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高瑞瑞)每年的5-11月,是登革热的传播流行季。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研究中心主任、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卢洪洲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我国不是登革热的流行国家,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经3-15天的潜伏期便可能发病,但也有部分人不发病(隐性感染者)。所以我们需要做好防蚊措施,输入性风险不大,但是出境旅行一定要做好科学防范。

登革流行地区工作人员正在进行消杀。新华社图 卢西奥·塔沃拉 摄

“登革热是严格的伊蚊媒介传染病,由病人/隐性感染者→伊蚊→健康人的途径不断传播,人与人之间不会直接传播疾病。登革热病人或隐性感染者被伊蚊叮咬后,病毒在伊蚊体内经8-10天的增殖后,就可以通过叮咬传播给健康人。”卢洪洲介绍,登革热是一种自限性全身性疾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症状从无症状到严重不等。典型的登革热病程分为3期,即发热期、极期和恢复期。登革热症状可以在被感染蚊子叮咬后4-10天左右观察到。常见症状与流感相似,包括:发烧、头痛、眼后疼痛、肌肉和关节疼痛、恶心/呕吐、皮疹和疲劳。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还可能出现呼吸窘迫、鼻子和牙龈出血,血压迅速下降导致休克,如果无人管理,甚至可能导致死亡。

据中国疾控中心介绍,我国传播登革热的伊蚊主要是白纹伊蚊,分布在南起海南岛,北至辽宁南部,西至陕西宝鸡的辽阔地域。与人们的活动时间一致,日出前后和日落前是它们叮咬的高峰时段。白纹伊蚊的幼虫喜好洁净的水,社区内的树洞、石穴、积水轮胎,废弃的碗、盒,存接水的瓶瓶罐罐,丛生植物的叶腋等,都是它们繁衍后代的温床。

“目前登革热尚无特效的抗病毒治疗药物,主要采取支持及对症治疗措施。治疗原则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防蚊隔离。重症病例的早期识别和及时救治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卢洪洲介绍。

“当前,正处于五一假期前夕,建议出游目的地应该尽量避免选择登革热流行区。如果一定要到登革热流行区,要懂得保护自己。”卢洪洲建议,科学防范登革热可做到以下4点:一是穿长袖衣裤, 尽量选择浅色衣物,外出使用蚊虫驱避剂等驱蚊产品, 避免被蚊虫叮咬;二是居住地安装纱门、纱窗,出门前可以在酒店房间使用蚊香、灭蚊气雾剂等(高档酒店也应注意室内灭蚊);三是如果在逗留期间出现可疑症状,需要及时就诊并主动说明登革热可能;四是返回本地后,如果两周内出现发热,要及时就诊并说明外出史,为了不将疾病传播给家人,请配合当地卫生部门,住院隔离治疗。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