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易激综合征,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或腹部不适,并伴随着排便次数或粪便性状的变化,大便异常可表现为便秘或者腹泻,或二者交替发生。

依据患者14天以上异常的排便习惯,在临床上,常常将IBS分为4个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混合型肠易激综合征和不稳定型肠易激综合征。在全球范围内,IBS患病率在1.3%-7.6%之间,在亚洲国家,IBS的患病率波动在3.2%-22.8%之间

在我国,IBS总体患病率为6.5%,发病率约为5%。IBS-D为临床上最高发的亚型,故国内外的研究都集中于IBS-D,另外三种亚型的研究则相对较少。

但是在临床上,IBS-C的发病率也不低,且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饮食不规律、精神压力大等可导致IBS-C发病率增高。有研究指出,IBS-C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的心理状态等方面的影响也不亚于IBS其它亚型,IBS-C的临床症状较其他亚型的临床表现更为严重。

IBS-C的发病机理至今未被阐明透彻,现代医学普遍认为,IBS-C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一般认为,胃肠道动力发生异常、内脏对各种刺激敏感性增强、脑-肠轴调节异常

肠道发生感染、肠道内微生态环境失衡、异常的精神心理状态和遗传因素等与IBS-C的发病有密切的关系。目前,西医对IBS-C的治疗多采取促胃肠动力剂、解痉剂、促分泌剂、泻剂、调节肠道菌群等以对症治疗的方式缓解IBS-C患者的临床症状。

有研究指出,只有不到15%的IBS-C患者对聚乙二醇、番泻叶等常用药物表示满意。长期使用蒽醌类泻药,可造成患者胃肠道功能的紊乱、增加结肠黑变病的发生

增加患者患癌风险等副作用。IBS不仅会降低病人的生活质量,同时加重了社会医疗的负担,IBS-C患者每年因疾病缺席工作的天数可达13天。因此,为IBS-C患者积极探索有效的治疗方案具有重大的意义。

IBS-C主要临床表现为排便困难和腹部不适,故中医以便秘病辨证论治。中医药治疗便秘病有丰富的诊疗经验,且在临床上得到反复验证,具有临床疗效优良

对人体的副作用相对较少,并且远期疗效相对稳定等特点。中医药治疗IBS-C注重从整体出发,辨证论治,因人而异,将患者各方面的因素进行整合,可以实现全方位、多靶点的治疗,具有一定的治疗优势。

针对临床高发病率及西医治疗尚无理想手段的局面,在临床上迫切需要对目前慢性难治性疾病IBS-C的治疗进行研究,结合中医气机圆运动理论,针对脾肾阳虚型IBS-C患者

首次把人体先后天阳气不足导致三阴脏寒的病机演变关系和病机全貌完整系统的构建出来,对IBS-C的病机认识上具有鲜明的理论创新特色。肾中命门火衰,肾失于温煦而致肾水寒,水寒则肾不司二便,且命门火衰则阳气化生不足,机体阳气的推动、温煦不足。

大肠传导无力,阳气亏虚则阴寒内生,阴寒凝滞,糟粕阻滞于内,故见大便秘结。先天肾阳不足则不生后天脾阳,脾阳亏虚,脾土不燥而寒湿内生,土本克水

然肾水过寒则反侮脾土,中土为寒湿所困,脾失健运,脾气不升,则胃气不降,肠腑不通,故大便难下。肝木生长于肾水脾土当中,现今肾水过寒而脾土过湿,寒湿内盛,导致肝木郁滞不达,肝之疏泄机能失常,一则加剧中焦气机失常,二则肝气不升发,致肺气不敛降。

肺与大肠相表里,终致大肠庚金不通降,故大便停滞。肝气郁结,则可导致情志活动的异常。水寒、土湿、木郁病理局面的形成,使足少阴肾经癸水之气、足太阴脾经己土之气。

足厥阴肝经乙木之气不能左升,而足阳明胃经戊土之气、手阳明大肠经庚金之气、手太阴肺经辛金之气不能右降,致人体气机圆运动升降失常,气机失常,肠腑通下之力不足,大便难解。故导师总结IBS-C的病机演化次第及病机全貌为:人体先后天阳气不足致三阴脏寒。

