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3月23日,武汉马拉松。
一个画着蓝色眼线的女生冲过终点线,成绩是2:50:39。
她是许艺涵,一个来自湖北本地的跑者,爱萌宠的“美妆博主”,有着巨大能量的小个子。对她而言,汉马不仅是一场比赛,更是一次在熟悉街道上的胜利:从汉江路到长江大桥,从公司楼下的汉街到东湖边的周末LSD,她几乎把这座最熟悉的城市,都跑进了脚下。
冲过终点那一刻,她很平静——或许因为主场作战,或许因为她从没把汉马当作“必破”的赛道,反而因此放松。但这次的好成绩,其实来得一点都不突兀:整个冬天的系统训练,让她完成了突破。
过去一年,许艺涵进步惊人。自北京马拉松以2:55:01破三后,她接连在南京、上海、常州、东京和武汉跑进三小时。外界或许觉得她“突然冒头”,但在跑圈朋友看来,这不过是时间和训练共同作用的回报。
许艺涵回顾起自己的跑者之路,记忆回到2016年的首马。当时,她的成绩是4小时42分。她自己也感叹道:“跑步的前九年,一切看似普普通通;来到第十年,突然亮出让自己闪耀的光芒。”

过去每逢冬天,许艺涵的跑量都会骤减,有时只有十几公里,很少破百。她笑称那段时间像“冬眠”,“人也会长胖”。这种断档与她的本职工作密切相关——她从事保险行业,每年年底到次年春天,是最忙的阶段。
也因此,许艺涵早年的汉马成绩总不理想,家乡的这项赛事经常是她全年第一场比赛,也常是最差的一场。但今年的情况不同:她首次完整维持了一个冬训周期,在第五次汉马上顺利发挥、刷新PB。



第五次参加武汉马拉松,许艺涵刷新PB
她特地画了蓝色眼线,搭配汉马的经典配色
许艺涵是85后,家乡在汉川,自认并非天赋型选手:“我就是个很普通的人。小时候最喜欢的运动是跳绳。”
搬到武汉工作后,她开始接触跑步。住在解放公园附近,晚饭后她常在小区散步,看到别人跑步就上网查了鞋子,花两百多块买了一双,开始尝试绕公园慢跑,起初一圈不到三公里,走走停停,后来才渐渐能跑两圈。她坚持跑步的原因之一,是“它不贵、不用找场地、不需要配合他人,有双鞋就能开始。”
2016年,她最长只跑过10公里,对“马拉松”几乎没有概念,却在微博上抽中了荆门马拉松的名额。她的第一反应是“买装备”,像过年买新衣一样添置了一双新鞋,却不知道要买大半码的跑鞋,只按平常尺码买了36码。结果,她的袜子顶破,脚趾也黑了两个。
那场首马成绩是4:42。“完赛感觉记不清了,但兴奋肯定多过痛苦。”
也是在那次比赛回程的车上,她第一次听人提起:“再练练可以破四,进330就是大神。”她把这句话记下了。
一年后,她在武清破四,随后加入跑团,并在2018年重庆马拉松跑进330。

2016荆门首马完,许艺涵收获了两个黑脚趾
但更多是完赛的兴奋

重马突破330之后,许艺涵并没有一鼓作气。随着工作节奏变忙,训练减少,比赛成绩也回落到四小时左右。“我有点疲倦了,在跑步这件事上,我当时觉得自己已经到头了,缺乏继续前进的动力和目标。”
直到2020年初,武汉封城。被困家中的她意识到,除了运动,自己好像没有别的爱好。她开始跟着健身UP主的视频练力量、跳操,试着用身体重新连接生活。4月复工后,她每天清晨5点半起床跑步,再去上班。阳光、空气、身体的热度,仿佛把她拉回了最初跑步的时光。
疫情反复干扰着跑步计划,许艺涵的锻炼却一直没停。除了常规的力量训练,她重新拾起了小时候喜欢的跳绳:起初是并腿、单腿、交替跳,每次一个小时左右,后来又在网上学习了几种花式跳法。这段时间的训练,虽不起眼,却为她之后的飞跃打下了基础。




