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乔瑞庆认为,银发经济是“生意”,更需“心意”。无论是提供有形的产品,还是提供无形的服务,都需要相关从业者具备一颗“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爱心,保持对老年人的尊重和耐心,以更加牢固的服务意识、端正的服务态度、过硬的服务能力为老年人提供优质、用心的服务,持续推动银发经济蓬勃发展。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超2.96亿。专家预计这一数字在2035年前后将突破4亿,到本世纪中叶将达到约5亿。老龄人口的持续增加拓展了银发经济的潜力。据估计,我国银发经济规模到2035年有望达到30万亿元左右。发展银发经济不仅是顺应人口变化规律的需要,也是满足老年人追求美好生活的需要,更是保持国内消费需求持续扩容提质的需要。
产业根植于市场,有需求就有市场。银发经济由社会老龄人口的各项生活需求所驱动。发展银发经济,主要从老年人四个方面的需求着手:一是满足老年人的康养需求,通过提供康养产品或服务来改善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水平,提高老年生活质量。二是满足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需求,围绕老年人日常生活中不便的“闹心事”,通过提供上门服务或者就近集中服务,让老年人不用再为生活琐事忧心。三是满足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针对不同年龄段的老年人提供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产品,丰盈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实现“老有所乐”。四是满足老年人的心理关爱需求,通过提供更多心理服务和产品,减少老年人心灵的孤独感、消沉感、苦闷感,呵护老年人的心理健康。
事实上,银发经济相关产品和服务的核心逻辑正是提高老年人的生活品质,关心关爱老年人。因此,只有精准把握老年人的消费心理和特点,才能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提供符合他们预期的产品和服务,从而让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更美好。
由于身心机能减退、知识结构更新慢、缺乏亲友陪伴等多种原因,老年人的消费需求有其独特性。首先,老年人属于“价格敏感型”消费群体。很多深受传统消费观念影响的老年人往往注重勤俭节约,在消费时要求“高性价比”。其次,老年人消费还具有服务敏感性。相比网络购物,不少老年人更喜欢在实体店购买产品和服务,消费习惯更倾向于亲身感受。因此,对于老年人来说,购物过程中的服务体验十分重要,良好的售前、售中、售后服务更容易赢得他们的信任。比如,老年人对新科技概念、智能化操作不熟悉,相关产品的售前、售后跟踪服务就显得尤为重要。又如,在服务型消费等方面,他们希望得到更为热情、主动的服务。
当然,在此过程中,也要注意防止老年人的消费心理和需求被某些不法商家利用,以免盲目消费甚至上当受骗。比如,一些保健用品行业等坑老、骗老重灾区的从业者就利用老年人对科学保健知识不了解、喜欢线下体验等特点,诱导他们购买假冒伪劣的产品。
银发经济是“生意”,更需“心意”。发展银发经济不仅是供需双方交易的经济行为,还是弘扬敬老爱老传统美德的社会行为。无论是提供有形的产品,还是提供无形的服务,都需要相关从业者具备一颗“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爱心,保持对老年人的尊重和耐心,以更加牢固的服务意识、端正的服务态度、过硬的服务能力为老年人提供优质、用心的服务,持续推动银发经济蓬勃发展。(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 乔瑞庆)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文章:“跨城养老”发展仍需更多“加分项” 发展银发经济,让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