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对于肝脏疾病的证治来说,大多都是平肝、伐肝、清肝、泻肝、柔肝等方法,一般很少提到补肝的说法,诚如明代杰出的医学家张景岳所说,“肝无补法”。然而,明代另一位医学大家张三锡不仅提出补肝之法,更是创立补肝之方,为了让后世医家记住中医不仅有补肝之法,也有补肝之方,便直接将这个方子命名为“补肝汤”,是不是很直接,是不是很简单?
为什么在古代很早的时候,人们不太重视补肝呢?因为肝气横逆,大多都会表现为太过,因此,人们一般不会重视它的不及。实际上,五脏任何一个脏腑,都存在补泻之法。即便是威武如将军的肝脏,也有脆弱的一面,所以,“肝无补法”之说是站不住脚的。因此清代医学家吴师机说,“气血流通即是补”;清代医学家费伯雄说“养血便是补肝”,这就为补肝之法以及补肝之方提供了理论支撑。并且,在清代的皇家御纂中医教科书《医宗金鉴》中,也收录了这个补肝汤。补肝汤因《医宗金鉴》而声名大噪,但究其方源,实则来源于明代医学家张三锡的《医学六要》。全方由“当归、白芍、熟地黄、炙甘草、川芎、木瓜、酸枣仁”等7味中药组成,不过对于方药剂量,原著未曾注明,在临床使用时,可以按照病情需要进行剂量调整。一般来说,补肝汤的常用剂量为:当归10g,白芍10g,熟地10g,川芎6g,炙甘草6g,木瓜6g,酸枣仁6g,水煎服,一日三次。对于补肝汤的作用,《医学六要》是这样说的,补肝汤可以用于治疗“肝血虚损,目暗,筋缓不能自收”等病症。对此,《医宗金鉴》表示认同,只是表述略有出入而已,也就是“治肝虚损,筋缓不能自收持,目暗䀮䀮无所见”。也就是说补肝汤主要是用于治疗肝血不足所致的筋缓手足不能收持,目暗视物不清,舌脉方面,以舌质淡、脉弦细为特征。从这个角度来看,补肝汤的主要作用,便是养血补肝、养筋明目了。对于补肝汤的配伍,历代医家未曾有过较多的深入研究,这主要的原因是因为补肝汤实际上是在四物汤的基础上加减化裁而成,因此普遍认为,补肝汤以四物汤来补血调血、补肝固本,以酸枣仁养心安神,以木瓜舒筋活络,以甘草调中益气、调和诸药。对于全方的君臣佐使,未曾深究,但其实,如果细细品味,便会发现全方的君臣佐使依然十分明朗。全方以熟地黄、白芍药为君药,主要起到养血柔肝的作用;以当归、川芎为臣药,主要起到活血和营的作用;以酸枣仁、木瓜为佐药,主要起到顺肝之性、畅达肝气的作用;以甘草为使药,主要起到和中缓急、调和诸药的作用。
补肝汤虽然原方未曾注明每一味中药的详细剂量,虽然没有详细的加减法,但是后世医家对它却颇有研究。一般来说,兼有血虚的,可加何首乌、枸杞子;如兼气虚的,可加黄芪、党参;如兼肾虚的,可加菟丝子、续断;如果肢体抽动厉害的,可加地龙、全蝎;如兼肢体疼痛麻木的,可加鸡血藤、水蛭。然而,国医大师熊继柏对补肝汤的加减化裁更为详实:若兼有气血亏虚,精神倦怠,汗出稍多的,加党参、黄芪;若兼津伤明显,肢冷脉厥,情绪不安的,则以人参易党参;若兼津液耗伤以致阴虚内热的,去党参代以西洋参;若兼心阳不足,心悸怔忡、动则汗出的,可加煅龙骨、煅牡蛎;若兼肾阴亏耗,腰膝酸软者的, 可加以牛膝、菟丝子、续断;若兼血虚生风,肢颤头摇的,可加天麻、钩藤[1]。在现代临床中,补肝汤的作用也在逐步探索,不仅仅只是用于治疗筋缓和目暗,从相关研究来看,补肝汤可用于治疗肌无力,抽动症,不安腿综合征[1];视疲劳综合征[2];腓踹转筋,夜间磨牙,小儿夜啼等疾病[3];腰椎间盘突出症[4]等多种疾病。实际上,对于补肝汤的功用拓展,还得从肝血不足所带来的健康危机抓起,肝血不足,会导致人体出现哪些问题?