以及经方、时方、经验方三类中医传承思想结晶共用等诸多特色为一体的“附椒通便汤”,丰富了中医药对IBS-C的防治思路。附椒通便汤组方基于人体先后天阳气不足致三阴脏寒病机全貌和病机演变关系,并结合人体气机圆运动理论。

具有温水、燥土、达木的功效,符合IBS-C之三阴脏寒病机证型特征,临床疗效显著。观察附椒通便汤治疗IBS-C的临床有效性及用药安全性。

为中医药治疗IBS-C(脾肾阳虚型)提供一个具有中医学术流派特色、安全、有效的方药,同时分析并表达导师治疗IBS-C的治疗经验及学术思想,在临床的广泛运用进行有益探索,为继承和发展我国的中医药事业尽一份绵薄之力。

结合中医气机圆运动理论,基于对人体先后天阳气不足致三阴脏寒的IBS-C病因病机治法的独到理解,提出IBS-C的病机演化关系和病机全貌:人体先后天阳气不足致三阴脏寒。

导师认为阳虚证的核心病机为水寒、土湿、木郁,并且在阳虚证病机演化过程中,水寒、土湿、木郁的病理状态始终贯穿其中。水寒、土湿、木郁病理局面的形成一则致寒湿凝结大肠,糟粕停滞,二则使人体气机圆运动升降失常,腑气不通。

在临床上治疗IBS-C患者,以温水、燥土、达木为治法,方用附椒通便汤,附椒通便汤能有效覆盖IBS-C的病机全貌,达到水温、土燥、木达的治疗效果,温暖肾中命门火。

温燥中焦脾土,温肝舒达木气,则寒湿自然消散,人体气机圆运动恢复,故肠腑通降,大便顺畅排出。在当代,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工作上的压力不断增大,人们常常饮食不节,容易过饥或者过饱,饮食偏嗜,贪食生冷之品,熬夜加班等已经成为生活的主流节奏。

加上广用、泛用、滥用清热养阴泻火类中成药及抗生素导致久泻脾虚,伐伤阳气,致使人体阳气消耗损伤情况明显增加,或年老体弱、病久真阳不足。

从而导致气虚阳虚型体质的人群目前已占到了人体常见体质的大多数。IBS患者群体中阳虚质气虚质的占比也不少,对IBS患者进行中医体质分析,阳虚质居首位。阳气和气都根源于肾中命门火,人体之所以有阳气和气不足的表现。

归根到底是肾中命门火不足的体现,即气虚、阳虚的本质为肾中命门火衰,两者的区别在于命门火衰的程度轻重不一样。肾中命门火衰,先天肾阳不足,则不生后天脾阳。

脾阳不足则不养肾阳,终致脾肾阳虚,脾肾阳虚,阴寒凝滞,如冬日冰河封冻,糟粕凝结不行,大便艰涩不下。目前一般认为IBS-C在临证中最常见的证型为肝郁气滞证、肺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三个证型,IBS-C常见的三个证型在临床上往往是并存的。

而且三者具有很密切的中医病机演变关系。肝气郁滞则木乘脾土,脾土亏虚则不生肺金,故而肺脾之气皆虚,后天脾阳不足则不养先天肾阳,终致脾肾阳虚。

在IBS-C病程中上述病机往往同时存在的,且随着IBS-C病程的延长,久病至虚,穷极必肾,上述三个证型,临床上大多数会最终转归至脾肾阳虚型。随着人们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发生了变化,气虚质、阳虚质人群占比越来越多,在人体命门火不足的大背景下。

脾肾阳虚的矛盾日益凸显,故IBS-C患者中脾肾阳虚型较多,而肝郁气滞、肺脾气虚型患者则因气虚、阳虚的体质因素而发生从化,所谓从化。

即病情病机的演化随患者的体质而发生变化,体质因素决定病机的从化。故脾肾阳虚型成为IBS-C的最终病机转归及主要证型,而IBS-C的中医疗效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对三种证型的病机演变关系及该证型的病机全貌的统一。

目前针对IBS-C中医综合病机全貌的研究尚无先例。人体先后天阳气不足致三阴脏寒是IBS-C的病机演化次第关系和病机全貌。IBS-C患者的病机演变关系均存在如下特点。

