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华一生,淡忘一季,人生短短几十载,在不以为然的朝夕之间,还没准备好,就迎来了老年生活。其实人这一生辛苦操劳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生活过得舒适,尤其对于老年人而言,若是能安然无忧地享受儿孙绕膝的喜乐,那这一辈子也算无憾了。

幸福的晚年生活看似近在咫尺,但是稍不留心就容易更改变迁,生活中有很多老年人老无所依,饱受生活的折磨。对此,我们的老祖宗就曾告诫到“人上了年纪要有三老”,这样才能使生活幸福持久,你知道这三老是什么吗?


少年夫妻老来伴


首先这第一“老”就是老伴,年轻的男女喜结姻缘成为夫妻,往后余生在柴米油盐的生活中相濡以沫,老了也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人生伴侣。“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若是在晚年夫妻二人能够互相扶持,彼此相互照应,那也算是人生旅程中的一段佳话。

“恩爱夫妻笑百年”,人生的另一半乃是生活中最亲近的人,彼此同甘共苦患难走过了风风雨雨,还能够恩爱两不疑,在这样和睦相亲的氛围之中,自然也能够舒心度日,延年益寿。而古往今来也总有男子嫌弃自己的糟糠之妻,女子守不住寂寞而红杏出墙,最终导致彼此两看相厌,落得妻离子散的结局。而再遇良人又岂是易事,从而只能孤身一人蹉跎岁月。

相传汉赋四大家之一的司马相如早年生活贫苦,寄住在好友县令王吉的家中,之后偶然一场宴会结识了当时的富家小姐卓文君,两人在宴会上以琴声表意,之后卓文君更是不顾父母的阻挠和司马相如连夜私奔,虽然生活窘迫,但二人合力在外乡以当垆卖酒为生,日子虽然清贫,但是却恩爱美满的度过了余生,成就了一段爱情佳话。


守住自家的老窝


这第二老说的就是自己的“老窝”,也就是老房子。人生前半辈子忙忙碌碌,在发家立业之后,很多人都将自己的老家废弃,尽心尽力地为儿女的生活打拼。但是即便是自己的亲生儿女,两代人在生活观念上也定会有不同,日常相处摩擦不断,与其一味地忍气吞声,不如独自一人守得清净。

在晚年生活中,贵在心态,祥和安定之人更能延年益寿。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人们的寿命也有所延长。但是在六十而耳顺的年纪,就正式地迈入了老年生活之中,很多人面对这突如其来的转变无法摆正心态,容易陷入到人生暮年的哀怨之中,这时候若生活矛盾不断,不得安宁,那更是会走向极端,不利于身体健康。

东晋时期,著名的田园诗人“陶渊明”对于怡然自得的生活很是向往。陶渊明早年出身于仕族,在朝中谋有一官半职,本是世人向往的“俸禄”之人,但是他却厌倦官场之中的尔虞我诈,不愿为了五斗米而折腰,于是便了去俗世,回归故里田庄,亲自农耕,饮酒作对,享受晚年安然的生活。


攒住存有的老底


最后的第三老是“老底”,即人生辛苦劳作所积攒下来的财产。人们常说“养儿一百岁,长忧九十九”,很多人为了儿女的生活,一辈子省吃俭用,到老年也将存有的积蓄全部掏空,但过度的纵容子女,反而不利于其成事。

在这个社会上生活,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尤其对于老年人来说,此时已经没有了劳务的能力,只能不断地消耗钱财,但凡在碰上一点病痛,那更是花钱如流水。

虽然子女尽孝是义务,但若是碰到子女生活窘迫的时候,老人的要求反而成为了负担,两代人也容易因此伤了和气。老年人保留自己的一部分财产,并不是自私自利的行为,反而是为了让生活更有保障。


小结


“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沉”,生老病死乃是人生的常态,古往今来无数逆天改命以求长生之人,到最后只会发现是一场空。对于已经来临的老年生活,人们不必过多的忧虑,只需提前防患于未然,为晚年生活准备好这“三老”,这样定能平和地守得花开,安稳的乐度晚年。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