坚持跳绳和力量训练的许艺涵,编辑请她提供有脸部轮廓的图片,她说这是“虾系女孩”风格,在健身房拍照的女孩都是这样子(去头可餐)
2021年,她在越山向海·海南站比赛中结识了赵雅雯,两人成了好朋友。在赵雅雯眼中,许艺涵和大多数女性跑者不同:“她特别愿意做力量训练。疫情那阵她坚持跳绳,既保持了有氧,又练到了小腿和脚踝,而这些恰恰是很多女生的短板。”
在许艺涵看来,跑步和工作一样,讲究长期主义:“我比较能约束自己。只要持续积累,很多事都会水到渠成。我从来不着急。”

随着认识的优秀跑者越来越多,许艺涵开始意识到,原先那些以“330”量化的成绩,其实并不算什么。
“我看到了更多的希望和可能性。”她说。
2023年无锡,她跑出313的PB。身边的跑友陆续破三,她也第一次认真起了念头:或许,自己也能做到。同年夏天,她报名加入武汉本土的极速训练营,开始规律训练间歇,给自己上强度,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用训练去追成绩”。
许艺涵用“打酱油”形容自己最初的表现:“能力跟不上,只能排在C组末尾。每次跑间歇都会吐——别人跑1公里,我只能跑800;别人跑三圈,我就硬跟一圈。”但她没有退却。坚持练完整个夏训周期后,她在当年的上海马拉松跑出301,距离破三只差一步。
2024年夏天,训练继续升级。6月,她依旧在C组。两个月后,身体状态显著提升的她,被教练调入了B组,开始跟400-330的跑者一起训练。她说:“那时候我知道,自己真的开始进步了。”
北马,她顺利破三。冲线一刻,她明白自己完成了一种试炼和验证。



跟随极速训练营练强度,许艺涵进步明显
辛苦付出得到了正向反馈
极速训练营营长刘军评价她:“她很刻苦,每次都能按计划完成训练,愿意听建议,也会提自己的想法,所以进步巨大。”
搭档赵雅雯则更直接:“她练得非常狠。那种强度是我顶不住的,但她能咬牙跟上那些男生。她吃得下这些苦,也收获了回报。”
跑友沈昊泽也见证了她的进步:“23年那会儿,她想着半马进130,我们还在找人带她跑。结果后来,原本带她的男生说带不动了,就轮到我带。再后来,我也带不动她了。最后只能换300的精英带。”

虽然在今年汉马顺利PB,但许艺涵心中印象最深的,仍是2023年12月的常州精英赛——她此前的最佳成绩2:50:48,正是在那场比赛中跑出的。
“那次是梁老师和闫哥带我跑的。”她回忆道,“赛前我们一起分析了北京、上海、南京的比赛成绩,觉得我有可能跑到252,于是策略全部围绕这个目标制定。”
比赛当天三人分工明确:闫旭峰负责配速,梁雨负责补给。她的起跑心态并不轻松,既想突破,又怕出错。但出发后节奏很快稳定下来。
“闫哥负责每公里报配速,我对他是百分百信任的——此前破三,就是跟着他完成的。到了25公里,我看心率还比较平稳,就主动提出加速。一般我都是前半程守、后半程冲,最后5公里会全力一搏。”
那一搏很成功。在最后600米,她超越了两位女选手,最终以第六名冲线,顺便拿下湖北女子第一。“朋友们都打趣说我现在是‘湖北一姐’。”她笑着说。
她原计划在东京再突破一次,但因旅途劳累发挥受限,最终跑出252。虽未刷新PB,但作为首次大满贯之旅,她仍觉得收获颇多。“选手的整体水平确实很高,很多细节要自己处理,包括保温毯、雨衣这些。我没有打算短期内跑完六大,也不执着于几岁前完成什么目标。来日方长,有时间、有钱、有精力就行了。”
这也是一种“长期主义”。




