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夸张地说,如今智能手机几乎成了人类的“外接器官”,成瘾现象极为严重,许多人甚至放下手机三分钟就开始坐立不安。

然而英国《每日邮报》却在7月披露了一则报道,指出当前众多美国人正逐步与智能手机“分手”,转而拥抱那些仅能进行通话与短信的功能手机。这类手机以其简洁的功能——仅限于通话与短信,被戏称为“傻瓜机”。在咱们中国则更多被称为“老年机”。

难道美国人喜欢逆着时代走?当然不是,事实上,目前智能手机引发的一系列焦虑症和睡眠困难,更甚者还有隐私泄露,已经让很多美国人感到恐惧。

美国“智能手机断舍离”

根据市场研究权威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的调查,2022年的美国,“傻瓜机”销量竟高达280万台,与往年相比实现了显著增长。

不过,这一转变尚未形成“全民性的浪潮”。仅约5%的美国人选择了这条抛弃智能手机这条路,换上了功能手机。

但不可否认的是,即便这是一小部分人的选择,但也预示着一种不可忽视的社会趋势在悄然兴起,引领着人们重新思考科技与生活之间的平衡。

高达55%的美国智能手机用户反映,他们的注意力时常被手中的智能设备不经意间牵引,且这种现象颇为频繁。超过三分之一的受访者,确切地说是36%的美国人,坦诚自己在智能手机上花费的时间,远远超出了自己认为合理的范围。

同时,美国国家健康统计中心(NCHS)也揭示了一个令人担忧的现象:美国的焦虑和抑郁症发病率激增了50%。这一数据不禁让人遐想,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与心理健康问题之间,是否存在着某种微妙的联系?

人们沉浸在社交媒体浏览、游戏娱乐及各类APP使用中,时间仿佛插上了翅膀,在不经意间匆匆流逝。这种高度的沉浸感与注意力的分散,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现象。

这些美国人为何选择回归简单,放弃智能手机?

斯坦福大学的研究团队的研究表明,过度使用手机,与焦虑和抑郁症状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联。减少手机使用时间后,个体的心理状态能够得到显著改善。

《美国心理学会》也指出,手机使用过度不仅会影响情绪状态,还会分散注意力,降低工作和学习效率。

所以,如果转而使用功能更为单一的传统手机,减少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应用程序,和不断涌入的消息通知,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这种心理负担。

那些选择功能手机的人们纷纷表示,他们的注意力变得更加集中,日常的工作与学习也因此变得更加高效。

还有软件开发者在智能手机上推出了一款名为Unplug的软件,这款应用通过精简界面设计,有效减少冗余与侵扰性的通知,成功帮助用户平均每天减少72分钟的手机使用时间。

用户们纷纷反馈,Unplug以其独特的方式,自然而然地引导用户减少对手机的依赖,让人们的注意力重新聚焦于真实世界。

睡前诱惑:九成美国人难舍智能手机!

美国国家睡眠基金会还揭示了一个令人担忧的现象:九成美国人在睡前一小时,仍在使用电子设备。

电子设备的普及对睡眠质量的潜在危害,尤其在于蓝光问题。

无论是手机、平板、电脑还是电视,都不可避免地会发出这种高能量、短波长的光线。蓝光会抑制体内褪黑激素的分泌,而褪黑激素正是调节睡眠与觉醒周期的关键激素。一旦褪黑激素分泌减少,入睡就会变得异常困难。

此外,智能手机中的内容,如社交媒体、新闻、娱乐节目等,往往具有高度的刺激性,容易让大脑保持兴奋状态,难以放松下来进入梦乡。许多人甚至养成了睡前必看智能手机的习惯,加剧了这一恶性循环,让优质睡眠变得更加遥不可及。

七成美国人对数据隐私深感忧虑

还有一些美国人放弃智能手机,转而拥抱功能手机,是基于隐私问题。

智能手机存储着个人的位置信息、通话记录、浏览历史、应用使用习惯等大量敏感数据。一旦个人数据不慎被窥视或泄露,对隐私与安全是重大威胁。

功能手机没有那么多复杂的功能与应用,反而大大减少了数据被追踪和泄露的风险。

2019年的盖洛普民意调查显示,高达七成的美国人,对科技公司保护其数据隐私的能力表示担忧。

中国人可能割舍智能手机吗?

不仅是美国,研究揭示当前也有四成的中国年轻人,正面临手机成瘾的困扰,更有甚者,超过四分之一的群体深陷其中,难以自拔,频繁地通过手机逃避现实,同时也伴随着夜晚的睡眠质量不佳。

而中国作为智能手机市场的巨头,用户数量更是令人瞩目。

截至2023年第三季度,中国的智能手机用户数量已接近8亿,占据了全球市场的显著份额。因此,若有相当一部分用户开始放弃智能手机,其影响将波及社会的各个层面,个人生活方式也将发生深刻变化。

要是大多数中国人纷纷告别智能手机,那生活的变化可真谓翻天覆地!

许多中国都感慨家中餐桌旁,每个人低头沉浸在手机的世界里,那份曾经紧密的家庭纽带似乎变得有些松散。

如果手机不再占据我们的双手和注意力,我们或许能更多地分享彼此的故事与心情,让家庭关系更加温馨牢固,社会氛围也因此充满更多的人情味,邻里之间更加和睦融洽。

当然,放弃智能手机也意味着要面对通讯方式上的某些“倒退”。

传统的电话服务依旧可用,但即时通讯、视频通话等便捷功能将受到限制。

失去智能手机,我们或许要更多地依赖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信息的传递速度将会有所减缓。

另外,中国又是世界上最大的移动支付国家,如果用智能手机的人减少了,我们又将回退到那个现金时代,这对于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来说,必定是难以想象的不方便。

国情各异,智能手机去留难题

在美国,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智能手机可能对个人隐私造成的威胁。过度依赖智能手机,对生活质量存在潜在负面影响。

但是在中国,智能手机则扮演着更为核心的角色,它不仅是人们日常娱乐的伙伴,更是工作、学习的工具,重要性不言而喻。

智能手机在中国社会的普及程度之深,可谓是无孔不入,深深扎根于每个人的生活之中。中国人对技术的热情与接纳程度极高,智能手机作为上网的主要渠道,其地位无可撼动。

中国民众放弃智能手机的意愿远低于美国。这也再次证明,技术的影响力虽跨越国界,但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下,其接受与融合的方式却是千姿百态,既展现出全球化的共性,又保留了各自的独特性和复杂性。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