从最基础的来说,最起码会出现眼睛干涩、视力下降、眼花;面色无华、皮肤干燥;小腿抽筋、膝关节疼痛;爪甲干枯、脱发、头发早白;头晕、失眠多梦、心悸健忘;肢体麻木、震颤;女性会出现月经量少、色淡,甚至闭经;男性会出现阳痿、早泄……这泄都是肝血不足所引发的。而补肝汤不仅拥有四物汤的补血活血的奇妙作用,还有芍药甘草汤的柔筋止痛的作用,另外还兼具养肝安神、舒筋活络的功效,可用于肝血不足导致的失眠、关节筋脉拘挛疼痛、眼睛视力疲劳、贫血、肌无力、疲劳、脱发等多种疾病,但凡用对了,必能屡用屡效,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特效方。当然,对于补肝汤,实际上同名方剂有很多,早在《辅行诀》《三因方》《兰室秘藏》中就已经出现了,只不过,真正意义上的补肝汤,还得数《医学六要》中的补肝汤。然而,目前虽然补肝汤在临床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但仍嫌不足,尤其是它在现代临床中究竟可以广泛到什么程度,依然期待临床发力和药理深入研究。对于补肝汤来说,主要适用于肝血不足的病机,而对于实证,以及阴虚燥热、湿热脾阻等病机的,则不适合使用。参考文献
[1]王慧杰,沈悦倩,周天梅.国医大师熊继柏教授运用补肝汤经验探讨[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45(6):603-606+611.[2]段海霞.补肝汤治疗视疲劳综合征30例[J].湖南中医杂志,2008,24(6):66-67.[3]卢伟.补肝汤临床应用举隅[J].浙江中医杂志,2009,44(6):453.
为什么在古代很早的时候,人们不太重视补肝呢?因为肝气横逆,大多都会表现为太过,因此,人们一般不会重视它的不及。实际上,五脏任何一个脏腑,都存在补泻之法。即便是威武如将军的肝脏,也有脆弱的一面,所以,“肝无补法”之说是站不住脚的。因此清代医学家吴师机说,“气血流通即是补”;清代医学家费伯雄说“养血便是补肝”,这就为补肝之法以及补肝之方提供了理论支撑。并且,在清代的皇家御纂中医教科书《医宗金鉴》中,也收录了这个补肝汤。补肝汤因《医宗金鉴》而声名大噪,但究其方源,实则来源于明代医学家张三锡的《医学六要》。全方由“当归、白芍、熟地黄、炙甘草、川芎、木瓜、酸枣仁”等7味中药组成,不过对于方药剂量,原著未曾注明,在临床使用时,可以按照病情需要进行剂量调整。一般来说,补肝汤的常用剂量为:当归10g,白芍10g,熟地10g,川芎6g,炙甘草6g,木瓜6g,酸枣仁6g,水煎服,一日三次。对于补肝汤的作用,《医学六要》是这样说的,补肝汤可以用于治疗“肝血虚损,目暗,筋缓不能自收”等病症。对此,《医宗金鉴》表示认同,只是表述略有出入而已,也就是“治肝虚损,筋缓不能自收持,目暗䀮䀮无所见”。也就是说补肝汤主要是用于治疗肝血不足所致的筋缓手足不能收持,目暗视物不清,舌脉方面,以舌质淡、脉弦细为特征。从这个角度来看,补肝汤的主要作用,便是养血补肝、养筋明目了。对于补肝汤的配伍,历代医家未曾有过较多的深入研究,这主要的原因是因为补肝汤实际上是在四物汤的基础上加减化裁而成,因此普遍认为,补肝汤以四物汤来补血调血、补肝固本,以酸枣仁养心安神,以木瓜舒筋活络,以甘草调中益气、调和诸药。对于全方的君臣佐使,未曾深究,但其实,如果细细品味,便会发现全方的君臣佐使依然十分明朗。全方以熟地黄、白芍药为君药,主要起到养血柔肝的作用;以当归、川芎为臣药,主要起到活血和营的作用;以酸枣仁、木瓜为佐药,主要起到顺肝之性、畅达肝气的作用;以甘草为使药,主要起到和中缓急、调和诸药的作用。