去年常州精英赛首次跑进250/今年3月东京完成大满贯首秀
如今的许艺涵,开始真正享受跑马的过程。“我现在心态比较稳,有目标。但为了完成目标,我需要大量训练。”她说,“这些年我摸索出适合自己的节奏:时间紧凑HIIT30分钟,小重量多组数的力量训练+有氧慢跑,臀腿有劲支撑跑间歇,跑步倦了就跳绳保持心肺。”她每周二练间歇,周四节奏跑,周末安排一个30公里以上的长距离,其余时间穿插力量训练。
她开始更加了解自己的身体,“以前就听教练说赛前少油多碳,我会在比赛前两三天多吃米饭面条,减少脂肪,保存糖原,这样能在比赛时更好地发挥。赛后,我会多吃蛋白质,蔬菜水果,补充营养,过两天就会恢复原本正常的饮食习惯。现在每一场比赛不管是否PB,我都会很看重自己的身体感觉。”
这也是一种成长,一如拓宽赛道。许艺涵的主项是路跑,但去年在TNF100北京20公里组别中,她首次参战越野赛就拿下女子第一,初次站台让她欣喜异常。许艺涵平日里喜欢冒险、探寻新鲜事物,越野赛很对她的胃口。只不过在当下,她还是会将更多精力放在路跑上。


去年TNF100北京20公里,许艺涵夺得女子第一

日常生活中的许艺涵,有着可爱的一面。她喜欢毛茸茸的小动物,遇到流浪猫会用夹子音逗一逗,对待朋友热心真实,对训练和社交有自己的节奏:“赛前一周不碰烧烤油炸,赛后两天后就该吃火锅吃火锅,该吃烧烤吃烧烤,不能因为跑步没朋友”。
外出比赛时,她总会带上一堆化妆品,被朋友笑称“美妆博主”。她平时出门习惯淡妆,遇上重要比赛,还会特别准备妆搭。“运动时化妆不会影响皮肤,粉底还能遮瑕呢。”她笑着说,“比如汉马是蓝黄配色,我才画了蓝色眼线。”
这一点都不会影响她在跑道上的速度。可即便是好友赵雅雯,初见许艺涵时也有过误会:“化妆这么精致的妹子,应该跑不快吧?”很快,她擦掉了刻板印象:“居然跑那么快,很能顶。”
3月30日,上海黄浦半程马拉松,许艺涵以1:22:50夺得女子第二名,新年首次站台。“她真的是一生好强。”沈昊泽说,“她的进步激励了我们很多人,连群里的男生也把她当对手,跟她较劲。”


黄浦半马夺得第二,今年首次站台
许艺涵希望今后有更多站台表现
许艺涵今年的目标是半马跑进80分,全马实现245。此外,她直言想更多站台,取得好名次,赵雅雯和其他朋友,也在帮她寻找适合的比赛。很快,她就要参加雄安马拉松。
“小小身体,大大能量”——朋友们一致如此评价许艺涵。她欣赏何杰,觉得他“有实力、也能坚持”,并希望自己也成为那样的人,因为她清楚无论工作还是跑步,都不会一帆风顺;她和丈夫也因跑步结缘,虽然丈夫现在不跑步了,依然能给予她最大的支持。




朋友经常打趣称许艺涵为“美妆博主”
生活中的她很喜欢小动物,考虑退休后实现猫狗双全
许艺涵有梦想,却不着急,她认为自己最擅长等待。她曾写下这样一句话:“只要我们还在奔跑,那就都不是个事儿。”
如今,她仍将此视作信条——过程管控好了,结果就不会太难看。

本条内容创作团队
作者:呆呆
编辑:Santiago/默默
制作:东海
图片:受访者提供
投稿、应聘兼职作者,请联系
womenrunning@163.com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