慈善项目112个,投入慈善资金822.22万元,慰问帮扶各类特殊、困难群体约15.34万人次。

目前,已建成全市统一的智慧养老信息平台和养老信息化指挥调度机制,建立包含全市40多万老年人、690多个社区服务站点、3900多位服务人员的养老大数据库,依托网络和养老服务热线,链接各养老服务机构、近邻服务点、社区助老员。着力构建“没有围墙”的养老院,提供更加多元优质的养老服务。

孤儿及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最低养育标准连续两年大幅提高,从2021年的2125元/人·月提高到2800元/人·月,增幅达32%。集中养育孤儿和社会散居孤儿保障标准,分别高于省定标准700元、1100元。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全市各级民政部门将持续深入贯彻落实省委深化拓展“三争”行动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快字当头提效率、机关带头转作风”专项行动要求,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只争朝夕的劲头、坚韧不拔的毅力,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一步一个脚印奋力把民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

筑牢信仰之基 在服务大局中勇于担当

民政工作直接服务于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与人民群众基本生活息息相关。做好民政工作,就是在夯实党的执政基础。

4月以来,市民政局以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为契机,把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同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完成本部门本单位重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努力让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更多更好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人有精神则立,国有精神则强。全市民政部门把加强理论武装作为重中之重,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纪学习教育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通过“专题读书班”“专题党课”“现场学习”等方式,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不断筑牢信仰之基,真正做到学纪、知纪、明纪、守纪。

以学促思学用结合,以知促行知行合一,全市民政部门切实将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推进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全市民政系统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以严明的纪律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不断提升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全市民政部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全力谋划部署和推进落实今年工作,以咬定目标不松劲的劲头,着重抓好七个方面的重点工作,为推动全市高质量发展贡献高质量民政力量。

办好民生实事 在兜牢底线中展现作为

民有所呼,政有所应。今年来,全市民政部门聚焦群众的急难愁盼,以办实事、解民忧为主线,推动民生事业“提质”,为群众幸福“加码”,持续巩固拓展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成果。

社会救助是保障基本民生、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的兜底性、基础性制度安排。市民政局将“四下基层”工作方法融入社会救助全流程、各环节,创新设立社会救助流动驿站、推行“一事一议”工作机制、推进“慈善+救助”进社区等,把利民的政策、精准的服务送到百姓心坎上。

多元救助,让困难群众“弱有众扶”。市民政局支持市慈善总会办好“新春慈善快车”“雨露育青苗”“慈善药品援助”等项目,鼓励各慈善组织创新开展慈善活动、慈善服务,打造具有厦门特色的慈善项目新品牌;指导市慈善总会创新设立专门服务困难老年人和困境儿童的“一老一小”关爱基金,鼓励支持爱心企业、热心人士积极捐赠;多形式开展“中华慈善日”相关主题活动,动员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营造“人人崇善、人人向善、人人尽善”的良好氛围。

主动适应新形势新变化新要求,积极推进救助管理服务创新,努力在实现救助管理工作“四个结合”(民政部门与多部门联动救助相结合、上门求助与站外主动救助相结合、单一物质救助与“物质+服务”救助相结合、临时性救助与返乡安置相结合)上下功夫、见成效。上半年共救助生活无着人员1335人次,其中街面救助243人次;寻亲成功117人次,护送返乡51人次。为解决群众紧急求助,市救助站还建立“三个24小时”救助快速响应机制(求助热线24小时开通、车辆24小时备勤和人员24小时值班)。上半年共引导接送困难群众进站救助1092人次。

增进民生福祉 以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

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今年来,全市民政部门深化科技赋能、产业创新,推动民政事业与产业协同发展,加快形成民政领域新质生产力,增进民生福祉、传递民生温度,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科技赋能民政创新,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随着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加,越来越具体的老年需求逐渐涌现。全市民政部门不断探索智慧养老服务新模式,借助科技手段打造“厦门市智慧养老平台”,进而完善“15分钟养老服务生活圈”。同时,不断探索智慧养老服务新模式,全面打造及推广厦门市智慧养老平台,并通过大数据分析整合全市养老数据,实现养老数据“一张图”。

让老年人有一个幸福的晚年,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责任。厦门创新打造“邻安康”长者守护平台,通过“数智”赋能,有效化解居家养老安全风险。按照每400位老年人配备一位专职助老员标准,安排1080位社区助老员入驻全市所有村居,配合“邻好吗”服务热线365天不间断、24小时不打烊的在线服务,为老年人提供探访关爱和帮助。此外,将互联网、数字技术支撑和地方实际相结合,打造出智能化、多层次、全闭环、可持续的养老服务“厦门路径”。

少年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今年来,市民政局聚焦困境儿童,不断创新关爱帮扶措施,推动儿童福利事业取得新成效。其中,建立困境儿童信息台账,通过“免申即享”教育和医疗救助,确保孤儿和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建立定期随访系统,实施“高、中、低”三级风险防控体系,及时干预高风险家庭;提高收养规范化水平,推行“阳光收养”,智能化处理收养申请;设立24个镇(街)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加强困境儿童和留守儿童服务;广泛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动员社会各界参与,向慈善组织捐款;市社会福利中心作为全市唯一儿童福利机构,强化康复救助,推进数字化档案管理,提升综合服务水平。设立市慈善总会困境儿童关爱基金,为患重大疾病、发生重大家庭变故、受到侵害的未成年人,在提供政府救助后,给予进一步的关爱帮扶。

老人颐养天年,孩子健康成长,是全社会的共同愿望,也彰显民政部门的责任与担当。站在新起点,全市民政部门将持续把让百姓过上好日子作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作为,创新开拓,着力兜底线、保民生、优服务、促发展,以实际行动为厦门努力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民政力量。(文/记者 翁华鸿 通讯员 张继斌 图/受访单位提供)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