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能量”直播间内销售“抗癌护肤品”?4月21日,博主“翻滚吧花花”发视频称自己负债20万辛苦赚钱给患有肺癌的母亲做手术治病,但妈妈却被百万粉丝主播欺骗购买所谓含有胶原蛋白肽成分的“防癌面膜”。博主称查阅相关资料后未发现有支撑该化妆品防癌的相关数据,直播画面显示,该主播在直播间隐晦宣传自己的产品能够抗癌,并宣称自己是在“普度众生,传递正能量”。目前,该主播账号已被封禁。

老人积极“触网”本是好事,但由于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不如年轻人,信息获取渠道单一,对信息的分辨能力不够,面对新式骗局,更容易落入不法者的圈套。早在2023年“315”晚会中曝光的“小张说事”“方明快相亲”“君安”等短视频直播间里,主播们会称呼观众为“爸爸妈妈”“阿姨叔叔”等称谓,营造出一种亲情氛围,在博取到老年观众的信任后,利用各种借口和理由向观众推销所谓的神奇药品、保健品、护肤品等商品,甚至不惜排练骗局,比如谎称自己有白血病等不治之症,结果被“神药”治好了。主播分享给“亲人们”的商品,通常价格高昂、质量低劣、效果虚假,甚至有可能对人体造成危害。

直播乱象为何屡禁不止?2024年3月14日,消费者网发布的《直播带货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2023)》中指出,作为一种新型互联网消费模式,直播带货具有模式新、主体多、流量大、频次高、法律关系复杂等特点,部分投机商家和不法分子对监管抱有侥幸心理,不惜通过损害消费者权益的方式来谋取经济利益。未经管制的黑色直播产业链不仅污染了网络空间,扰乱了社会风气,而且正侵蚀着大众,尤其瞄准老年人、未成年人等弱势群体,侵害其健康和财产安全。

针对这些乱象,将于2024年7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作出了明确规定:经营者不得通过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虚构或者夸大商品或者服务的治疗、保健、养生等功效,诱导老年人等消费者购买明显不符合其实际需求的商品或者服务;经营者提供网络游戏服务,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这些规定强化了经营者关于老年人、未成年人消费者保护的特殊义务,体现了国家对弱势消费群体的特别保护。

网络并非法外之地,不能让带货最终演变成“带祸”。平台作为“场地”的提供者,应建立更为严格完善的带货监管体系,相关行业参与者的言行必须受到规范约束,在直播内容管理上下足功夫,保证传播信息真实性的同时,对坑蒙拐骗、信口胡诌的主播和账号尽快封停。

如何让老年人与现代社会接轨,是一个宏大而严肃的社会话题。无论线下被“免费送鸡蛋”推销诈骗,还是被线上“抗癌护肤品”直播忽悠,说到底还是因为防范意识不足。针对此类情况,相关部门在推行适老化服务、提升保护机制的同时,也要适时就相关知识进行接地气的宣传。而作为家人,在事发过后进行批评教育之余,也应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老年人的情感需求。

各司其职、多管齐下,不断铲除直播带货乱象的生存土壤,才能形成风清气正的网络直播生态,让线上“银发市场”更加健康。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