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糖对糖友的伤害,比高血糖还要大。
如果低血糖不能及时纠正,大于6小时就会出现严重的脑功能损伤、诱发或加重心脑血管疾病,甚至死亡。
对糖友来说,血糖值低于3.9 mmol/L,就是低血糖了。
为了不给自己的生命留下遗憾,糖友一定要学会如何预防低血糖。
临床上,有6种情况,最容易引起低血糖,一定要警惕。
1.糖尿病胃轻瘫
糖尿病性胃轻瘫会引起餐后低血糖。
主要是因为胃轻瘫影响了胃内食物向小肠的传输,会造成机体对食物中葡萄糖的摄取和注射外源性胰岛素后的吸收不匹配,从而引起血糖水平的波动和餐后低血糖的发作。
应对措施:
✔建议调整饮食结构,主张少食多餐和低脂饮食;
✔膳食搭配时最好将固态食物匀浆化,或多进食流质食物,这样有助于改善胃肠道症状;
✔对于饮食调整后仍有胃轻瘫症状的糖友,必要进行药物治疗,给予促胃动力药物,推荐药物包括:甲氧氯普胺、多潘立酮、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等。
2.降糖药物剂量过大,或与饮食不匹配
餐后低血糖一方面我们说与胃轻瘫有关,另一方面也注射外源性胰岛素后的吸收不匹配有关,究其实质是药物引起的低血糖。
这种临床上因降糖药物剂量过大,或与饮食不匹配,或同时应用增强降糖药物降血糖作用的其他药物,导致餐后血糖明显降低的病例临床并不少见。
又比如一些服用磺脲类降糖药的患者,未遵医嘱饭前服用,而是饭后服用也常常导致餐后2个小时后血糖偏低,就属于药物与饮食不匹配造成的餐后血糖偏低。
应对措施:
✔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其他药物,严格遵医嘱服药。
3.饮食不足和餐后运动强度过大
对于糖尿病病友来说,饮食和运动是糖尿病治疗的两项重要的基础措施,严格饮食控制和适当运动有利于减轻体重,改善高血糖和减少降糖药物。
但是如果饮食不足和餐后运动强度过大,在常规应用降糖药时糖友也可能出现血糖较低,甚至低血糖反应。
应对措施:
✔定时定量并根据活动量大小调整进餐量;
✔餐后运动量要适当,不可过度运动,特别是食量减少或服用较大剂量胰岛素促泌剂或注射短效胰岛素的糖友更应该注意运动量不可过度。
4.反应性低血糖
反应性低血糖与胰岛素分泌过多和高峰延迟有关。
在正常情况时,人进食后血糖会升高,大约30~60分钟血糖达到高峰后下降,血浆胰岛素水平也在30~60分钟上升至高峰,为基础值的5~10倍,随后下降,3~4小时恢复到基础水平。
因此,正常人进餐后血糖虽然有升高,但波动于一定范围内。
2型糖尿病病友可出现胰岛素分泌高峰延迟和过多(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维持在较高浓度而不能回复到基线水平,而此时体内葡萄糖已消耗殆尽,胰岛素相对过多,于是产生了反应性低血糖,因而在餐后出现血糖较低,甚至低血糖。
这种情况多见于2型糖尿病的早期,甚至是有些糖尿病病友的首发症状。
应对措施:
✔大多数反应性低血糖不需要治疗,建议通过改变饮食来控制症状,如多食粗粮或餐后3~4个小时适当加餐。如果需要立即处理,可以进食一些含有碳水化合物的东西,如饼干或果汁。
✔某些怀疑可能患有糖尿病前期的糖友也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二甲双胍进行干预。二甲双胍有助于减轻症状,是指南推荐的糖尿病前期干预药物之一。
5.肝病对糖代谢的影响
慢性肝病患者空腹血糖往往正常甚至偏低,进餐后,血糖迅速升高,30分钟即可达峰(>10 mmol/L),随后血糖开始下降,餐后 2~3 小时的血糖值可低于空腹血糖水平。
这是由于肠道迅速吸收葡萄糖,而肝脏不能相应快速摄取葡萄糖,从而导致餐后血糖快速升高;2小时后,由于反应性胰岛素分泌增加,肝外组织利用葡萄糖增多,致使餐后 2~3 小时血糖值低于空腹水平。
应对措施:
积极治疗原发病。
6.滋养性低血糖
主要见于部分胃切除、胃肠切除、幽门成形术、胃造瘘等术后者,由于其胃排空时间缩短,导致葡萄糖吸收过快,快速升高的血糖刺激胰岛素大量分泌,导致随后发生低血糖。
典型患者可于进餐半小时左右出现高血糖,约 1.5~3小时出现低血糖,低血糖严重者可出现癫痫发作、昏迷乃至死亡。
应对措施:
✔建议调整饮食结构,少食多餐,避免高浓度甜品和羹汤;
✔宜进食消化慢的碳水化合物和吸收慢的脂肪、蛋白食物。
作者:陈泉峰 驻马店市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科 主任医师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