足少阴肾之命门先天真阳亏虚,不能温暖肾水,而致肾水过寒;足太阴脾土本可制水,今由于肾水过寒,先天真阳不能温暖后天脾阳,则中阳不运,肾之寒水反侮脾土,故中土为湿所困;肝木生于肾水而长于脾土,今水寒土湿,则肝木寒凝郁而不达。

从而产生情志抑郁之足厥阴肝寒气郁之证象,故其三阴脏寒证象皆备,最终形成少阴水寒、太阴土湿、厥阴木郁的三阴脏寒病理格局。少阴水寒,则肾司二便失职,寒性收引凝滞

故大便坚而不出;太阴土湿,则中枢受困,湿性粘滞,故胃肠通降受阻,大便难下;厥阴木郁,则疏泄不畅,故大便排出不畅。水寒、土湿、木郁的形成同时会导致人体气机圆运动升降失常。导师认为后天脾胃的升降是人体气机圆运动的运转枢机

而先天心肾相交则是驱动人体气机圆运动枢机运转的源动力。今先天心肾阳气不足,人体气机圆运动之源动力不足,致圆运动的枢机脾胃运转不利,中轴不运,四象不转

终致人体气机圆运动升降失常。中焦气机运转失常,则脾胃升降无序,使脾不升清而胃不降浊;且水寒、土湿、木郁的病理局面已经形成,使足少阴肾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经气不能温升,从而使足阳明胃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阴肺经经气不能敛降。

终致大肠和胃的腑气不降,故大便坚涩不出。综上所述,三阴脏寒最终导致IBS-C形成。故导师归纳IBS-C的病机演化次第关系和病机全貌:人体先后天阳气不足致三阴脏寒

其中脾肾阳虚为本,土湿木郁为标。导师认为,临床上脾肾阳虚型是IBS-C临床上覆盖患者最多的一型,而肝郁气滞证、肺脾气虚证则属于IBS-C的病机片段。既然水寒土湿木郁为IBS-C的最终病机转归,抓住病机转归,确立温水、燥土、达木治疗大法。

附椒通便汤组方基于人体先后天阳气不足致三阴脏寒病机全貌和病机演变关系,同时结合气机圆运动理论,临证治疗能达到温暖肾水、温燥脾土、温肝达木的效果

运用于临床百余名患者,疗效显著。附椒通便汤方中以附子、肉桂为君药,附子、肉桂相须为用,共同力补肾中命门之火,命门火旺则肾阳温暖肾水,方中附子,乃命门主药,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之功,导师认为附子尚有温水化气、气化生津之功效。

在临床上可用于阳气亏虚导致的各种阴燥证;肉桂味辛甘,大热,能补脾肾之阳,且通达于元阴元阳,引虚浮之阳归位于肾水中,附子与肉桂配伍,既可增强药效,同时降低毒性

肉桂还可引火归元,能使姜附温而不热,以求迅速取效,以保安全。干姜、吴茱萸、花椒为臣药,干姜温中散寒,为温暖中焦之主药,附子和干姜同用能补肾中命门之火,助脾阳健运,则肾水温而脾土燥。吴茱萸味辛温,为肝寒气滞之主药,调肝暖脾,助肝木畅达。

花椒具有温肝顺气,温中止痛之功。吴茱萸和花椒相须为用,共奏温肝顺气达木之功。厚朴、肉苁蓉为佐药,厚朴归脾、胃、肺、大肠经,具有下气除满的功效

敛降肺、胃、大肠经经气,肉苁蓉归肾与大肠经,可壮肾,补益气血,润肠通肠;炙甘草为使药,味甘性平,临床上具有补脾益气,调和诸药之功。全方诸药合用共奏温水、燥土、达木之功效,肾水温、脾土燥、肝木达则三阴经左升,而大肠和胃之腑气通下,便秘则愈。

附椒通便汤组方严谨,用药精确,能有效覆盖IBS-C的病机全貌,故临床疗效良好。以附椒通便汤在方、药层面与理、法相统一,较温肾润肠、寓通于补之剂的济川煎来说在理、法、方、药四个层面更深入、更全面,故临床疗效较济川煎更佳。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