补肝汤虽然原方未曾注明每一味中药的详细剂量,虽然没有详细的加减法,但是后世医家对它却颇有研究。一般来说,兼有血虚的,可加何首乌、枸杞子;如兼气虚的,可加黄芪、党参;如兼肾虚的,可加菟丝子、续断;如果肢体抽动厉害的,可加地龙、全蝎;如兼肢体疼痛麻木的,可加鸡血藤、水蛭。然而,国医大师熊继柏对补肝汤的加减化裁更为详实:若兼有气血亏虚,精神倦怠,汗出稍多的,加党参、黄芪;若兼津伤明显,肢冷脉厥,情绪不安的,则以人参易党参;若兼津液耗伤以致阴虚内热的,去党参代以西洋参;若兼心阳不足,心悸怔忡、动则汗出的,可加煅龙骨、煅牡蛎;若兼肾阴亏耗,腰膝酸软者的, 可加以牛膝、菟丝子、续断;若兼血虚生风,肢颤头摇的,可加天麻、钩藤[1]。在现代临床中,补肝汤的作用也在逐步探索,不仅仅只是用于治疗筋缓和目暗,从相关研究来看,补肝汤可用于治疗肌无力,抽动症,不安腿综合征[1];视疲劳综合征[2];腓踹转筋,夜间磨牙,小儿夜啼等疾病[3];腰椎间盘突出症[4]等多种疾病。实际上,对于补肝汤的功用拓展,还得从肝血不足所带来的健康危机抓起,肝血不足,会导致人体出现哪些问题?从最基础的来说,最起码会出现眼睛干涩、视力下降、眼花;面色无华、皮肤干燥;小腿抽筋、膝关节疼痛;爪甲干枯、脱发、头发早白;头晕、失眠多梦、心悸健忘;肢体麻木、震颤;女性会出现月经量少、色淡,甚至闭经;男性会出现阳痿、早泄……这泄都是肝血不足所引发的。而补肝汤不仅拥有四物汤的补血活血的奇妙作用,还有芍药甘草汤的柔筋止痛的作用,另外还兼具养肝安神、舒筋活络的功效,可用于肝血不足导致的失眠、关节筋脉拘挛疼痛、眼睛视力疲劳、贫血、肌无力、疲劳、脱发等多种疾病,但凡用对了,必能屡用屡效,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特效方。当然,对于补肝汤,实际上同名方剂有很多,早在《辅行诀》《三因方》《兰室秘藏》中就已经出现了,只不过,真正意义上的补肝汤,还得数《医学六要》中的补肝汤。然而,目前虽然补肝汤在临床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但仍嫌不足,尤其是它在现代临床中究竟可以广泛到什么程度,依然期待临床发力和药理深入研究。对于补肝汤来说,主要适用于肝血不足的病机,而对于实证,以及阴虚燥热、湿热脾阻等病机的,则不适合使用。参考文献
[1]王慧杰,沈悦倩,周天梅.国医大师熊继柏教授运用补肝汤经验探讨[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45(6):603-606+611.[2]段海霞.补肝汤治疗视疲劳综合征30例[J].湖南中医杂志,2008,24(6):66-67.[3]卢伟.补肝汤临床应用举隅[J].浙江中医杂志,2009,44(6):453.
[4]张旭桥,仇湘中,张信成.基于《医学六要》补肝汤辨证加味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回顾分析[J].新中医,2021,53(4):39-43.
【本图文由“神希园”新媒体独家原创出品。作者神希园(全球中医人士的精神家园,中医生命科学的博物图鉴),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复制】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