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较于人体内的其他脏器,胆囊这一器官的存在感似乎并不是很高,以至于在例行体检的过程中,也常常被人们所遗漏。其实胆囊是我们人体内非常重要的一个消化器官,它的主要功能就是负责储存和浓缩胆汁,并在摄入食物后排出胆汁,以便于更好地进行消化。不过,胆囊在生活中也非常容易受到病邪的侵害,而常见病症表现就有急性胆囊炎、胆结石等。
从中医角度而言,胆属于中空囊状的器官,以储存胆汁,因此,胆又被很多医家称为“中精之腑”、“中清之腑”,在《黄帝内经》里也提到过:“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所谓“中正”,就是指处事不偏不倚、刚正果断。而胆主决断,其实就是说明胆具有判断事物并作出决定措施的功能,这与我们常说的“胆子”、“胆气”,也是不谋而合的。
关于胆囊病症的治疗,一直以来都备受医家关注,要知道,胆不仅是中医认定的六腑之一,同时也是奇恒之腑,那么,对于胆病,我们究竟该如何诊治呢?对此,东汉名医张仲景的一个方剂或就有“奇效”,它就是“大柴胡汤”,是张仲景收录在《金匮要略》中的一个经典方剂,不过,相对于“大柴胡汤”,可能人们对具有和解少阳功效的小柴胡汤会了解得更为深刻,但大柴胡汤往往会在关键时刻,发挥“力挽狂澜”的作用。
大柴胡汤的组成其实并不复杂,仅由8味中药配伍而成,分别是柴胡半斤,黄芩、芍药各三两,半夏半升,枳实四枚,大黄二两,大枣十二枚以及生姜五两,具有和解少阳、内泻热结的作用。实际上,此方就是在小柴胡汤的基础上,去掉了人参和甘草,并加入了白芍、枳实、大黄这三味药材后形成的。
那么,大柴胡汤究竟在哪些情况下才可以使用呢?用张仲景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在患有太阳经病症时,若经反复治疗后仍存在柴胡病症,那么就可以先用小柴胡汤来进行缓解,坚持一段时间后若仍然没有好转,那么就可以换成大柴胡汤来加以治疗了。关于此方的中药配伍,我们大致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来理解。
首先是黄芩和柴胡这两味药材,主要用于调理肝胆系统。无论是大柴胡汤还是小柴胡汤,都属于柴胡剂,适用于少阳病症的治疗或缓解,而黄芩和柴胡也是医家治疗少阳病症的常用药,柴胡升肝气,黄芩降胆气,此外,柴胡还可以散半表半里的病邪,而黄芩则能清泄半表半里的热证,如此一散一清,就能共同维护肝胆系统的稳固。
其次就是对脾胃系统的调养,中医在治疗病症时,一般并不会进行单一化地治疗,而是会讲究“整体施治”,在针对胆病进行治疗时,也不例外,医家通常会同时对脾胃进行调理,这主要是因为脾土和肝木之间常常会相互侵犯,肝木旺盛,必将会对脾土造成极大影响。其中,生姜和大枣相配,就具有辛甘化阳的特性,能够给脾胃源源不断地补充能量,而半夏则用于降逆止呕,调理脾胃的气机运行,同时,还能散胆胃的痞结,化胆胃的痰湿,清泄胆胃里的浊物。
最后就是清泄体内的实邪,胃肠是我们体内最主要的排邪通道,不管是肝胆里的病邪,还是肠胃里的邪气,一般都会经过大肠,然后从体内排出,而这也是张仲景两个柴胡剂的差别。大柴胡汤证,一般存在阳明胃肠腑气机不通畅的情况,患者会伴有呕吐、胃脘疼痛等病症,而方剂里的枳实和大黄,就可以用来通利肠道,而白芍则用于通利膀胱,这三味药材相搭配,就可以将二便通畅,并有利于病邪的排出。
但大家要知道的是,大柴胡汤以攻邪为主,对自身的气机耗损通常会比较大,因此更适用于正气充足的人,倘若自身体质本就虚弱,那么在使用时,最好加入一些扶正的药材;此外,在使用此方时也要格外谨慎,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并先用小柴胡汤“打头阵”,然后再用大柴胡汤进行治疗。
【本图文由“轩辕岛”新媒体独家原创出品。作者周浅,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复制】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